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防乙腦,是時候展示真正的技術了

時間:2023-04-06 16:41:08    來源:科普中國網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又稱日本腦炎。是由乙腦病毒引的以腦實質炎癥為主要病變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本病經蚊蟲叮咬傳播,多見于夏秋季節(7-9月),潛伏期為多為10-14天。大多數患者感染乙腦病毒后呈無癥狀的隱性感染,僅少數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臨床以高熱、意識障礙、抽搐、病理反射及腦膜刺激征為特征,病死率,高重型患者病后可遺留語言障礙、精神異常、智力減退、癱瘓等后遺癥或出現死亡。

治療:患者應住院治療,病室應有防蚊、降溫設備,應密切觀察病情,細心護理,防止并發癥和后遺癥,對提高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乙腦,應采取積極的對癥和支持治療,維持體內水和電解質平衡,重點處理好高熱、抽搐、控制腦水腫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癥狀,降低病死率和減少后遺癥的發生。


(相關資料圖)

乙腦是怎樣傳染的?

乙腦是一種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與人關系密切的豬、牛、馬、羊、雞、鴨等畜禽,均可因被蚊蟲叮咬而感染乙腦。同時它們也是乙腦的傳染源,即蚊子叮咬了這些有病的動物后再叮人,就可將乙腦傳染給人類。通常乙腦在人群中流行的前幾周,已通過蚊子→畜禽→蚊子的循環而廣泛傳播。因此,畜禽是乙腦的主要傳染源。

當人體被帶有乙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就隨著蚊子的唾液進入人體,經4-21天的潛伏期后,先在人體被咬處的細胞中生長繁殖,之后經血液到淋巴結等網狀內皮系統中大量繁殖,然后再回到血液中形成病毒血癥。人類感染乙腦后僅有較短的(約1周)的病毒血癥期,而且血中的病毒含量也少,因而人類的乙腦患者不是乙腦的主要傳染源。

本病有嚴格的季節性,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個月內。但隨地理環境的不同,流行季節略有上下,華南地區的流行高峰在6~7月,華北地區為7~8月,而東北地區則為8~9月,均與蚊蟲密度曲線相一致。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預防

(1)滅蚊、防蚊 要注意殺滅越冬的蚊子和早春的蚊子。

(2)做好對豬、馬等牲畜的管理 搞好家畜棚舍的環境衛生,降低動物圈帶病毒率,從而保護易感人群。

(3)預防接種 及時注射乙腦疫苗,能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是預防這種病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4)藥物預防 在乙腦流行季節,用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l劑,連服7天,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5)強身健體 平時要注意增強孩子的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6)開展健康教育 普及乙腦的防病知識要讓大家都清楚地知道這種病的預防措施,及時發現患者,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盡量減少乙腦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同時,對家屬及患者講解乙腦預防知識,告訴他們在乙腦流行季節應進行疫苗接種,開展防蚊、滅蚊工作,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出現有發熱、頭痛、意識障礙者,應立即到正規醫院就診,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降低發病率。

科普醫師:陳小麗

工作單位:平輿縣西洋店鎮衛生院

原文題:《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防治》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