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焦點熱聞】將被列為可能致癌物,阿斯巴甜的害處被夸大了么?

時間:2023-06-30 09:51:44    來源:科普中國網    

阿斯巴甜是高知名度的代糖之一,可口可樂無糖汽水、無糖口香糖等日常飲料和零食中都會有它的身影。

6月29日,“阿斯巴甜致癌”的話題沖上熱搜。

原因是,據外媒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阿斯巴甜將于今年7月首次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癥研究機構——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


【資料圖】

這一重磅消息,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表示“快樂水”沒那么快樂了,還有人調侃“趕緊喝,這個月還不致癌”......

作為一種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是什么來頭?它陷入致癌風波又是咋回事?本期健康關注為您解讀!

一、阿斯巴甜簡史

化學家舔手指翻書時的意外發現

1965年12月,美國的Searle公司研究員詹姆斯·施拉(James Schlatter)為研究胃潰瘍的治療藥時進行各種氨基酸的結合實驗。

在合成化合物過程中,他手指上不經意沾到一些粉末,他知道這種氨基酸混合物無毒,因此就不忙于立即洗手。后來他為取一張稱量紙而舔了手指,頓時感到手指非常甜,阿斯巴甜就這樣被發現了。

被全球近百個國家批準使用

后來,通過對阿斯巴甜大量的研究,1981年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允許它作為添加劑用于一些食品的生產中。1996年FDA允許它用于生產任何食品,包括加熱、烘焙的食物。

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人工甜味劑,如今,阿斯巴甜已被全世界近百個國家批準,用于數千種食品飲料以及藥品。

二、阿斯巴甜真的致癌?

何為致癌物?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依據致癌證據權重,將致癌物分為了四類:

1類致癌物,已經被證實對人體有致癌作用的物質。生活中常見的有石棉、香煙、檳榔、咸魚、砒霜、酒精、黃曲霉素等,能不碰就不碰。

2A類致癌物,已經被證實對動物有致癌作用,但對人體的致癌作用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常見的有油炸食品、硝酸鹽等。

2B類致癌物,對動物可能具有致癌性,對人也可能具有致癌性,但是都沒有足夠的證據,常見的有電磁波、汽油引擎廢氣等。

3類致癌物,對動物和人的致癌性證據都不充分,常見的有食用色素、咖啡因、糖精等。

4類致癌物,是指尚未證明具有致癌性的物質,對人類很可能不致癌,目前在致癌清單中僅有已內酰胺,大家平時接觸的機會很少。

在正式發布結果前,還不清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得出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依據是什么。其致癌等級將會定為哪一類?有媒體向世衛組織求證,得到的回復是:將于7月14日就這一話題發表相關內容,但未透露具體內容是什么。

據報道,在經過外部專家評議后,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本月早些時候做出了這一決定。這個決定并未考慮個人可以安全攝入多少相關產品,對于個人的建議將由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和國家監管機構決定。

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成立于1955年,自1981年以來該組織一直表示阿斯巴甜在可接受的每日限量內攝入是安全的。今年,JECFA也在對阿斯巴甜的使用進行審查,據報道,JECFA的審查會議開始于6月底,預計將于7月14日公布審查結果。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發言人此前表示,IARC和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的研究結果在7月前都是保密的,但二者是“互補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結論代表了“了解致癌性的第一個基本步驟”,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的審查則“進行風險評估”,確定在某些條件和接觸水平下發生特定類型傷害(如癌癥)的可能性。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再等半個月,蹲一個世衛組織的報告。

三、警惕“甜蜜”陷阱

從目前已有的確切結論來看,對于阿斯巴甜,人們必須清楚兩點:

1、不要用代糖來減肥

今年5月,世衛組織發布了一份《非糖甜味劑使用指南》,其中特別提到:

·不建議使用非糖甜味劑來控制體重或降低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

·指南對非糖甜味劑的定義是所有的合成、天然存在或改性的非營養性甜味劑。常見的包括安賽蜜、阿斯巴甜、愛德萬甜、甜蜜素、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和其他甜菊糖衍生物等。

·使用非糖甜味劑在降低體脂方面沒有長期益處,長期使用非糖甜味劑,也可能存在潛在不良影響,如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成人死亡率的風險。

2、苯丙酮尿癥患者不能食用阿斯巴甜

苯丙酮尿癥(PKU)是一種先天性缺陷,是由于苯丙氨酸(PA)代謝途徑中的酶缺陷,使得食物消化吸收來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轉化為酪氨酸,導致苯丙氨酸及其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并從尿中大量排出。

苯丙酮尿癥若不予治療,則可導致智力低下、精神神經癥狀、濕疹、皮膚抓痕征及色素脫失和鼠氣味等、腦電圖異常等癥狀。如果能得到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則前述臨床表現可不發生,智力正常,腦電圖異常也可得到恢復。

由于阿斯巴甜在人體胃腸道酶作用下可分解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因此不適用于苯丙酮尿癥患者。

除了苯丙酮尿癥患者食用阿斯巴甜有健康風險的實錘之外,阿斯巴甜致盲、致呆、致死之類的研究都缺乏確切證據支持。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此前將通宵工作和食用紅肉歸為“可能致癌”類別,引發廣泛爭議。至于阿斯巴甜會不會步紅肉的后塵,姑且等等吧。

參考資料:

[1]鄭建仙. 高效甜味劑[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42 - 45.

[2]黃梅麗,姜汝燾,江小梅.食品色香味化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87:141.

[3]《WHO advises not to use non-sugar sweeteners for weight control in newly released guideline》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