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資料圖片)
如果說友誼是一顆常青樹,那么,澆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說友誼是一朵開不敗的鮮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從心中升起的太陽。
多少笑聲都是友誼喚起的,多少眼淚都是友誼揩干的。友誼的港灣溫情脈脈,友誼的清風灌滿征帆。友誼不是感情的投資,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紅。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輝,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擷世間最重的毅力。
如果說生命是一座莊嚴的城堡,如果說生命是一株蒼茂的大樹,如果說生命是一只飛翔的海鳥。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頂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樹根,就是那扇動的翅膀。沒有信念,生命的動力便蕩然無存;沒有信念,生命的美麗便杳然西去。
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點點地累積,才有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壯麗;毅力,是春蠶吐絲一縷一縷的環繞,一絲絲地堅持,才有破繭而出重見光明的輝煌; 毅力,是遠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達成功的彼岸。
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里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心的本色該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瀾,不論順逆,不論成敗的超然,是揚鞭策馬,登高臨遠的驛站;敗,仍滴水穿石,匯流入海,有窮且益堅,不墜青云的傲岸,有將相本無主,男兒當自強的倔強。榮,江山依舊,風采猶然,恰滄海巫山,熟視歲月如流,浮華萬千,不屑過眼煙云;辱,胯下韓信,雪底蒼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肯因噎廢食。
快樂=物質/欲望。這是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的快樂方程式。從經濟學的觀點看,物質消費越大,欲望越小,快樂就越大,正應了中國人的一句古話知足常樂。反之,如果一個人的物質消費有限,而欲望無窮大,將會怎樣呢?路瓦栽夫人有那么多夢想,又有那么多陶醉,她怎么能不痛苦、傷心呢?
蔡偉,曾是一位很有知名度的新聞人物,因為他能從三輪車夫躍升為復旦博士。
這樣的角色變換,實在有些天方夜譚的意味。但這不是天方夜譚,它是一個真實得見人見事的故事。一位高中生,不甘心自己在高考中落榜,雖然為了生活,不得不以登三輪車為生,但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再度參加高考,能夠金榜題名的夢想。
可是,三輪車夫一當就是近20年,把一個青春少年變成了37歲的中年男子。但命運就在這時發生了逆轉,蔡偉,這位三輪車夫,在____年8月被上海復旦大學破格錄取為博士研究生。不了解他的經歷的人,定然感到驚奇,而了解他的人,就覺得這是一個平凡人應該獲得的回報。蔡偉沒有文化的家脈,沒有貴人的相助,但是,他從讀中學時起,就獨自鐘情于對我國古代典籍,就是這用心傾情的熱愛,成就了他后來的博士之名。
高二時的蔡偉在《文史》雜志上偶然看到一篇古學大師的論文,一下子激發出他對古學的興趣。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從此20年,除了吃飯睡覺蹬三輪車,他唯一鐘情的事就是研習古文獻。沒有導師,甚至沒有更多的可查資料,全靠他的的熱情與頓悟。我們經常在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走向成功的動力。但只會說,是不會像蔡偉那樣去實實在在地做的。一旦自己鐘情于某一事物,就要對它忠貞不二,為它堅持到底,為它嘔心瀝血。如果要問每個人,沒有人說自己不想走向成功,實現夢想的;如果再問每一個人,往往那些失敗者,理想破滅者,多半都沒有像蔡偉那樣,為自己的目標與夢想如此用心傾情的。
這就是人生的怪異詭譎。不過,古往今來,有很多像蔡偉這樣對自己所追求的事業與理想情有獨鐘的人做我們的榜樣,無論是失敗了1600多次后才發明了燈絲的愛迪生,還是被拒絕了1009次后才找到了合作伙伴的肯德基老板山德士上校。所以,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因為它可能是你爬上理想峰巔的石級。當然,在為自己的興趣愛好堅持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艱難的時候,也許有人不理解,也許有人對你無信心,也許有人根本不給你應有的支持。
但是,只要你自己能堅守就好,因為只有堅守才會有成功的可能。再有,還要具備另一種心理,那就是準備接受徹底失敗的可能。這樣的心理其實很容易具備,只要你想到能享受過程,而未必需要得到結果就夠了。
想想看,香港大學的校工袁蘇妹,用心為大學生們做飯掃地,44年如一日,她何曾想到,香港大學會授予她“榮譽院士”的榮譽?巫溪縣鄉村教師趙世術拖著病殘的身體,20年獨守講臺,何曾想到會被評為“感動重慶”十大人物之一?從蔡偉、袁蘇妹、趙世術,乃至更多人的身上,我們不難感悟到,人應該給自己定位一樣值得傾心的人或事,然后一生為之鐘情,定然會使人生別有意義。
初心是前進的信念,是人生道路的指明燈。
——題記
__曾經說過:“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如果當代大學生忘了初心,沒有理想,沒有追求,沒有目標,何談希望?何談力量?將初心付諸于行動,國家才能振興,才能興旺。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__對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但如今呢?各大高校普遍的現象是逃課上網打游戲,上課玩手機,平常不學習,考試搞突擊。中考時的拼搏,高考時的奮斗,仿佛已經泯滅在歷史的痕跡中,在普遍的大一大二中間,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整日渾渾噩噩,過一天算一天的學生大有人在。只有轉變這一風氣,改變這一現象,使大學生有理想,有信念,國家才能富強,民族才有希望。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初心,都有過在某一時刻心頭一熱的沖動,但是,但在這花花世界中,有的人對于自己的理想矢志不移,無論前方是荊棘坎坷,還是艱難險阻,他都會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堅持,為了實現自己的初心,始終在人生的道路上奮斗著。
我們每一個人的初心大都不一樣。有的人的初心,很容易實現。雖然比較容易實現,但是也有著自己的燦爛;有的人的初心理想,則是需要披荊斬棘,需要經歷種種的磨難,需要度過層層坎坷,才會綻放,然而一旦綻放,就會光芒萬丈。所以,我們的未來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們的初心決定的。我們未來是想過一個平平淡淡的生活,還是想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那就要看你是否能守住初心,然后經過自己的拼搏奮斗,最終實現自己的初心;但是有的初心,看上去就像是奢望,好像并不是現實,只是理想的期冀,每當我們在這條路上前行的時候,總是不斷地留下了憂愁,不斷的執著,不斷失落,卻又不斷走著,努力向前走著。即使最終實現不了初心,但是自己努力過,拼搏過,那曾經的汗水即使澆灌不出參天大樹,也會收獲一棵挺拔的白楊。要樹立當代大學生的信念,堅持自己的初心,不斷在大學的海洋里深造,在圖書館的寶庫里汲取養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砥礪前行。
堅定初心以后,我們在實現初心的道路上有荊棘,有誘惑,有陷阱,所以我們需要指明燈般的初心為我們指明方向,不斷前行。有時我們很羨慕那些實現了自己初心理想的人,我們之所以產生這些羨慕嫉妒恨,是因為我們還在這條道路上經歷著坎坷與磨難,經歷著許許多多的艱辛與挫折。而那些實現了理想的人,他們坐在巨人肩上的遮陽傘下,品味著屬于他們的勝利果實,這讓我們羨慕,讓我們模糊,讓我們感覺到從未有過的疲憊,也讓我們會流下羨慕的眼淚。我們此時需要的就是堅持,堅定,咬牙前行。因為我們知道那些是別人的成功,別人的風景,我們人生的旅行還在繼續,還在前行。初心此時可能激蕩,可能動搖,但是我們如果能夠保持著清醒,腳踏實地,砥礪前行,那就離初心的實現又進了一步。
每一個人的初心,都必須自己在人生的海洋里搏流擊浪,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實現自己的初心,只要我們堅定自己的初心,堅持不懈的走著自己的征途,一步一個腳印,那么初心的實現也就不遠了。
作為當代大學生,珍惜韶華、敏于求知,方能練就過硬本領;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方能譜寫人生篇章。我們不僅要努力學好文化理論知識,更要將文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為社會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南京的一所大學的學生曾經說過:“我們青年學子只要堅定自己的初心,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絲瓜藤蔓與肉豆莖須長在了一起,小孩執意要將它們分開,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為說菜是為了吃的。對于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的小孩來說分辨絲瓜與肉豆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們想還事情一個真相。而對于只重結果的大人來說,能吃到瓜與豆才是最重要的。此處并非是想要討論大人與小孩的問題,只是想借而表達大人與小孩思維的差別。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若視前者為形式而后者則可以視作是內涵。反復思索這個關于形式與內涵的問題之后,又回到“分辨”與“吃”的問題上來。若將這個問題放到柴米油鹽的生活之中來說,我們便會由此想到其實形式并不重要,內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紀20年代,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與林徽因陪同,當時的報紙報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爾仙風道骨,長袍長須,加上郊寒島瘦的徐志摩,猶如蒼松瘦竹春梅三友圖,成絕世佳品。但是,細細品味之后,會發現,我們的社會中越來越缺少這種“三友”。
“三友”是什么?“三友”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義;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超凡脫俗;是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的儒雅修養。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風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為俗人,因為這是流于形式的矯揉造作。
現今社會中,美人層出不窮,而樣貌卻越來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嬌百媚;影視作品泛濫成災,而主題卻越來越趨向亞文化,回憶青春,未曾滌蕩人心。《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時代》,泛濫的青春文藝片充斥我們的熒屏,仿佛青春只能是失去夢想。這種文藝片給青少年帶去了什么?無非是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及躁動不安。
我們總是在反思這個社會究竟失去了什么,為什么青春總是缺乏奮斗色彩?其實,正是人缺少了滌蕩與砥礪心靈的精神食糧,一味地追尋形式與數量,造成了社會諸多方面的同一化,亞文化泛濫。
標簽:
上一篇:最新qq炫舞 情侶名(4篇)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世界文化遺產重慶大足石刻小佛灣摩崖造像啟動室內本體彩繪修復近日,國家重大文物保護項目、川渝石
2023-04-23 15:45
原標題:張錄成大寫意作品展亮相國博展現絲路精神文化魅力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記者潘旭臨)“浩然東方——
2023-04-23 14:41
原標題:從1949年至今,300余批次、15萬余件流失海外文物回到祖國懷抱(引題)文物回歸:最美的重逢(主題
2023-04-23 14:46
原標題:“波提切利與文藝復興”上海開箱(引題)波提切利4件名作率先亮相(主題)新民晚報訊(記者樂夢融
2023-04-23 14:33
原標題:陜西白鹿原影視城(引題)數字技術激活歷史文化資源(主題)中國文化報駐陜西記者秦毅文 圖“‘五
2023-04-23 14:36
原標題:農歷三月初三多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央視網消息:昨天(4月22日)是農歷三月初三,是我國一些
2023-04-23 13:55
原標題:打造特色讀書活動!圖書集市帶火文化消費今天(23日)是第28個世界讀書日。在四川閬中、江蘇啟東、
2023-04-23 13:51
原標題:北京冬奧會官方電影《北京2022》定檔5月19日上映北京冬奧會官方電影攝制組發布定檔預告,《北京202
2023-04-23 13:44
原標題:去海博館看“守護奇妙海洋”公益影像展天津日報訊(記者蘇曉梅)4月21日,在第54個世界地球日來臨
2023-04-23 11:41
原標題:闊別三年飄色巡游重回沙灣文 羊城晚報記者范晗越圖 羊城晚報記者鄧勃曾育文4月22日(農歷三月初三
2023-04-23 11:50
原標題:舞龍展演非遺集市(引題)首屆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周炫彩啟幕(主題)廣西日報南寧訊
2023-04-23 09:44
原標題:世界讀書日丨南昌孺子書房:在書香中抵達“詩和遠方”明天是第28個世界讀書日。在江西南昌,當地免
2023-04-23 09:56
原標題:“春茶臨京城,共品非遺茶”活動在京舉辦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姬薇4月21日,由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
2023-04-23 09:43
原標題:閻崇年“四合書屋”落戶首圖(主題)開架閱覽文獻近4000冊(副題)本組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張恩杰4月
2023-04-23 09:37
原標題:一部劇帶火多座城《長月燼明》成文旅融合新樣式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正在熱播的奇幻仙俠劇《
2023-04-23 09:54
原標題:【大美中國】中軸線上看成都光明日報記者李曉東周洪雙【大美中國】挑一個陽光明媚、微風和煦的午后
2023-04-23 08:56
原標題:世界讀書日主題海報:你的視界,決定你的世界制作:鐘金葉、王宇峰、岳小喬
2023-04-23 08:32
原標題:新華全媒+丨讓閱讀抵達更廣闊人群——多地打造提升城市公共閱讀空間觀察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新華社
2023-04-23 08:52
原標題:2023首都電視節目春推會如約而至光明日報北京4月22日電(記者牛夢笛通訊員李易展)2023首都電視節
2023-04-23 08:45
新華全媒+原標題:音樂為線文化為軸(主題)——聆聽多彩文明譜寫新時代贊歌(副題)雄渾的樂音、揮舞的長
2023-04-23 07:46
原標題:Z世代2022年閱讀時長超20億小時(主題)上圖閱文共推“百部年輕人精品書單”(副題)勞動報訊(勞
2023-04-23 07:51
海淀:圓明園里開啟閱讀之旅北京日報訊(記者孫穎)昨天,2023年海淀區“世界讀書日”主題活動在圓明園遺址
2023-04-23 07:52
原標題:鳶都里的非遺小鎮光明日報記者閆匯芳“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圍。”清代鄭板橋在《懷濰縣》
2023-04-23 07:51
原標題:冬奧官方電影《北京2022》在京舉行特別展映4月22日,北京冬季奧運會官方電影《北京2022》在北京進
2023-04-23 07:38
原標題:首個企業閱讀國家團體標準實施中工網訊4月23日,由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閱讀專業委員會牽頭起草,掌
2023-04-23 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