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博物館賦能美好生活
故宮博物院“何以中國”展覽人氣火爆,引發熱議;甘肅省博物館銅奔馬毛絨玩具網上走紅,一馬難求……近幾年,博物館的社會關注度、話題度不斷升高,頻頻“出圈”,這是公眾對博物館價值的肯定,同時也意味著博物館有了更多責任。
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圍繞這一主題,全國各地博物館將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如何推動博物館高質量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為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這是值得文博界深入思考的問題。
(相關資料圖)
推進博物館高質量發展
近兩年,高質量發展成為各行業的目標。在“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指引下,博物館高質量發展成為行業主旋律,為加快建設文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科學研究是博物館業務工作的支撐。大型博物館積極創建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重點實驗室,申報科技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與高校合作設立博士后流動站聯合攻關核心技術。這些科研成果為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提供技術支持,為舉辦原創展覽提供內容支撐,為策劃教育活動提供素材資源。有些博物館科研項目獲得重要榮譽,如故宮博物院參與的“中國城鎮建筑遺產多尺度保護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些重要科研成果將在行業推廣,服務博物館高質量發展。
開放共享、協同發展是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國博物館總數超過6000家,層次分明、類型多樣、特色與優勢各異。各博物館“抱團取暖”,通過“博物館聯盟”“總分館制”“大館帶小館”等方式合作共贏、協調發展。博物館聯合辦展成為常態,如四川博物院2022年壓軸大展“高山仰止 回望東坡:蘇軾主題文物特展”,集合了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上海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等39家文博單位珍藏的蘇軾主題相關文物,其中不乏一級文物和極其珍貴的蘇軾真跡。博物館還廣泛開展跨界合作,聯合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廣大公眾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與教育部門合作,推出特色課程,開展研學活動;與科技“聯姻”,將高新科技手段運用到展覽展示、活動舉辦、文物保護、文創開發中;與旅游融合,打造富有文化韻味的旅游目的地。
博物館作為大型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在運行過程中能耗較大,推進節能減排、追求綠色低碳發展是大勢所趨。江蘇蘇州博物館作為全國博物館節能減排試點單位,旨在打造博物館領域節能減排的標桿和樣板,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英國利物浦國家博物館、巴西明日博物館等都在建筑的綠色環保方面做出積極探索,國際先進經驗也值得我們借鑒。
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總量超過5000萬人次,成為文化休閑、旅游打卡的熱門目的地。博物館既是收藏歷史記憶的文化空間,也是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平臺。博物館應始終以人為本,用優質的文化產品服務廣大公眾。
博物館用優質展覽和豐富活動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上海博物館今年舉辦的“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讓觀眾不出國門就可以欣賞世界一流藝術作品,掀起觀展熱潮,98天的展期內吸引觀眾42萬人次,創下全國博物館單個收費展覽觀眾數量之最。5月7日推出的“今夜無眠——上博十二時辰藝術嘉年華”活動,通過人物扮演、影像導賞、音樂表演、藝術市集、網絡直播等,讓觀眾全方位感受藝術之美,為展覽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陜西西安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的“博悟·關愛”系列公益活動,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面向偏遠地區學生的互聯網課堂,讓不同群體享受到文化的普惠。
博物館夜間開放點亮夜生活,讓更多人下班后有機會走進博物館。江蘇南京的“文博之夏”、湖北武漢的橫渡長江博物館夜間開放、浙江自然博物院的“24小時博物館”等,讓博物館成為夜生活的新地標。博物館夜間開放不能盲目跟風,要在確保文物安全和考慮場館運行壓力的前提下滿足觀眾的參觀需求;不僅是延長開放時間,還要精心策劃推出相應的特色活動,讓觀眾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助力世界可持續發展
2015年9月,第70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包括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及169個相關具體目標,涉及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三方面。可持續發展是全世界普遍關注的命題,它關系到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博物館具有多重社會功能,能夠為推進世界可持續發展貢獻獨特的力量。
博物館通過生態環保等相關主題展覽和教育活動,積極傳播弘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助力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廣東深圳華強北博物館的“塑說——人類共同的話題”環保主題展,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的“碳達峰 碳中和——浙江的行動與擔當”展覽,引導公眾為早日實現“雙碳”目標而努力。故宮博物院與萬科公益基金會于2020年共同發起“故宮零廢棄”項目,推進“綠色故宮”建設,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播放紀錄片介紹“福牛辭舊廢棄物再生雕塑”“故宮零廢棄文創”“故宮堆肥花壇”等行動,向國際觀眾展現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態環保理念結合所迸發的生命力。
博物館為公眾提供精神滋養,培養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有助于緩解當代人的一些心理壓力。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2022年推出“一起:尋找文明之光”計劃,推出“文明之光的折射”特殊兒童藝術展,提供無障礙參觀服務,出版無障礙科普書籍,為特殊人群送去溫暖。甘肅省博物館推出“綠馬羊毛氈戳戳樂”材料包,既解壓消閑,還能幫助緩解焦慮。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是較早探索藝術與健康關系的機構之一,“幸福的藝術實踐”計劃旨在用藝術進行創傷治療。博物館不僅是文化和知識殿堂,更是“心靈發電機”,讓公眾在這里感受到安寧、喜悅與美好。
推動性別平等、促進可持續農業、呼吁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道路上,博物館不斷前行,任重道遠。(黃洋)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
標簽:
上一篇:《最后的真相》定檔8·18 黃曉明首演“廢柴”律師 全球觀天下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博物館賦能美好生活故宮博物院“何以中國”展覽人氣火爆,引發熱議;甘肅省博物館銅奔馬毛絨玩具網
2023-05-16 09:36
原標題:《最后的真相》定檔8·18黃曉明首演“廢柴”律師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昨日,由黃曉明監制,李太閣執
2023-05-16 09:47
原標題:劉若英:說好的“下次見”讓你們等了三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壽鵬寰暌違七年,劉若英“飛行日巡回演唱會
2023-05-16 09:38
原標題:《乘風2023》:徐懷鈺被指“劃水”,冤嗎?于理《乘風2023》做到第四季了,固然人們多少擔憂這個IP
2023-05-16 08:46
原標題:“觀”和“演”成就鮮活的藝術生命(主題)──訪青春版《牡丹亭》柳夢梅的扮演者俞玖林(副題)天
2023-05-16 08:52
原標題:拉動夜間經濟促進文旅消費帶動周邊市場(引題)北京演唱會市場強勁復蘇(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韓軒5
2023-05-16 08:42
原標題:10年來組織上千場公益閱讀活動,江西贛州章貢區閱讀推廣人李剛——(引題)“一本書,就是一顆種子
2023-05-16 08:45
原標題:AI歌手刷屏或涉多項侵權(主題)生成式人工智能亟待規范(副題)北京日報記者袁璐繼繪畫、文案之后
2023-05-16 08:53
原標題:澳門特區第六屆“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閉幕新華社澳門5月15日電(記者李寒芳劉剛)為期一個月的澳
2023-05-16 07:33
原標題:“走讀江岸”傳承城市文脈5月13日,湖北武漢江岸區,志愿者正在為游客講解石庫門建筑群——咸安坊
2023-05-16 07:45
原標題:惹眾怒!演員被無限期停止工作,鈞正平發聲澎湃新聞綜合報道5月13日,有網友發文稱,笑果北京脫口
2023-05-16 07:56
原標題:笑果文化致歉:無限期停止!5月15日下午,笑果文化官方社交媒體平臺發布聲明稱,已無限期停止脫口
2023-05-16 07:36
原標題:這名演員,無限期停演!相關公司被立案調查!近日,有網友發文稱笑果北京脫口秀專場中,演員的段子
2023-05-16 07:47
原標題: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展開幕在即多件“國寶”級珍品或孤本亮相“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
2023-05-16 05:34
原標題:《北京2022》群像海報發布致敬每一位冬奧人工人日報客戶端5月15日訊(記者陳俊宇朱亞男)5月15日,
2023-05-16 05:55
原標題:北京國際光影藝術季今晚開啟北京晚報訊(記者李洋)今晚入夜后,玉淵潭公園的櫻珞花谷將奇幻變身成
2023-05-15 22:49
原標題:?安徽蕪湖:打造消費新陣地煥發古城新活力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彭澳麗大學生電競聯賽、二次元宅舞舞
2023-05-15 16:38
原標題:邂逅多彩大明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王晶玥從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稱帝至1572年,明朝走過204個年頭,歷
2023-05-15 16:41
原標題:《速度與激情10》羅馬首映(引題)查理茲·塞隆美艷現身(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速度與激情10》
2023-05-15 16:52
原標題:江蘇:非遺為旅游增添了地域文化底色中國文化報記者張婧近年來,江蘇創新開展“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
2023-05-15 16:41
原標題:寧夏:“星星的故鄉”從“網紅”到“長紅”中國文化報記者劉海紅2021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
2023-05-15 16:34
原標題:第三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在鄭州閉幕這是5月12日拍攝的第三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現場。5月
2023-05-15 15:34
原標題:《清代戰爭全史》出版李治亭、楊東梁主編的九卷本《清代戰爭全史》,近期已由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
2023-05-15 15:34
原標題:河北金山嶺長城第三次大規模保護修繕完工5月13日拍攝的金山嶺長城景色(無人機照片)。近期,位于
2023-05-15 15:56
原標題:意大利雕塑家波莫多羅作品展將在羅馬舉辦這是5月11日在意大利羅馬波莫多羅作品展媒體預展上拍攝的
2023-05-15 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