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即時 > 正文

每日觀點:拼多多狙擊戰:淘寶撤退 京東進軍

時間:2023-03-13 11:40:13    來源:網經社    

“因為便宜啊,拼多多現在真是太香了”。

過去,小王一直以來都是京東的忠實粉絲,從充電器、日用品到大型家電,他都會從京東商城下單。“主打信任和體驗”,他表示在一眾電商中,京東物流的高效、以及對商品質量和服務的保障是令人難以拒絕的優點。

然而,最近忙于為新家購置家電的小王,卻拋棄了京東,投身于“拼多多”陣營。對比了線下商場、小區團購、以及淘寶和京東,他最終在拼多多百億補貼活動中下單了洗碗機,洗烘套裝、電視機等智能家電,“總價比在淘寶和京東上節約近4000元”。


【資料圖】

小王坦言在拼多多上買大型家電最開始也覺得冒險:“畢竟拼多多不像京東有自營店鋪,感覺沒什么保障,價格差距也很大,害怕買到假貨或者有問題的東西”。

但低價的誘惑,往往能對沖風險,激發人們嘗試的決心。在店鋪承諾“廠庫直發、假一賠十、官方認證售后”下,小王決定先閉眼入:“目前家電都送過來了安裝了,整體售后體驗和官方渠道并沒有差別,商品質量需要等后續長期使用來驗證,如果沒什么問題,我以后可能會更多選擇拼多多了”。

拼多多橫空出世之前,淘寶和京東標簽差異巨大,邊界感清晰,均立于行業不敗之地,也各自收獲了一批忠實的用戶群體,可謂二分天下。然而,拼多多玩得一手低價策略,同時從淘寶、京東平臺搶走了大批客戶,并且正以迅速的滾雪球般增長態勢直擊它們的要害。

面對新物種的挑釁,傳統電商巨頭淘寶首先發起了圍剿,然而卻難以阻擋拼多多的發展步伐。近日,《新立場》注意到,這場阻擊戰的主角正在從淘寶切換為京東,這場拼多多狙擊戰的戰況將會有所不同嗎?

此起彼伏電商巨頭圍剿拼多多

對于財大氣粗的阿里來說,在狙擊拼多多時,果斷選擇正面迎戰無可厚非。在無上限的堆人堆料下,阿里快速拿出來一個復刻品——淘特。

淘特與拼多多的火藥味有多濃,在曾經雙方的廣告標語中都能直觀感受:拼多多稱“拼著買才便宜”,淘特稱“好貨便宜不用拼”。淘特作為阿里特意打造的武器,戰略目的就是和拼多多搶下沉市場,就是要這么“針鋒相對”。

不過拼多多是一個頑固的對手,目前來看,淘特出征顯然是吃了敗仗。

日前,據《雷峰網》獨家報道,此前獨立運營的淘特業務發生變動,據與淘特存在業務關聯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淘特團隊的大部分人員,已經合并到大淘寶了。未來,淘特App上的店和貨,也將并入手機淘寶”。此外,淘特的補貼力度也開始下降。

2020年,淘特在高光時刻,從十幾人迅速增長到近千人,并搬出淘寶所在的杭州西溪園區,成為了獨立運營的項目。如今,淘特團隊納入大淘寶,也寓意著正式宣告與拼多多對抗失敗,開始撤退。

實際上,關于淘寶拋棄淘特的觀點早在去年已經有人提出。“淘特就是一個失敗的產品,2021年的時候投廣告投得多猛啊,今年就已經不買量了,感覺淘寶已經基本放棄淘特了。”一位電商從業博主曾表示。

淘寶低調撤退,京東卻主動接力拼多多狙擊戰的核心輸出。

以百億補貼為號角,京東直接對標拼多多,選擇“貼著對方打”。3月4日上午,京東官方公眾號“京東黑板報”發文用了一幅長圖,醒目的位置紅底白字:3月6日晚8點,京東百億補貼全面上線。

目前,打卡京東 APP,“百億補貼”就位于首頁正中間,享有一級入口待遇。從商品來源情況來看,自營和非自營商品均包含其中,同時還開放了對商家的入駐限制。同時,有消息表示京東將在后臺設置全網比價系統,一旦商品價格高于外部,將實行 " 雙倍賠付 “。簡單來說,京東意在與拼多多直接比低價。

實際上,盡管目前京東在用戶心中的形象大多“比較貴”,但當年劉強東也是以低價策略帶領京東打下并穩固3C商品江山的。

時間回到2012年,劉強東當時為了在3C領域搶占用戶心智,面向蘇寧、國美大搞價格戰。據說,當時劉強東招了數千個價格情報員,去對手門店現場“臥底”。依靠知己知彼的臥底精神,以及“京東大家電3年內零毛利”破釜沉舟的決心,京東最終取得這場勝利。

然而,當年的戲碼重新上演,但京東的角色卻變成了面臨挑戰的一方,這令劉強東忍無可忍。

去年雙十一,劉強東發布了京東內部信稱,忽略低價優勢遲早會成為第二個蘇寧。此前,他也曾在一次內部會議中斥責京東高管“違背了初心”,即成本、效率和體驗。“不能因為自己現在的生活好了,就忽視很多基層消費者的訴求。”據透露,就在劉強東的講話后不久,京東開始密集進行“低價心智專項行動 ”。

此次百億補貼可以看作是“低價心智專項行動 ”的一個具體措施,如何保證低價,劉強東重玩“臥底套路”,時刻摸清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價格。拼多多對此進行了反擊,其百億補貼頻道將部分京東員工IP屏蔽。不過,京東很快表示,已經恢復了對拼多多價格的抓取。

攪局者拼多多的出現,以及短視頻電商的誕生,加速并放大了傳統電商的困境:包括存量用戶價值開發、增量用戶拓展空間、以及平臺GMV增長。這使得電商巨頭們不得不全副武裝起來。

淘寶的撤退,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傳統電商雙極的整體潰敗,京東的接力已然是最后一道防線了。尤其是,劉強東在回歸前做了不少鋪墊、聲勢頗為浩大,而“百億補貼”作為其回歸后首次規格足夠的公開亮劍,想來在京東內部也是“許勝不許敗”的。

基因不同電商老炮兒卷不動新物種

據 QuestMobile 的數據,拼多多2022年7月DAU/MAU 為 60.4%,而阿里和京東的數據分別為 40.4%、 21.3%,僅從用戶粘性水平來看,三大電商平臺已經處于三個不同的水準線上了。此外,拼多多的ARPU確2017年為577元左右,到了2021年,已經大幅抬升至 2810 元。

所謂此消彼長,不外如是。從數據上來看,拼多多在用戶方面取得了較大成功,這也是拼多多之所以可在巨頭包圍圈中快速發展的核心原因——深深地抓住用戶和商家,并且搞清楚了誰才是重點。

“拼多多只會維護客人,不管商家死活。”一位商家直言,天下商家苦拼多多已久,但是奈何其平臺流量大又放不下。以低價建立用戶心智后,拼多多又以幾乎“變態”的退錢不退貨服務進一步捆綁消費者。“拼多多的服務態度100分,無人能及。”有網友表示以前看不起,現在“真香”。

拼多多不講武德看似“不管商家死活”,實則是抓緊了用戶,也就綁住了商家,這是拼多多建立的邏輯閉環。但相比之下,淘寶和京東在商家和用戶的維護策略上并沒有這么激進。

路線與基因不同,電商老炮兒很難卷動新物種。

2018年3月,淘特上線,同年7月,拼多多已經上市。從入場時間來看,阿里已經錯失先機。但是,憑借強大的生態實力,淘特實際上仍然有望彎道超車。不過,戰機再次被貽誤,直到2020年的3月份,淘特首次出現在阿里財報中,戰略地位才開始凸顯。也正是這一年,阿里重金加碼下沉市場,整合集團資源,將淘特與1688打通,吸引大量工廠入駐,支撐M2C模式的低價。在用戶方面,也通過補貼,以及低價活動吸引新用戶。

一旦開始發力,淘特背靠阿里的資源支持迅速見效,2020年底活躍用戶數就突破1億,不過這只是用錢買量的結果,并沒有建立起拼多多般合理的人效。

這種燒錢換增長的方法反倒給阿里的營收數據造成了影響。2022財年,阿里的經營利潤同比減少416億元,阿里稱“主要由于我們對淘特和淘菜菜的投入增加、為用戶增長而增加的費用,以及我們支持商家的舉措。”

也正是在2022年,阿里強調降本增效,此時,燒錢的淘特肯定率先”失寵”。

“淘特M2C的模式下,源頭廠家如果商品低價,品質也不錯,做淘特的確還不錯。但是話又說回來,這不也是拼多多強項嗎?你想做高客單去京東,低價就做拼多多。如今阿里電商有精力搞好淘寶和天貓已經不錯了,哪里還有精力發展淘特,這個注定是一個爛尾的app。”一位電商博主評價道。

因錯失了入場時機,淘特持續需要對商家、用戶進行雙補貼來爭奪市場。這種舉措,對于近年來捉襟見肘的阿里來說,顯然不具有可持續性。最終,阿里選擇從補貼價格戰中脫身離開,京東則恰好也在這一節點,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補貼戰場。

和拼多多正面剛,打價格戰,京東其實也是被迫應戰。2022年Q2與Q3,其營收增速連續刷新其港股上市以來的最低值,同時作為基本盤的3C及家電收入也進入增長乏力的階段。而此時,從下沉市場異軍突起的拼多多卻對一二線城市發起進攻,也在3C及家電等高客單商品謀求更多。

據摩根士丹利預測,2022年,拼多多和京東的增速已經“不分伯仲”,并且還預測在2024年,拼多多的增速將達到 17.6%,遠遠領先于京東 15.5% 和阿里巴巴 8% 的增速。

(圖源來自新立場)

再坐以待斃,常年位居老二的京東很有可能退居第三名。在電商行業,京東做了許多年的行業第二,并且一直在基建、品質、服務層面下苦功夫,如果最終努力的成績,是從第二變成了第三,或許對劉強東而言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下沉市場一直是劉強東的心病,此前其帶隊的社區團購京喜,也是由于外部因素無疾而終。如今重金押注百億補貼,京東想做的無非是一改往日“不接地氣”的平臺形象,告訴用戶:京東平臺有往日的質量和服務保障,也有拼多多的價格,是性價比之王。

但是,用戶心智改善是潛移默化的過程,意味著是一場持久戰。始終是自營業務為主線的京東,在商家和(小)品牌層面能獲得的支持,一時之間很難趕上積累多年的拼多多,這次百億補貼京東對自營和非自營的支持力度不分伯仲,雖是開了個好頭,但想要借此就卷動拼多多,很難。

反倒是無論如何,此次加入戰局,都勢必會給京東的財報營收造成數據損害,這也是資本市場用腳投票給出的反饋,京東想把“百億補貼”做好做長久,必須在這一點上提前做足心理建設。

圍繞“低價”電商老炮兒換個姿勢卷

依靠低價補貼圍剿拼多多,無非是用自身的短處對抗他人的長處。

特別是在當下,傳統電商巨頭們都在戰略轉型、大批短視頻社區之流的內容平臺也在切入電商業務的多事之秋,燒錢絕對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巨頭們雖然都一致強調低價,但或許其中有人已經準備好換個姿勢了。

據《晚點 LatePost》今年2月獨家報道,阿里的管理層們確定了淘寶今年的五大戰略,價格力則是其中之一,主要致力于提升商品性價比,包括市場機制的設計、各類營銷產品,淘特農產品、工廠貨直達消費者的業務模式突破。

如何理解“價格力”而不是簡單的“低價策略”,張勇給出了相關解釋。但其實《新立場》發現,結合京東長期的平臺定位和此次“百億補貼”的戰術動作,劉強東的決策邏輯或許與其不謀而合。

“價格補貼不是新鮮事物,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主動跳出來做一些價格補貼,希望通過補貼能夠扭轉局面,贏得先機。但回顧歷史,沒有哪一家公司可以通過自身的持續價格補貼來改變局面,最終改變局面還是靠技術。”張勇曾在財報會議上表示對價格戰的看法。

簡單來說,就是價格力=高品質+高性價比,起碼在底層邏輯上,張勇的新戰略和劉強東的新動作是接近的。

所以淘特的退場,確實是一次敗北,但可能也代表著正在嘗試新思路。

此前,阿里通過整合1688和淘特以及建立了數字農業體系,創新了廠貨直供模式。目的很簡單,降低生產運營成本,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從而改善商品零售價格,提升產品性價比。

最終目的依舊是留住用戶,但是阿里計劃以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來優化供應鏈提升性價比,優化服務質量提升用戶體驗。這需要阿里生態整體協作,或許短期內仍然無法像低價補貼一樣獲得爆發性增長,但長遠來看或是穩健且更有社會意義的方法論。

對于京東而言,以低價方式發展電商,同樣也僅僅是打擊競爭對手的短期策略。

京東勢必也清楚,如不適時收手,長期貼身肉搏也會給平臺造成消極反噬。浙商證券在研報中表示:京東開啟“百億補貼”,短期將加大銷售費用的投入,毛利率亦受影響,利潤端承壓。長期由于相對更高的成本,盈利能力明顯受損,高強度補貼恐難持續。

因此,“百億補貼”或許也不是京東的絕招,而是蹚路的石頭。此前,京東也采取過零售、物流、技術、金融及服務的整體體系下沉策略,也曾線上線下共發力,但如今還是回歸到最原始粗暴的價格戰中。

或許,要想最終阻擊成功、甚至戰勝拼多多,京東也確實需要一場“百億補貼”,并借此評估高舉高打的風格是否有效,以及摸索如何組合多年積累的核心長處,才能打造成更有效的競爭利刃。但京東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切不能舍本逐末,否則最終只會得不償失。

寫在最后

平臺永遠只是平臺,而不是品牌。

對于用戶而言,電商平臺永遠都是備選項,而不會成為偏好選項,畢竟真金白銀的購物需求不能僅靠情懷維系。對于平臺而言,如何留住用戶是亙古不變的話題。

回顧電商發展歷史,每一次行業發展大變局都會經歷價格戰的混沌階段。階段性的價格戰是電商領域最原始,最樸素的爭奪方式,也是一個電商平臺是否順利打怪升級的重要節點。對于淘寶和京東而言,價格戰后是否能悟出建設性發展方向,或許比價格戰本身所帶來的短期用戶流量更有價值。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