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派青年帶著自信與創意,用全新理念詮釋傳統文化——(引題)
【資料圖】
時代的風吹到他們所熱愛堅持的事情上(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娜
閱讀提示
“民樂也瘋狂”“朱鐵雄”等IP的走紅并不偶然。一直以來,提起“傳統的”,刻板印象總會冠之以“老了、土了、過氣了”的定義。而當下有越來越多帶著自信與創意的新派青年,嘗試著用全新理念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2022年6月的《抖音非遺數據報告》顯示,在其平臺的非遺創作者中,“80后”“90后”占比逾6成,“00后”購買非遺類產品成交額同比增幅最高,達到959%。
一張張年輕的面孔,身著古風服飾,運用二胡、琵琶、嗩吶、竹笛等中國民族樂器,創新演奏《離騷》《稻香》《萬疆》《獅子山下》等耳熟能詳的音樂曲目,近日,由成都市本土創新孵化的短視頻IP“民樂也瘋狂”,通過一個個顛覆傳統場景的民樂作品火爆出圈,全網播放量超過2億次,傳統民樂的魅力在短視頻傳播中迅速帶來聚焦。
“Z世代”正自信走在臺前,讓國潮真正“潮起來”。
敢創新,有態度
作為傳統文化與互聯網結合創新孵化的短視頻 IP,“民樂也瘋狂”以“Z世代”為主要創作群體、目標受眾,面向高校、社會招募、組織民樂樂手,以“民樂藝術+城市文化”的形式,在城市文化場景演奏,創作生產符合互聯網傳播規律的音樂短視頻,把傳統民樂玩出了新花樣。
“最初,團隊就想做年輕人喜愛的東西,讓民樂在傳承的基礎上還能玩出年輕人的新態度。”“民樂也瘋狂”IP孵化總監李昊研曾表示。
創新之一就是顛覆民樂傳統演奏場景。傳統民樂常常出現在戲院、劇院等內置場景中。而他們選擇將民樂放置到全國各地開放的城市文化場景,主動走到年輕人眼前。帶著攝制組和樂手上樓頂、爬長城,嘗試在百米樓頂停機坪上演奏民樂,嘗試在萬里長城彈奏古箏,并讓樂手或著古裝、或穿西裝,交匯中西音樂文化,提升視聽體驗。
雖然分屬于不同領域,29歲的朱鐵雄卻也在以同樣的思路做著這方面的努力。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基礎,通過年輕人喜歡的“特效變裝+國風元素+英雄劇情”形式呈現,以此發揮弘揚傳承作用并喚醒青年群體的文化保護意識。朝著這個方向,他和團隊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僅用25條短視頻,便攬獲超過1600萬粉絲的喜愛,在國潮熱中迅速凸顯出來。
齊天大圣是朱鐵雄賬號更新的第一條短視頻,也是他成為國風新青年的起點,一經發布便獲得網友百余萬點贊。過程中的一件小事,也更加堅定了朱鐵雄的創作決心。
原來,在拍攝齊天大圣時,扮演弟弟的小演員需要配合變裝特效,但看到孫悟空出現的驚喜表情始終無法完成,直到當工作人員用奧特曼加以引導,才順利完成拍攝。這讓朱鐵雄的內心很唏噓。他深深感到,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淀了太多中國式的超級英雄,只不過很少被流行化、進入現代生活,“每次看漫威英雄,都覺得好燃,為什么人家有,我們沒有?”
換個角度看傳統
善良的漁家女、帶領人們擺脫貧困的媽祖,還有降妖除魔的孫悟空……朱鐵雄出生于福建一個媽祖文化盛行的海島,村里戲臺上每周的劇團演出,讓他對文化的向往深埋于心。學習武術、參加各種藝術社團、到電視臺實習、進入自媒體工作,則為他通過視頻表達自己對藝術和生活的理解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前,朱鐵雄也曾在閑暇之余通過變裝特效發布創意視頻,并有了幾百萬粉絲量,但由于內容不成體系,受關注度在逐漸降低。他和搭檔開始深入地文本分析,發現古風、變裝以及涉及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視頻較受歡迎,于是啟動以“朱鐵雄”為名的新賬號,隨之爆火短視頻領域。在朱鐵雄的視頻里,不僅有趙子龍、哪吒、關羽和二郎神,還有皮影、木雕、變臉和舞獅等傳統技藝,他們試圖向大眾傳遞一種理念:傳統文化不僅很美,還能像動漫一樣熱血,更需要代代傳承。
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現就職于成都民族樂團的張彤彤,曾在平凡人演唱會之“民樂也瘋狂”專場,與其搭檔運用二胡與中胡演繹流行于二次元群體的《神經病之歌》,他們沒有循規蹈矩地按照傳統演奏技法來演奏,而是讓這門古老樂器變得狂野,兩把胡琴隨著一段段音符的堆疊,仿佛活靈活現的兩個人物帶著情緒在斗嘴一般,極富樂趣。如此創新的展示,讓觀者對二胡的韻律耳目一新。
“別人提到二胡就只想到《二泉映月》、《賽馬》,我覺得很遺憾,其實二胡有很多好聽的曲目。”作為90后“民樂人”,張彤彤也一直在民樂領域探索著新的形式,“我想通過演奏更多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讓大家認識二胡的‘新’,讓古老的樂器閃爍出現代光芒。”
引領國潮新風尚
堅持用民族樂器弘揚傳統文化,注重挖掘歷史文化名城的地域特點,在服飾和編曲上掀起國風熱潮……“民樂也瘋狂”短視頻IP在團隊策劃下,不局限于曲目類別,不僅將民族樂器與影視曲目、流行歌曲、搖滾、電音等音樂元素結合起來,還積極融入動漫、手游等二次元文化,刷新了國內外網友對中國民樂的認知,受到諸多追捧和贊譽。
有業內人士認為,他們以“Z世代”網生少年為組合,積極傳承民樂歷史文化內涵,嫻熟駕馭中國民族樂器,另辟蹊徑地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同時也展示了中國青年人獨立、自信的精神面貌。
“民樂也瘋狂”憑借青年視角憶屈原祝安康的作品《離騷》、在成都洛帶古鎮客家土樓演奏具有中國傳統佳節喜慶氛圍的《囍》等作品迅速出圈,他們已經吸引了一大批網絡平臺上穩定的關注群體,甚至會在以往作品的評論區下“蹲守”催更,“傳統文化被年輕人玩出了新花樣,讓大家不由自主地想參與進去。”有網友這樣評論。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朱鐵雄正在和一群年輕人,用對傳統文化的熱情,打動另一群年輕人。在“更新速度約等于賬號壽命”的短視頻行業,近一個月推出一條新作的頻率讓賬號“朱鐵雄”成了“異類”,但追求“觸動”的內容和精良制作卻使他們在不到一年多時間里積累了近1700萬粉絲。
“時代的風吹到我所熱愛堅持的事情上。”朱鐵雄深信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感情是根植在心里的,而他和團隊以“中國式的熱血和浪漫”為方向,就是要把這些情感激發出來。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新派青年帶著自信與創意,用全新理念詮釋傳統文化——(引題)時代的風吹到他們所熱愛堅持的事情上(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娜閱
2023-03-19 05:36
【視線】原標題:演唱會回來了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搶票幾點開始,幾點結束”,上月底,周杰倫2023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在多
2023-03-19 05:48
原標題:春雨——致母親趙國培一串串珍珠,一點點春光,一滴滴關愛,一絲絲厚望。萬縷恩情,千里良田沃野,千線溫潤,萬座遠山心房。灑給世上
2023-03-19 05:51
“考古札記”原標題: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引題)“生活中的遺址博物館”(主題)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集保護設施建設、考古研究、
2023-03-18 10:43
原標題:《臍帶》用母愛溫暖浸潤觀眾心靈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由青年導演喬思雪執導的文藝片《臍帶》今天上映,在春日時節用母愛的溫暖浸
2023-03-18 10:40
原標題:《雷霆沙贊!眾神之怒》內地上映北京日報訊(記者王金躍)由新線影片公司出品的最新DC超級英雄電影《雷霆沙贊!眾神之怒》昨天在中國
2023-03-18 10:55
原標題:打破對亞裔的偏見,他和楊紫瓊一起戰斗(引題)關繼威:夢想這東西,你得信(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夢想是你一定要相信的東西,我
2023-03-18 09:39
“傳承之光”原標題:古城“重現”,是這樣干出來的核心閱讀明太原縣城始建于1375年,比故宮還“年長”31歲。當地人都管它叫“古縣城”。2011
2023-03-18 09:49
原標題:風靡一時的福爾摩斯形象,是如何創造出來的?中新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上官云)福爾摩斯,是很多偵探小說愛好者很熟悉的名字。嘴叼煙
2023-03-18 09:50
原標題:聽文物講故事丨摩崖題刻“透露”:有誰在杭州西湖“到此一游”“蘇軾王瑜楊杰張璹同游天竺過麥嶺”,在西湖南山大麥嶺,巖壁上的一方
2023-03-18 05:56
原標題:涿州王洛賓故居近日對公眾開放(引題)“他讓絲綢之路上的民歌傳唱四方”(主題)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潔)3月14日,位于
2023-03-18 05:56
【作品廣議】原標題:找啊找啊找亮點肖承森經常寫總結的朋友,大多熟諳一個技巧,這便是尋找和發掘亮點。亮點,或許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成績;亮
2023-03-18 05:33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9期)越界廣東蘇永勝智能的套路吉林孫德民歸陜西姬大利問題出在哪陜西李天躍變成現實黑龍江王真炫江蘇陳景凱植“
2023-03-18 05:40
原標題:全村都愛“玩泥巴”5歲男孩成“傳人”楊文明符皓楊光林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博尚鎮碗窯村是云南省著名的“陶器之鄉”,該村有著近300年
2023-03-17 18:44
原標題:文化和旅游部:“2023非遺品牌大會”將于本月在廣州舉辦文化和旅游部今天上午召開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23非遺品牌大會”
2023-03-17 16:53
原標題:文化和旅游部:推動中國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我國是傳統工藝大國,相關非遺項目眾多。在今天(3月17日)上午召開的文化和旅游部第一
2023-03-17 16:33
原標題:舞劇《五星出東方》“歸鄉”和田(主題)主創為當地演員進行教學指導(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3月12日至19日,由京新兩地聯合出
2023-03-17 11:45
原標題:“通草花女孩”王蘊玉:堅持熱愛終見花開前段時間,在江蘇揚州,95后女孩王蘊玉在網上火了。她用中藥材通草做出的花栩栩如生,讓人難
2023-03-17 11:49
原標題: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將于3月25日至26日在山西太原舉行3月17日,國家文物局召開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全國行業職業
2023-03-17 11:42
原標題: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在濟南開幕58部作品精彩上演3月16日,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在山東濟南開幕。開幕式后,全場觀眾共同觀看了由山東
2023-03-17 11:41
原標題:2022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3月1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22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
2023-03-17 11:36
原標題:《讀者》雜志250余幅精品插圖首展亮相在插畫中回味“心靈讀本”之美北京日報記者安旭東攝《讀者》雜志創辦于1981年,40余年來在海內外
2023-03-17 10:44
原標題:“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研討會在國博召開今天(3月16日),“盛世修典賡續文脈再鑄輝煌——‘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研討會”在
2023-03-17 08:39
原標題:山西垣曲發現金代墓葬為研究喪葬文化提供實物新證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山西垣曲新城鎮東峰山村金代墓葬發掘資料。墓中仿木
2023-03-17 08:48
原標題:銅俎豆夾長啥樣?千年巴文化亮相中國航海博物館由中國航海博物館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尋巴記: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系列展?
2023-03-17 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