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高蹺酸妮”火出圈,千嬌百媚的“她”竟是小伙
(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北京2月23日電(記者邢蕊)2月21日是農歷二月初二,也是“龍抬頭”的日子,象征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濟南西關高蹺隊也在這一天結束了2023年春節的最后一場演出。隊員韓義凌晨3點鐘起床,開始妝扮自己。
他先用食指將粉底拍在臉上,緊接著就是涂腮紅、畫眼線、抹嘴唇,整個化妝過程雖然略顯粗糙,但也算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四十分鐘后,韓義開始勒頭、戴假發,再穿上青綠色的外衣和裙子,他搖身一變,成了一位嫵媚俊俏的女旦。
受訪者供圖。
帥小伙變身“美嬌娘”
踩高蹺又分為“文蹺”和“武蹺”,前者注重表演,后者注重技巧。1999年出生的小伙韓義,扮演的角色叫做“酸妮兒”。濟南方言里,“酸”是一種撒嬌害羞的姿態。在他看來,“酸妮兒”就是一個調皮靈動、又略帶嬌羞的小女生。
去年才加入西關高蹺隊的韓義,目前還算是隊里的新人,沒有“武蹺”隊員那樣高超的技藝,他就花功夫琢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理,通過網絡學習戲曲演員的表情、眼神,還改進了人物的服飾造型,甚至自己學會了化妝。為了更貼合“酸妮兒”,韓義還做了粉色的美甲。
在他的演繹下,“酸妮兒”留著烏黑的大辮子,穿著青白色的長裙,手捏紫色手帕,腳踩1米4的高蹺,舉手投足之間盡是風情,一顰一笑之間盡顯嬌媚。
“他是怎么做到膀大腰圓又俏皮可愛的”
“他撩的不是裙子,是我的心”
“他扭的不是腰,是我的魂”
“酸妮”所到之處,必然會引來大批群眾的圍觀。有些熱情的老大爺,甚至想把“酸妮”娶回家。這雖然令韓義感到尷尬,但他也深刻體會到,好的高蹺演員,應該把快樂傳遞給大家。“我覺得踩高蹺不應該是自娛自樂,我們也不應該高高在上。民俗活動就應該熱熱鬧鬧的。只有演員在表演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才能感染觀眾,觀眾也才會給演員正向反饋。”
“憨酸妮”走紅互聯網
憑借著認真和敬業的精神,韓義扮演的“酸妮兒”很快走紅互聯網,他的支持者們聚集在一起,并且自稱為“酸辣粉”。
提到自己的走紅,韓義表示:“這離不開隊長對我的幫助,也離不開隊友對我的照顧,還有觀眾對我的支持和喜愛。”據韓義介紹,濟南西關高蹺隊發展至今已經有200余年歷史的一支隊伍。
平日里,隊員們都有各自的工作,因為對高蹺的喜愛,大家才聚集在一起。韓義的本職工作是一名書法老師,也對表演情有獨鐘。大學時期,他曾成立話劇社,和同學們一起排練過《雷雨》《大宅門》等經典劇目。
在他看來,書法這門傳統藝術對他塑造“酸妮”這個角色有很大幫助:“書法和表演也有相通之處,書法筆畫中有輕有重有粗有細,書寫節奏有快有慢。我在表演的時候也不可能一直保持一個狀態。有時候收有時候放,這些都是書法給我的靈感。”
“老絕活”圈粉新一代
書法和高蹺都是傳承千年的藝術形式,一動一靜之間,流露出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吸引了大批像韓義這樣的年輕人加入。
小時候過年,韓義最期待的就是跟著父親走街串巷的看高蹺表演。追著載有高蹺隊員的卡車跑,是他過年必做的一件事。2015年村里成立了高蹺隊,韓義報名加入,就此和高蹺結緣。
“酸妮”的火爆,讓更多年輕人開始了解踩高蹺這項民俗活動。有人在韓義的視頻下留言:“真的謝謝你們,讓我知道中國還有這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華夏文明智慧的結晶,經過年輕人的傳承和創新,又在當代煥發出了不一樣的生機。
得到“酸辣粉”的認可,對韓義而言是壓力也是動力:“我變得更加自信,也堅定了在傳承非遺、傳播傳統文化這條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最后一場演出結束后,隊員們都將回歸各自的生活。未來,韓義對“酸妮”也有了更多的想法,他希望為“酸妮”設計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現在走場也好表演也好,基本上差不多了,以后可能會增加一部分的新動作,需要豐富的是和搭檔的下場。明年我一定會把故事情節固定下來,讓觀眾看得更加有趣味性。”
上一篇:河北尚義四臺遺址入選“2022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濟南“高蹺酸妮”火出圈,千嬌百媚的“她”竟是小伙中新網北京2月23日電(記者邢蕊)2月21日是農歷二月初二,也是“龍抬頭”的日子,象
2023-02-23 08:55
原標題:河北尚義四臺遺址入選“2022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中新網石家莊2月22日電(記者李曉偉)據河北省文物局消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
2023-02-23 07:54
原標題:創意海報|來看看秦始皇西巡“打卡”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完成統一大業。文獻記載,秦始皇在東巡之前,曾在統一全國次
2023-02-23 07:54
原標題:甘肅敦煌:開展研學活動傳承敦煌文化2月22日,在敦煌小鎮鳴沙書院,藝術工作者張杰龍(左)指導學員臨摹敦煌壁畫。新華社發(張曉亮攝
2023-02-23 07:40
原標題:“許愿”式直播鬧劇能走多遠“要被張大大的直播間笑瘋了,娛樂圈的瓜在他直播間里無法無天。”近兩天,張大大的“許愿”直播間引發了網
2023-02-23 05:45
原標題:唐蕃古道上的千年儺舞:盡顯西羌遺韻中新網蘭州2月22日電(艾慶龍)“獨眼狐貍”“長須鬼神”“獠牙青面”……近日,甘肅臨夏州永靖縣
2023-02-22 17:43
原標題:中國社科院揭曉2022年六項考古新發現央視網消息:今天(2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在中國歷史研究院召開。論壇共收到來
2023-02-22 16:38
原標題:新發現!山西霍州窯出土大量窯具及瓷片標本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山西霍州陳村金元時期瓷窯考古新發現,霍州窯位于山西省臨
2023-02-22 16:56
原標題:《君子盟》里的鏡花水月術文 李開周請閉上眼睛,想象這樣一組鏡頭:一個白衣飄飄的青年士子,一盞斑駁陸離的青銅水器,士子為水器注入
2023-02-22 15:38
原標題:白舉綱劉令飛領銜主演(引題)?中文原創音樂劇即將上演(主題)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張素芹)2月23日—26日,廣州大劇院將迎來由中
2023-02-22 15:51
原標題:蘇軾:我不是“藥神”文 邱俊霖北宋文豪蘇軾是出了名的“斜杠青年”,他的主業是公務員,愛好寫詩詞、做文章。當然了,他還有很多其他
2023-02-22 15:53
原標題:電視劇《風雨送春歸》壓了5年終于播出(引題)?劣質“換臉”再現引來吐槽一片(主題)北京晚報記者李夏至反腐題材電視劇《風雨送春歸
2023-02-22 15:38
原標題:齊白石《松鷹圖》等精品亮相拍賣會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2月20日至21日,北京榮寶2022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在北京嘉里大酒店迎來預展。
2023-02-22 14:48
原標題:北京京劇院創排莫里哀《吝嗇鬼》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當莫里哀喜劇遇上中國京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昨天,小劇場京劇《吝嗇鬼》
2023-02-22 14:32
原標題:張藝謀擔任監制陸川執導(引題)?電影《北京2022》記錄北京冬奧會(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去年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圓滿
2023-02-22 10:52
近期,優質國產年代劇頻繁引發“隔代追劇”現象,以改革開放為創作背景的《風吹半夏》就是其中一部。在看似云淡風輕的名字下,該劇講述了時代
2023-02-22 10:55
原標題:權威快報|“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2
2023-02-22 10:56
原標題:國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南海基地掛牌水下文化遺產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為更好保護、傳承、利用水下
2023-02-22 10:47
原標題:藝術展覽如何化解“甜蜜的煩惱”蔡敏近年來,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觀展”熱,去一些名氣很大的展覽上“打卡”、集章,購買文創產品等
2023-02-22 08:44
原標題:守正創新,重現大師風采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黃敬惟“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復年年。恨只恨無道秦把生靈涂炭……”這段1
2023-02-22 08:32
原標題:如何讓一頓飯有效參與影視敘事(引題)?影視劇中“吃飯戲”的熱鬧與門道(主題)桂琳影視劇中,一頓飯僅僅是一頓飯嗎?答案顯然是否
2023-02-22 08:40
原標題: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邱志杰——(引題)?人工智能“推著”繪畫往前走(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賴睿如今,人工智能繪畫已成為熱門現
2023-02-22 08:46
原標題:非虛構歷史作品影視劇改編的困境與尺度(主題)——評《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副題)邱唐新年的古裝劇,最為吸睛的無疑要屬剛剛
2023-02-22 08:40
原標題:首屆中國非遺保護年會開幕人民日報榆林2月21日電(記者龔仕建)近日,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開幕式在陜西省榆林市舉辦。年會
2023-02-22 07:38
原標題:都市邏輯中的人和故事(主題)——讀王唯銘的《蝶變上海》(副題)陳保平如果抬頭看一棵百年大樹,你可能會有點物是人非的滄桑感。但
2023-02-22 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