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
火星上的甲烷一直是謎一樣的存在,在光臨過火星的各種探測器中,有些能發現他們的存在,而有些就不能。而甲烷,常常是厭氧微生物存在的間接證據。這種氣體在地球上有另一個詞“沼氣”。
(相關資料圖)
在火星探測到甲烷的報告吸引了科學家和非科學家的注意。在地球上,大量的甲烷是由幫助大多數牲畜消化植物的微生物產生的。這個消化過程以牲畜呼氣或向空氣中打嗝結束。
雖然火星上沒有牛、綿羊或山羊,但在那里發現甲烷令人興奮,因為這可能意味著微生物曾經或現在生活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然而,甲烷可能與微生物或任何其他生物學無關。涉及巖石、水和熱相互作用的地質過程也可以產生它。
在確定火星上甲烷的來源之前,科學家們必須解決一個一直困擾著他們的問題:為什么有些儀器可以檢測到氣體而有些則不能?例如,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多次在蓋爾隕石坑表面上方探測到甲烷。但是 ESA(歐洲航天局)的 ExoMars 微量氣體軌道飛行器沒有在火星大氣中檢測到任何更高的甲烷。
“當微量氣體軌道飛行器于 2016 年加入時,我完全期待軌道飛行器團隊報告火星上到處都有少量甲烷,”樣本中可調諧激光光譜儀 (TLS) 儀器的負責人克里斯韋伯斯特說好奇號火星車上火星 (SAM) 化學實驗室的分析。
TLS 測得的蓋爾隕石坑中甲烷的平均體積不到十億分之一。這相當于在奧林匹克規模的游泳池中稀釋一撮鹽。這些測量結果因體積高達 20 ppb 的令人困惑的尖峰而被打斷。
“但是當歐洲團隊宣布它沒有看到甲烷時,我絕對感到震驚,”在南加州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工作的韋伯斯特說。
歐洲軌道飛行器旨在成為測量整個地球上甲烷和其他氣體的黃金標準。同時,好奇號的 TLS 非常精確,它將被用于國際空間站的早期火災探測和跟蹤宇航員服中的氧氣水平。它還被許可用于發電廠、輸油管道和戰斗機,飛行員可以在這些地方監測面罩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水平。盡管如此,韋伯斯特和 SAM 團隊對歐洲軌道飛行器的發現感到震驚,并立即著手仔細檢查火星上的 TLS 測量結果。
火星甲烷來自哪里?
好奇號火星車自 2012 年以來一直在火星表面,盡職盡責地進行研究——它的任務最初計劃只進行兩年,但盡管磨損和不斷存在的火星塵埃,這個小型火星車仍在繼續運行。早在 2013 年,好奇號發送的讀數表明它發現了一定數量的甲烷,一天后,軌道飛行器確認了讀數。有趣的是,一個名為“微量氣體軌道器”的歐洲太空探測器在 2016 年研究了火星的同一部分,但沒有發現任何甲烷的蹤跡。
在火星上發現甲烷也很有趣,因為已知這種氣體在暴露于陽光和其他化學反應時會分解——因此,在火星表面發現的任何甲烷都必須在幾個世紀內相對較新。但《紐約時報》也指出,很久以前的地質過程可能會產生一定量的甲烷,然后它被困在地表下——它現在出現在地表是緩慢泄漏的結果。
Moores 和其他好奇號團隊成員在 Gale Crater 研究風模式,假設甲烷測量值之間的差異歸結為一天中的時間。因為它需要大量電力,所以 TLS 主要在夜間運行,而其他好奇號儀器都沒有工作。摩爾斯指出,火星的大氣在夜間很平靜,因此從地面滲出的甲烷會在好奇號可以探測到的地表附近積聚。
另一方面,微量氣體軌道飛行器需要陽光來確定地表上方約 3 英里或 5 公里處的甲烷。“行星表面附近的任何大氣層在白天都會經歷一個循環,”摩爾斯說。隨著暖空氣上升和冷空氣下沉,來自太陽的熱量攪動大氣。因此,夜間封閉在地表附近的甲烷在白天混合到更廣闊的大氣中,將其稀釋到無法檢測到的水平。“所以我意識到沒有任何儀器,尤其是繞軌道運行的儀器,會看到任何東西,”摩爾斯說。
來自火星車本身?
一些專家認為,火星車本身正在釋放氣體。“所以我們研究了與漫游車指向、地面、巖石破碎、車輪退化的相關性——你能想到的,”韋伯斯特說。“我不能夸大團隊為檢查每一個小細節所做的努力,以確保這些測量是正確的,而且確實如此。”
韋伯斯特和他的團隊今天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志上報告了他們的結果。
在 SAM 團隊努力確認其甲烷檢測結果時,好奇號科學團隊的另一名成員、來自多倫多約克大學的行星科學家 John E. Moores 在 2019 年發表了一項有趣的預測。考慮到這一點,就我提出的問題而言:"如果好奇號和微量氣體軌道器都是正確的怎么辦?"”摩爾斯說。
立即,好奇號團隊決定通過收集第一批高精度白天測量來測試摩爾斯的預測。TLS 在火星的一天中連續測量甲烷,將夜間測量與白天測量括起來。在每次實驗中,SAM 吸入火星空氣兩個小時,不斷去除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占地球大氣的 95%。這留下了一個濃縮的甲烷樣本,TLS 可以通過多次使紅外激光束通過它來輕松測量,該樣本經過調整以使用被甲烷吸收的精確波長的光。
“約翰預測甲烷在白天應該有效地降到零,我們的兩次白天測量證實了這一點,”SAM 的首席研究員保羅馬哈菲說,他在馬里蘭州格林貝爾特的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工作。TLS 的夜間測量完全符合團隊已經建立的平均值。“所以這是消除這種巨大差異的一種方式,”馬哈菲說。
雖然這項研究表明蓋爾隕石坑表面的甲烷濃度全天都在上升和下降,但科學家們尚未解決火星上的全球甲烷難題。甲烷是一種穩定的分子,預計在被太陽輻射分解之前會在火星上持續大約 300 年。如果甲烷不斷從所有類似的隕石坑中滲出,科學家們懷疑這很可能是因為蓋爾在地質上似乎并不是獨一無二的,那么它應該已經在大氣中積累了足夠多的氣體供微量氣體軌道飛行器檢測到。科學家懷疑,在不到 300 年的時間里,某種東西正在摧毀甲烷。
正在進行實驗以測試由火星大氣中的塵埃引起的非常低水平的放電是否會破壞甲烷,或者火星表面的大量氧氣是否會在甲烷到達高層大氣之前迅速將其破壞。
“我們需要確定是否存在比正常情況更快的破壞機制,以完全協調來自漫游車和軌道飛行器的數據集,”韋伯斯特說。
隨著祝融號登錄火星,甲烷之謎應該快要解開了
梵觀點:火星或許曾經短暫地有過生命,亦或許現在也還有。
標簽:
上一篇:天天新消息丨人類是如何影響環境的?從鳥巢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33年前滬劇經典復排(引題)看00后演《搶親奇緣》(主題)新民晚報記者趙玥王盤聲、邵濱孫、趙春芳
2023-04-25 16:54
原標題:十大考古新發現探秘之九|考古重要發現成了他的微信頭像記者:史林靜熙熙攘攘的中山路是河南開封市
2023-04-25 15:44
原標題:“五一”假期北京將推出文旅系列精彩活動上千場演出等你來央視網消息:4月24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
2023-04-25 15:35
原標題:在探索中迸發藝術之光(主題)——中國小劇場戲劇的現狀與發展(副題)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王添藝近
2023-04-25 13:47
原標題:古村落里遇見“詩和遠方”中國文化報集體采寫與水為鄰的江浙水鄉村落、獨具韻致的西南梯田村落、質
2023-04-25 13:43
原標題:“開卷有益”續寫新的故事新華社杭州4月24日電新華社記者史競男、馮源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
2023-04-25 09:54
原標題:《流浪地球2》上映次日就被盜錄,是誰在販賣傳播盜版電影?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記者郭超凱《流浪地
2023-04-25 09:43
原標題:《長空之王》無障礙首映禮優酷無障礙劇場為百位視障者辦線下專場4月23日,來自優酷無障礙劇場的100
2023-04-25 08:37
原標題:《灌籃高手》成內地影史日本動畫電影首周票房冠軍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李麗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電影
2023-04-24 15:46
原標題:全國音樂大擂臺精彩連連——(引題)?歡歌一曲曲掌聲一陣陣(主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農新瑜在《天
2023-04-24 15:56
原標題:影片《長空之王》在京首映天津日報北京電(記者張鋼)電影《長空之王》昨日在京舉辦首映禮,導演劉
2023-04-24 15:55
原標題:張國榮梅艷芳是“絕配”北京晚報記者袁云兒傳奇演員張國榮、梅艷芳去世20年后,電影《胭脂扣》的主
2023-04-24 15:45
原標題: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短視頻單元終審評委團公布記者從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獲悉,第十三
2023-04-24 14:41
原標題:《隱秘的角落》原著改編舞臺劇《壞小孩》懸疑之下閃爍心理的幽光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記者應妮)由
2023-04-24 14:35
原標題:憑借《煎熬》一曲成名,4月29日在廣州中央車站“痛快開麥”(引題)?李佳薇:賣房子很開心但我更
2023-04-24 14:46
原標題:成功挑戰體育館演出(引題)?康姆士樂隊巡演首站收官(主題)4月22日晚,人氣樂隊康姆士《范艾倫
2023-04-24 14:42
原標題:陳凱歌:傾全力拍好《志愿軍》北京晚報記者王金躍由陳凱歌執導的抗美援朝戰爭巨制《志愿軍:雄兵出
2023-04-24 14:54
原標題:曹禺劇院春日演出季開啟(主題)演出形式豐富多樣持續至5月底(副題)今晚報訊(記者王洋)記者昨
2023-04-24 11:37
原標題:“新京味作品”方清平《越冷越幽默》出版發行“書香京城·悅讀春天”,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為助
2023-04-24 11:39
原標題:打造“愛閱之城”,公共圖書館何為(主題)2023上海公共圖書館服務宣傳周近500場活動拉近市民與閱
2023-04-24 11:44
原標題:讀書行動納入“雙減”“減”出閱讀時間空間(主題)上海市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啟動(副題)文匯報訊
2023-04-24 10:37
原標題:“白玉蘭”花香四溢,而“根”扎在百姓中(主題)獲獎演員們第一時間送戲到嘉定松江基層觀眾面前(
2023-04-24 10:53
原標題:讀書行動納入“雙減”“減”出閱讀時間空間(主題)“觸摸逆光讓世界閱讀中國——無障礙國際文化交
2023-04-24 10:51
原標題:首次聚焦新時代試飛員群體,上海出品電影《長空之王》昨在北京首映,本報獨家專訪導演、編劇劉曉世
2023-04-24 10:35
原標題:匯集國內外優秀作品三個月里上演14場舞劇演出(引題)?天津大劇院幻境舞蹈季啟幕(主題)今晚報訊
2023-04-24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