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講述世界上唯一一例狂犬病發病后治愈案例

時間:2023-04-18 11:41:37    來源:科普中國網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人獸共患,多見于犬、狼、貓等肉食動物,人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臨床表現為特有的恐水、怕風、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因恐水癥狀比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癥。

狂犬病病毒屬于彈狀病毒科狂犬病毒屬,單股RNA病毒,動物通過互相間的撕咬而傳播病毒。我國的狂犬病主要由犬只傳播。對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幾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內死于呼吸或循環衰竭。

狂犬病毒厲害的地方在于,人對狂犬病普遍易感,狩獵者、獸醫、飼養動物者更易感。狂犬病病毒進入人體后首先感染肌細胞,于傷口附近肌細胞內小量增殖,再侵入近處的末梢神經。而后病毒沿周圍神經的軸索向中樞神經作向心性擴散,狂犬病毒沿神經以每天12~24毫米的速度向大腦行進;狂犬病潛伏期從幾天到幾個月不等,可長達一年。


(資料圖片)

1885年7月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被狂犬咬傷14處的的9歲男童,生命垂危,被送到了一位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家里。他使用從狂犬病家兔中獲得的脊髓懸液對男孩進行皮下注射。男孩在10天內共接種了13次,最終活了下來。這是巴斯德和他的減毒狂犬疫苗的偉大勝利。

由于狂犬病是致命性疾病,發病后的死亡率幾乎100%,世界上仍未有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凡被狂犬或不清楚是否帶毒的動物咬傷后,都應立即注射狂犬疫苗。孕婦被咬傷,也應及時全程注射狂犬疫苗。

世界上唯一一例狂犬病發病后治愈案例

某年的一個萬圣節,密爾沃基早已迎來了第一場雪。在如此平常的一天,威洛比醫生遇到了一位不尋常的病人珍娜。

最近珍娜的情況急轉直下,她發現自己的左手偶爾會有一陣陣酥麻的刺痛,眼前會突然出現重影;緊接著又出現頭暈目眩,惡心想吐的癥狀。而珍娜的父母也發現女兒的眼神越來越不對勁,眼神迷離飄忽不定然后突然變成了下圖這副模樣。

家庭醫生建議珍娜去做了核磁共振,但是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但珍娜的病情出現了進一步惡化:突然出現高燒,左半邊身體也不能動彈了。

威洛比醫生第一次見到珍娜時,她是坐著輪椅出現的。在經過一番仔細的檢查后,威洛比發現珍娜左半邊身體出現震顫、軟癱,腦脊液常規和生化顯示被某種病毒感染,但所有的病毒檢測結果回報卻都是陰性。

病情加重的珍娜住進了 ICU 病房,她的嘴里還開始咕嘟咕嘟地冒泡泡。電光火石之間,威洛比醫生突然意識到:極不典型的神經癥狀、淌口水、發燒、病毒性感染——這是狂犬病的癥狀!

診斷狂犬病必不可缺的就是病史,但珍娜的父母都否認近期女兒有被狗咬傷過。不是狗咬傷,那是什么?

經過家人的回憶,原來在一個多月前,珍娜像往常一樣去教堂做禮拜。一只蝙蝠撞到地上,善良的珍娜把蝙蝠撿起來,準備拎到教堂門口的小樹林放生。就在她準備將蝙蝠放生的時候,這只蝙蝠在珍娜的左手食指留下了改變她一生的印跡:一道長 5 毫米的血痕。經過抽血化驗,在珍娜的腦脊液和血液中都的確發現了狂犬病的抗體,珍娜被確診了。

當這個診斷結果告知珍娜的家人時,家人們傷心失望至極,因為進入到這個階段,注射疫苗已經沒有作用了,等待這個可憐姑娘的只有在痛苦中死去。

是靜待死亡來臨還是放手一搏?

威洛比醫生坐在辦公桌子前,眉頭緊鎖。他在思考能做點什么,關于狂犬病致死的其中一個假說是「神經遞質紊亂」,核心觀點是患者腦內的生物分子彼此不能平衡導致死亡。有動物實驗表明,作為 NMDA 受體拮抗劑的氯胺酮,似乎可以作為平衡狂犬病患者神經遞質的橋梁。;

如果有個開關能把大腦的功能暫停,讓大腦免受并發癥的影響,同時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轉、攻擊病毒,珍娜是不是就有希望得救了呢?

但威洛比醫生不愿意輕易放棄,他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讓珍娜在病毒面前假死!

通過藥物讓大腦進入「低能耗」狀態,從而有效減少大腦中狂犬病并發癥的產生,降低神經系統損傷。與此同時,患者的免疫系統還在繼續運轉,如果在這段時間里,患者的免疫系統能夠產生足夠的抗狂犬病抗體,就能夠消滅病毒。也就是說,他要讓女孩「假死」,來進行一場欺騙病毒的「免疫賽跑」。

然而,這種方法從來沒有人,甚至沒在動物實驗中嘗試過,成功的機會也近乎渺茫,患者還有很大可能成為「植物人」,承受嚴重的并發癥風險。他必須作出一項艱難的決定,而這個決定馬上就會影響到一位 ICU 里的女孩的生死。

賭還是不賭,威洛比醫生把決定權交給了珍娜的父母。愛女心切的家長選擇了激進的療法,為了女兒最后放手一搏。

欺騙病毒的“冬眠”

隨著咪達唑侖、氯胺酮的針劑緩緩進入血液,珍娜的「冬眠」開始了。治療的開始并不一帆風順,恰恰相反,這其實是狂風暴雨的開始。“冬眠”中的珍娜就像是暴風雨來臨前大海中的一葉小舟,隨時可能會因為狂犬病這個「大浪」突然襲來而死亡。

治療剛開始沒多久,珍娜就出現了藥物過量導致的代謝性酸中毒和溶血現象,伴有自主神經紊亂。為了防止珍娜由于過量的鎮靜藥物攝入而被徹底放倒,變成植物人,威洛比必須時刻留意腦電圖變化,隨著藥物劑量的調整,珍娜的生命體征逐漸恢復穩定。

轉機出現在第 7 天,珍娜血清中的抗狂犬病毒抗體的濃度開始逐漸上升。

威洛比在第 8 天降低了氯胺酮用量,同時用較為長效的地西泮代替了短效的咪達唑侖,他要為這場賭博的勝利做最后的努力,將珍娜從「冬眠」中喚醒。

第 10 天,珍娜睜眼了。

但珍娜渙散的眼神讓威洛比醫生相當糾結:這是代表她真的醒過來了,還是由于治療失敗后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肌肉不自主抽動而睜眼?

為了弄清楚這一點,威洛把珍娜的母親帶進了 ICU,來到珍娜床前。如果治療成功,珍娜見到熟悉的人時,神態可能會發生變化。當母親摘掉口罩的瞬間,珍娜的眼睛眨得更快了——幸運天使降臨,這一次威洛比和女孩的家人賭贏了!

住院 31 天后,珍娜的體內病毒檢測轉陰。住院 76 天后,珍娜帶著肌張力障礙、舞蹈癥等等神經系統后遺癥出院了。

出院后的珍娜,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康復治療。珍娜就像一個「大小孩」,走路、吃飯、寫字、說話,這些都需要重新學一遍。

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珍娜漸漸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考上大學、順利畢業。2016 年,珍娜生下一對雙胞胎,成為一名母親。

密爾沃基療法

珍娜的事例成了狂犬病治療的一道曙光。在媒體的大肆報道下,曾經讓臨床醫生們聞風喪膽的狂犬病似乎一夜之間成了紙老虎。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威洛比后來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威斯康星醫學院持續追蹤使用了密爾沃基療法的醫生和他們報道的病例,截至 2015 年,48 例接受療法的狂犬病患者中僅 7 人存活。

在我國,2017 年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嘗試用密爾沃基療法治療一名狂犬病患者。在 ICU 堅持了一個月后,家屬選擇放棄治療。這名狂犬病患者最終也沒能夠成為全中國第一例被治愈者,不幸離開了人世。

仍有天選幸運兒

除了近年來一些并未接受密爾沃基療法也幸運生還的狂犬病患者,歷史上還有一些真實性難以考證的幸運兒。

早在狂犬疫苗得到推廣之前,一些文獻記載中就能看到狂犬病(當時叫“恐水癥”)幸存者的蹤跡,例如1875年的一名德國婦女、1912年的一名意大利少年、1913年的一位73歲的美國老人、1968年的一名巴西婦女等。

最近的神秘的病例當屬“德克薩斯野孩子(Texas wild child)”。2009年2月,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赫爾曼醫院接診了一位從密蘇里州離家出走的17歲女孩,她有頭頸部劇烈疼痛、畏光、頭暈眼花、臉部和手臂發麻等狂犬病癥狀,經過醫生詢問,女孩想起自己兩個月前在野營時曾進入一個住著無數蝙蝠的山洞,但未留意到自己是否被蝙蝠弄傷。她的血樣檢測結果和吉斯與雷諾茲相似,檢出了抗體,但未檢出病毒,但不同之處在于,“野孩子”的癥狀從未發展到需要重癥監護的程度,她在普通病房住了兩周就康復了。或許是怕家人來找她,“野孩子”在痊愈之后就逃走了,她的電話號碼后來也被注銷,美國的醫療隱私法讓人們再也沒法找到她,她的故事成為了傳說。

從原理上來說,本不應該有什么傳染病是絕對100%致死的,總會有一些幸運兒因為進入體內的病原體量極少而不發病,或者是極罕見的某些人基因中自帶不容易被這種病原體侵襲的密碼。絕大多數蝙蝠感染了類狂犬病毒后不會發病死亡,還有大約十分之一的狗在感染狂犬病毒后安然無恙,那么為何在人類中就不能存在抗性特別強的個體呢?

近幾年來,研究表明有一些人從未接種狂犬疫苗,但體內卻有狂犬病毒抗體,例如常受吸血蝙蝠滋擾的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土著們,還有一些獵人也是如此。這說明有些人曾經感染狂犬病毒,但卻并沒有發病,或者發病后沒去醫院就自己痊愈了。

依然是可防不可治療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發布的《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2018年我國狂犬病的發病數是422例,死亡人數是410例。死亡率約為97.16%,接近100%!

以為破點皮、沒出血不要緊?31%狂犬病沒出血!

不要以為只有被狗咬出血了才嚴重,事實上,被咬、被抓后沒出血也一樣危險!

2017年7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曾報告一個發生在上海閔行區的狂犬病病例——寵物犬輕輕咬傷手背,沒有出血,兩個月后病發身亡!

2017年5月6日下午,住在閔行江川路某小區、38歲的姚某某在自家門口躺椅上休息時,被小區內看似正常的寵物犬咬傷左手手背,輕度咬傷,未出血。當日姚某某自行進行了傷口清洗及消毒,后續未作其他處理,發病前也未接種狂犬病疫苗。

誰知兩個多月后,7月12日晚,姚某某開始出現精神亢奮、吞咽困難、怕風、怕光、怕水、煩躁、易怒、胸部壓迫感等癥狀,并有傷人傾向。后雖經搶救,還是于7月18日凌晨死亡。

據2019年中華流行病學雜志刊登的《中國2017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在2017年報告的167例狂犬病病例中,Ⅰ級暴露和Ⅱ級暴露加起來占比達到了31.14%。

所謂Ⅰ級暴露、Ⅱ級暴露、Ⅲ級暴露,是指人跟動物接觸的狂犬病危險程度,其中,Ⅲ級暴露的危險性最高。

狂犬病發病

梵觀點:有時候奇跡就是抓住那百分之一,而最終變成了百分之百。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