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微速訊:江西鷹潭市打造“智慧+信用”監管新格局

時間:2023-02-27 13:07:54    來源:中國質量報    

深化信用 強化監管 細化措施 優化服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江西鷹潭市打造“智慧+信用”監管新格局

□ 李培晞 祝鵬華 喬德興

2022年以來,江西省鷹潭市市場監管局聚焦優化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和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堅持以信用監管為突破口,創新信用歸集、分類、監管、修復4種模式,著力構建“歸集精準、分類清晰、監管高效、修復快捷”的高標準信用體系,重塑監管流程,提升監管效能,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創新“縱向+橫向”模式,推動信用精準歸集。在縱向貫通方面,作為2020年度在深化商事制度領域改革成效顯著、落實事中事后監管等相關政策措施引起良好社會反響的地方,鷹潭市市場監管局主動爭取江西省市場監管局支持,獲準同意“鷹潭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對接江西省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定期獲取并更新鷹潭市市場主體的信用風險分類結果數據,共享市場監管總局推送的中央部門掌握的鷹潭市市場主體信用風險信息。在橫向集成方面,鷹潭市市場監管局主動與鷹潭市大數據中心溝通協調,申請了12個部門近3年涉81個風險分類指標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數據。通過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向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江西)歸集各類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數據197萬余條。

創新“通用+專業”模式,推動信用清晰分類。在“通用型”信用風險分類方面,鷹潭市市場監管局深化江西省市場主體“通用型”信用風險分類成果。目前已對全市17.4萬市場主體進行信用風險分類。其中A類(低風險)10.82萬戶,占比62.43%,B類(一般)6.14萬戶,占比35.68%,C類(較高)0.32萬戶,占比1.88%,D類(高風險)0.04萬戶,占比0.01%,并將讓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由平臺延伸到執法終端,具體到社區網格,將社會共治向更高層級和水平推進。

在“專業型”信用風險分類方面,鷹潭市市場監管局圍繞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產品質量等領域,實施專業《風險等級分級分類名錄庫》管理。一方面,整合“贛溯源”監管平臺信用信息數據,另一方面,主動升級“鷹潭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專業模塊功能,通過市場主體基礎信息、監督檢查信息、違法違規信息、產品質量信息、投訴舉報信息、輿情監測信息等多維度信用數據,推進信用風險監管。

該局對鷹潭市4505戶食品經營、3206戶餐飲、254戶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了專業信用風險分類,覆蓋率分別達100%、100%、98.86%;對全市1950戶特種設備使用單位、12169臺(套)在用特種設備全面推行風險分類管控;為255戶零售藥店和707戶醫療器械店進行信用狀況“精準畫像”,17戶(6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暫未納入)工許發證企業、40余家銅生產企業也納入了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專業信用模塊監管。

創新“減負+賦能”模式,推動信用高效監管。在減負方面,鷹潭市市場監管局推進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有機融合,針對突出問題和信用風險開展雙隨機抽查,并根據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抽查比例和頻次,實施差異化監管,提高監管精準性。對A類企業,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實現“無事不擾”;對B類企業,按常規比例和頻次開展抽查;對C類企業,實行重點關注,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對D類企業,實行嚴格監管,有針對性地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必要時主動實施現場檢查。完成低風險企業“無事不擾”比例達93%以上。

在賦能方面,鷹潭市市場監管局結合“金融助企紓困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從全市17.4萬戶市場主體中梳理出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文化旅游、商貿物流4大行業8.6萬戶“白名單”,由金融部門發放助企易貸10億元以上,并向其推送“助企紓困,穩企強鏈”信息提醒,助推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同時,在近期江西省部署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后,依托“專業”信用風險分類,第一時間就建立了ABCD4級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臺賬和市、縣、鄉、村4層包保干部臺賬,推進包保責任制迅速落實,有力推動食品安全分層分級精準防控、末端發力終端見效。

創新“修復+包容”模式,推動信用快捷修復。在信用修復方面,鷹潭市市場監管局開通信用修復“網上辦”,對受到行政處罰公示的市場主體,在履行法定義務后,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以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江西),線上申請修復。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累計網上辦理市場主體異常名錄移出471件,更好地服務了鷹潭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包容方面,鷹潭市市場監管局針對無故意未年報的各類市場主體,引導其重塑信用,糾正失信行為。通過公示系統共享至各相關部門,營造了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2022年,該局對部分市場主體逾期年報行為實施服務型執法和包容審慎原則,給予寬展期內免予處罰,減輕企業負擔。截至寬展期結束,有40家企業及時主動糾錯免于處罰,減免罰金近40萬元。

《中國質量報》

標簽: 市場監管 特種設備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