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河南鎮平縣:科技賦能 麥浪滾滾話豐年

時間:2022-04-20 15:59:01    來源:中國農網    

一場春雨過后,大地上綠油油的麥苗青翠欲滴。站在一眼望不到邊的麥田里,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賈宋鎮黑龍廟村種糧大戶孟凡秋有股說不出的高興勁兒,綠色麥浪隨風舞動,豐收的氣息撲面而來。

近幾年,鎮平縣加大高標準良田建設力度,改革種田、管理和經營方式,讓“望天田”變成“致富田”。“長輩們種地一直都是靠天吃飯,遇上旱年,忙一季算是白瞎了。”回憶起以前的種地往事,孟凡秋不住地搖頭。“現在種植的優質小麥能賣出優價,強筋、弱筋咱都有。”孟凡秋底氣十足,“我們和糧食加工企業有合作,發展訂單農業沒有后顧之憂,就盼著今年小麥豐產豐收。”

村里的老人常說“種莊稼不用看,人家咋干咱咋干”,但孟凡秋不想用祖輩們的理念去種地,因為他依靠科技的力量。從2015年6月開始,孟凡秋開始在賈宋鎮黑龍廟村承包周邊260多畝土地種植玉米,當年的玉米就做了青貯,到年底發展到370畝小麥,此后一步一個腳印,現在發展到2200多畝。

為了種好地,孟凡秋經常把農技人員請到自家的田地,“面對面講、手把手教”學會了很多“靈丹妙藥”,土地深翻解決了板結問題、小麥冬灌水促增產……孟凡秋慢地也成了“土專家”。為了更好的提高種地質量,他到縣農業農村局咨詢“一噴三防”、跑到河南省農科院找到小麥專家請教如何選擇小麥種子,不管有多累多難,孟凡秋都勇往直前,因為他心里有一個“執念”——種地就得靠科技。

隨著自己的成功,周邊的種地大戶也主動找到孟凡秋,想把自己的地托管給他。選種、耕種、植保、收割、銷售一體化服務,“抱團發展”能迸發出更大的能量。

科技賦能,讓農田成為充滿“智慧”的沃土。信息化、智能化操作,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45歲的王照華是老收割機機手,操作二十年的農業機械,成立了專業機械合作社,為種糧大戶提供“套餐式”服務,成了遠近聞名的“田保姆”。

大型拖拉機、收割機、烘干機、自助式植保機、無人機等設備一應俱全,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王照華推出了全托管種地、半托管種地等不同模式,也會根據不同情況開出“個性服務”清單。

今年小麥“一噴三防”時,由于用大型拖拉機進地用噴桿打藥會碾壓作物,所以王照華一直采用人工背負迷霧機打藥,但是存在噴灑不均勻的問題,效果不是太好,工人難找,費用也比較高。王照華就投入資金購買了6架無人機,一下子解決了難題。鎮平縣越來越多的“田保姆”涌現,開展專業社會化服務,把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中,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路越走越寬廣。

種好地、產好糧是對“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最佳詮釋,更需要“一碗面”來對“民以食為天”進行注解。在鎮平想念食品產業園,想念食品目前可實現倉儲能力達22萬噸,年加工小麥50萬噸,年加工掛面30萬噸,年轉化糧食可達100萬噸的加工規模。想念食品產業園的建設不僅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同時解決了周圍縣區農業專業合作社及種糧大戶解決糧食的儲存及銷路問題,有效地帶動周圍縣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3月17日,中國工程院許為鋼院士工作站在位于鎮平縣的想念食品產業園揭牌,這是許為鋼院士首個院士工作站,也是河南省面制品企業首個院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是實現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一種重要形式,將為想念食品定向選育符合其食品加工需求的優質小麥品種,從而實現想念食品質量上的進一步提升和優化。

近年來,想念公司根據生產需求,延伸產業鏈,打造糧食產業經濟新業態,探索供應鏈金融+互聯網+想念全產業鏈模式,創新服務,促進農民增收。采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以黨組織和科技創新為引領,政府為主導,龍頭加工企業為帶動,金融機構助力,科研機構及大中專院校協同,與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簽訂訂單種植合同,著力構建智慧農業生產模式,打造產業閉環系統。

沐浴著春光,播撒下希望,廣袤田野鋪滿新綠,鎮平縣全力推進春耕生產,滾滾的麥浪呈現出豐收的喜悅,希望的田野上奏響快樂的樂章。科技賦能農業生產,鄉村振興行穩致遠。

作者:譚亞廷

標簽: 一噴三防 優質小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