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0月12日下午,中國航天員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天宮課堂”第三課授課,這也是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在空間站度過4個月多的太空生活后,首次太空開課。
北京時間9月30日12時44分,經過約1小時的天地協同,問天實驗艙完成轉位,中國空間站組合體由兩艙“一”字構型轉變為兩艙“L”構型。**“這個月我們即將迎來夢天實驗艙,我們也將在太空見證中國空間站的建成。感謝全國人民支持,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一定會精心準備、精準操作,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圓滿完成好此次飛行任務,把祖國的榮耀寫滿太空?!?*在這個新構型的空間站組合體里,神舟十四號乘組歡度了國慶佳節,集體為新中國送上生日祝福。**作為獨特的節日禮物,航天員們傳回了自己在太空拍攝的影像,包括地球美景、祖國的大好河山以及在空間站看到的月亮等。**神舟十四號航天員用鏡頭寄托了對祖國的無限思念與祝福。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陳冬、劉洋和蔡旭哲順利進駐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正式開啟為期6個月的在軌駐留。如今3名航天員“太空之旅”的時間已過2/3。**航天員的太空工作和生活豐富多彩。**比如,迎接“新居”,建立進駐環境。問天艙作為核心艙的備份,必須具備載人環境的駐留能力,因此問天艙就位后,航天員的主要工作就是進行問天艙狀態設置及生活設施檢查,確保問天艙隨時具備航天員駐留的條件。7月24日,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中國航天員的“太空之家”正式升級擴建。7月25日,“神十四”乘組成功開啟實驗艙艙門,正式進入“新居”。用陳冬的話形容,“房子很大,6個臥室,兩個衛生間,還有健身房、儲物間……”**作為空間站首個實驗艙,問天艙搭載了多個科學實驗機柜,航天員需要配合地面開展大量空間科學實(試)驗。**自入駐問天艙以來,“神十四”乘組已完成平臺儀器區和科學實驗機柜的解鎖功能檢測、設備安裝等工作。科學實驗機柜在軌啟用后,以高等植物培養為代表的植物生長實驗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在出征太空前,蔡旭哲帶上了一些植物種子,前不久,他在太空栽種的西紅柿也成功長出了幼苗。**在軌訓練是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關鍵動作。**空間站階段任務密集、要求更高,為更好地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實施,“神十四”乘組在軌開展了包括交會對接、機械臂、出艙活動等操作訓練以及應急救生、醫療技能等訓練項目,為后續出艙等各項任務做好了充分準備。**9月2日0時33分,“神十四”乘組圓滿完成約6小時出艙活動的全部既定任務,以多個“首次”吸引了人們關注。**這是航天員首次從氣閘艙出艙,首次由小機械臂輔助實施出艙活動,首次驗證問天艙艙外自主轉移主路徑。9月17日17時47分,經過約5小時的出艙活動,陳冬、劉洋、蔡旭哲再次密切協同,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此次神舟十四號乘組的第二次出艙,也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兩次出艙活動間隔時間最短紀錄——16天。**繁忙的工作之余,為保證身心健康、狀態良好,航天員們每日都要在軌運動鍛煉。問天艙為航天員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太空自行車”也被轉移至此。只有身體健健康康,工作才能動力滿滿。“天宮課堂”自推出以來,已成功舉行了兩次太空授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在由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進行的“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活動中,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和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水球變“懶”等實驗,并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他們將邀請廣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嘗試開展相關實驗,從天地差異中感知宇宙的奧秘、體驗探索的樂趣。“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神十四”乘組的在軌任務也在持續進行中。**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余建斌)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湖北新增一批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中新網武漢10月11日電(記者梁婷)記者11日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湖北省政府于近日正式公布古隆
2022-10-12 15:26
原標題:講述長征密碼破譯傳奇驚天動地事,隱姓埋名人。短短十個字,卻是眾多密碼破譯人員一生的寫照。在革命戰爭年代,有這樣一個技術偵察情
2022-10-12 15:26
原標題:文旅部:暫緩公布演出經紀人員資格認定考試合格分數線中新網10月12日電12日,文化和旅游部網站發布公告,暫緩公布2022年全國演出經紀
2022-10-12 15:25
原標題:寧夏大漆“手藝人”:傳承東方美學描繪“漆”彩人生中新網銀川10月11日電?中新網記者于晶紋路細膩流暢,色澤富于變化,典雅而又精致
2022-10-12 15:31
原標題:《我給名著畫插圖》出版(引題)“05后”學生對名著另類解讀(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田婉婷近日,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了“05后”學
2022-10-12 15:35
原標題:朝陽門關廂主街鉤沉張雙林“朝外大街正式啟動改造,將建設室外空中籃球場、地下藝廊、最美胡同”的消息,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同時,
2022-10-12 09:25
原標題:馮驥才《俗世奇人》推出手繪珍藏本人民日報海外版電(張笑瑞)《俗世奇人》是作家馮驥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國內外公認的小小說經典。2
2022-10-12 09:26
原標題:孫子兵法博物館開館中國青年報訊(許小猛)近日,全國首家《孫子兵法》主題博物館——孫子兵法博物館在江蘇蘇州吳中區穹窿山風景區孫
2022-10-12 09:38
原標題: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引題)?紀錄片《荒野至上》第二季開播(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繼紀錄片《荒野至上》第一季在央視紀錄
2022-10-11 16:27
原標題:《千里江山》:樂音里的家國情懷徐堯在這場“致敬北京國際音樂節二十五周年”音樂會上,我有幸見證了一件藝術品的誕生。早在交響音詩
2022-10-11 16:35
原標題:《經典詠流傳》《典籍里的中國》《最美中軸線》等優秀原創文化節目破圈層傳播(引題)?擺脫流量綜藝傳統文化受捧(主題)【開欄的話
2022-10-11 15:40
原標題:跟著毛佩琦讀《莊子》明史學家毛佩琦先生,撰寫了《大家讀莊子》上下兩冊,洋洋40萬字的譯注,可謂“激活經典,融入當下”?!肚f子》
2022-10-11 15:26
原標題:中日合作特展亮相清華藝博(引題)勾勒中日文明交流圖景(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模仿中國銅鏡式樣、紋飾的
2022-10-11 15:27
原標題:東城展出非遺保護十年成果北京日報?訊(記者李洋)昨天,《東城非遺這十年》專題宣傳展通過“非遺101”微信公眾號上線,展覽展示了十
2022-10-11 15:49
原標題:天津京劇院名家領銜(引題)?三臺梅派經典劇目年末饗戲迷(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王洋)記者自天津演藝網獲悉,12月2日至4日,天津
2022-10-11 15:45
原標題:網絡文學出海還需出精品王海寧不久前,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發布了《2021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藍皮書顯示2021年,雖然中國網絡文學
2022-10-11 09:44
原標題:魏風華映照出別樣唐朝天津日報記者何玉新印象暢游唐朝的山水體會唐人的樂觀近日,懸疑探案劇《唐朝詭事錄》在愛奇藝平臺播出。該劇憑
2022-10-11 09:34
原標題:“九說中國”系列叢書累計面世12種,從詩詞、典故、古橋梁等多個維度解讀傳統文化(引題)?書寫中國氣派,傳遞華夏文明精氣神(主題
2022-10-11 09:41
原標題:京劇分享會+戲曲演出付費直播(引題)?京劇藝術試水傳播新模式(主題)天津日報記者胡春萌日前,由天津北方演藝集團融媒體中心打造的
2022-10-11 09:33
原標題:照我思索,可理解我,可認識人(主題)——序《我的忐忑人生》(副題)徐則臣小說讀完,等了一個月,期待某個宏大的命題自然地浮出水
2022-10-11 09:41
原標題:法國思想家拉圖爾去世:一位通才澎湃新聞記者王芊霓編譯采訪整理法國思想家布魯諾·拉圖爾(BrunoLatour)于當地時間10月9日去世,享年75歲
2022-10-11 08:46
原標題:“演技只是演戲的一種技巧”(引題)甄子丹要讓觀眾看到自己那份真(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正在熱映的電影《搜救》中,甄子丹飾演的
2022-10-10 18:47
原標題:換個奇幻外殼談情說愛(引題)愛情偶像劇進入拼腦洞時代(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古穿今”“今穿古”“反穿書”“時間循環”“
2022-10-10 16:41
原標題:追憶崢嶸歲月致敬文化先驅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鄭娜?中國國家話劇院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10月1日至10月7日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首演
2022-10-10 15:44
原標題:儒學的分化與戰國《詩》教的傳承《詩》在戰國屬于公共的知識資源,但儒家對于《詩》的推崇可謂是諸子之冠。就目前掌握的文獻來看,儒
2022-10-10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