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科技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共有35位科學家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從吳文俊、袁隆平到顧誦芬、王大中,這些摘得至高榮譽的科學家創造了一項項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也為世人奉獻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一部科學史,就是一部科學家的精神史,讓我們共同聆聽這些科學高峰攀登者的“告白”。
【知識點】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于2000年設立,每年獲獎者不超過兩名,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該獎項授予在當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在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科技工作者。
(相關資料圖)
“5000年前,世界上只有三門學科:語言、圖騰、技藝;2000年,已經增加到5000門;預計到本世紀中葉,應該有20000門學科,其中15000門是等待新創的。中國人至少要創造1/5。你們年輕人要在2050年前擔負起創造這3000門新學科的使命,要考慮在哪些領域能夠創新。我認為,創新將是在學科交叉的領域里。我對咱們的年輕人很有信心。
——徐光憲(1920.11-2015.4),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我國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
“我知道危害性有多大,但是豁出去了!外國人能做,我們也一定要想辦法研究出來。”
—— 王忠誠(1925.12-2012.9),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神經外科專家,也是我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之一。
“在一窮二白的時候,我們沒有專家可以依靠,沒有技術可以借鑒,我們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今天搞航天的年輕人更要有自主創新的理念,要掌握核心技術的話語權。”
—— 孫家棟(1929.4-),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我國著名的航天技術專家,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
“希望更多有才華、有志氣的年輕人,投身到數學這一對國家建設極為有用的事業中來!”
—— 谷超豪(1926.5-2012.6),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我國著名的數學家。
“我對大家有個要求,就是要在心中播下‘大醫’的種子,把病人的需要放在首位。至于我自己,我只希望余生能再做些事情。50年過去了,我們只攻克了一種白血病,還有二十多種白血病需要我們去攻克,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啊!”
—— 王振義(1924.11-),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我國著名的血液學專家。
“人生在世,要對人類有所貢獻;作為一個中國人,要對中國人民有貢獻。”
—— 師昌緒(1920.11-2014.11),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我國著名的材料科學家。
“城市的一切是要為了人民,我們的環境是因為人而存在的,環境的一切改變都是為了人民。”
—— 吳良鏞(1922.5-),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城鄉規劃學家和教育家,人居環境科學的創建者。
“要立志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正派的人,一個有良好素質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領域作出偉大的貢獻,推動我國社會的發展。這樣,自己才會幸福,別人才會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會才會因你的知識而更美好。”
—— 謝家麟(1920.8-2016.2),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我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我這一輩子,此時回頭看,人生在世,無非是明白一些道理。比如,人吃過真正的苦后,才懂得什么是甜;比如,遇到挫折時,要堅持堅持再堅持;比如,能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并把這件事和為黨和國家作貢獻相連,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 王小謨(1938.11-),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我國著名雷達專家,現代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想為國家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 鄭哲敏(1924.10-2021.8),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國際著名力學家,我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
“科研工作必須一絲不茍,你的工作要經得起時間考驗,過多少年回頭再看臉不紅才行。”
—— 張存浩(1928.2-), 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我國高能化學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我想,我們艱苦奮斗的傳統不僅僅是生活上、工作中的喝苦水、戰風沙、吃苦耐勞,更重要的是刻苦學習、頑強攻關、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是新觀點、新思想的提出和實現,是不斷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
——程開甲(1918.8-2018.11),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是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
標簽:
上一篇:10分鐘被騙430萬?AI詐騙竟還有這些你想不到的手法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狂飆突進的ChatGPT能否超越藝術家的創作嘉賓:尚輝藝術史學博
2023-06-07 15:42
原標題:年代劇細節越做越精細(引題)用情感和煙火氣打開時代畫卷(主
2023-06-07 15:52
原標題:中國網絡文學亞洲傳播效果凸顯人民日報海外版電(記者張鵬禹)
2023-06-07 15:43
原標題:周潤發袁詠儀33年來首次合作北京青年報訊(記者肖揚)周潤發與
2023-06-07 15:52
原標題:電影《極寒之城》濟南路演(引題)夏雨差點成了武打戲演員(主
2023-06-07 15:41
原標題:聚焦劇集高質量創作首屆中國電視劇大會主論壇舉辦中新網北京6
2023-06-07 14:40
原標題:貴州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貴州風》成功演出5000場6月5日,演員在
2023-06-07 14:46
與那標題:第十四屆全國舞蹈展演參演作品名單公布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
2023-06-07 14:42
原標題:《封神第一部》定檔7月20日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電影《封神
2023-06-07 14:43
原標題:舞劇《那時,金銀花開》在青海西寧首演6月5日,舞劇《那時,金
2023-06-07 14:46
原標題:《雪蓮花盛開的地方》:來自雪域高原的感動近日,電視劇《雪蓮
2023-06-07 10:40
原標題:兩代“港口人”的青春對話(主題)——評舞劇《東方大港》(副
2023-06-07 10:44
原標題:山西曲沃:打“影視文化牌”助力“晉文化”破圈中新網臨汾6月6
2023-06-07 10:52
原標題:散文深深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土壤這些年來,我的散文寫作大體上沿
2023-06-07 10:54
原標題:呼倫貝爾草原地帶首次發現赭石巖畫中新網呼倫貝爾6月6日電(記
2023-06-07 10:48
原標題:綜藝節目不能走量不走心【影視銳評】近年來,綜藝節目創作注水
2023-06-07 09:56
中新網陜西榆林6月6日電(記者阿琳娜)6日,位于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的統
2023-06-07 09:48
原標題:電影創作:從合家歡到舉國慶【文藝觀潮】剛剛過去的“六一”國
2023-06-07 09:43
原標題:陜西非遺積極“觸網”直播等模式促其“名利雙收”中新網西安6
2023-06-07 09:32
原標題:《夢中的那片海》奏響奮勇向前的青春旋律(引題)深耕制作年代
2023-06-07 09:50
原標題:翌平《在世界的拐角守望你》舉辦新書童游會工人日報—中工網記
2023-06-07 08:51
中工網訊(中工網記者王妍)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推動
2023-06-07 08:46
原標題:《村子里的陌生人》:寫給所有不甘于困守失序、無義、不平等世
2023-06-07 05:37
原標題:大山里的國際文化節6月5日,來華留學生與三都高級中學學生一起
2023-06-06 17:54
原標題:文創雪糕“出圈”越來越難了曹燕這兩年,夏天有多熱,文創雪糕
2023-06-06 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