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每日觀點:“劉三姐”成廣西經典文化符號:如今壯鄉成歌海,都是三姐傳下來

時間:2023-03-05 10:51: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

“劉三姐”成廣西經典文化符號:如今壯鄉成歌海,都是三姐傳下來


【資料圖】

中新網桂林3月4日電(趙琳露 蔣豐慧)“三姐故鄉風情多,連情會友唱山歌。如今壯鄉成歌海,都是三姐傳下來。”3月4日,在桂林經典劉三姐大觀園景區內,游客們在體驗與“劉三姐”演員對歌時唱道。

3月4日凌晨3時16分,著名表演藝術家、“劉三姐”的扮演者黃婉秋因病逝世,享年80歲。

在桂林經典劉三姐大觀園景區內的劉三姐演藝廳,當電影《劉三姐》經典片段再現時,貴州游客楊玉琴眼含熱淚。年過六旬的楊玉琴表示,是電影《劉三姐》讓她了解到廣西的山歌文化。第三次來桂林的她說:“我20多歲時看這部電影,覺得黃婉秋老師扮演的劉三姐唱歌好聽,人也漂亮。那時流行記歌詞本,大家看了電影記下歌詞,拿著本子學唱山歌。”

位于桂林市桃花江畔的桂林經典劉三姐大觀園景區,以壯族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劉三姐命名,是一座展示劉三姐文化及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經典的主題公園。4日當天,逾千名游客繞過“劉三姐與阿牛哥定情”的百年古榕,在金蟾對歌臺對唱山歌,重溫電影《劉三姐》經典片段,身著少數民族服飾在劉三姐雕像前留影……零距離體驗劉三姐文化。

來自東北的顧楓如今是桂林經典劉三姐大觀園景區總經理,兒時的他看了電影《劉三姐》,便萌生了到桂林體驗山歌的想法,后來在桂林安家。

顧楓說,黃婉秋曾在劉三姐大觀園景區內表演多年,很多東南亞的粉絲慕名而來看她演出。“那時候劇場演出是一天三場,場場爆滿。”顧楓表示,他們將嘗試對景區內對唱的山歌內容進行改編,讓劉三姐山歌得到進一步傳承和創新。

作為廣西經典的文化符號,“劉三姐”從民間傳說到舞臺藝術、電影銀幕、實景演出等等,近百個以“劉三姐”為題材的文藝作品不斷推陳出新。“劉三姐歌謠”被一代代人傳唱至今,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張藝謀“印象”系列的開端,《印象·劉三姐》演出融合了劉三姐山歌、廣西民族風情與桂林山水等多種元素,自2004年正式公演以來經久不衰。位于劇場內的“劉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館”,將涉及劉三姐文化、歌謠、故事、藝術形態、民族風俗、現象熱潮、新聞資訊等文獻與藏品進行了系統化地梳理與展陳,是第一座關于劉三姐文化全門類的博物館。

《印象·劉三姐》官方微信號4日發文稱,《印象·劉三姐》全體同仁將化悲痛為力量,一定會用心用情用力繼承黃婉秋老師遺志,進一步傳承好、發展好劉三姐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劉三姐”的歌聲在天地間持續唱響。

標簽: 少數民族 劉三姐歌謠 文化經典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