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有兒女》后多年難出一部精品 兒童電視劇市場亟待重振(引題)
“斷更”多年創作思路需改變(主題)
【資料圖】
北京日報記者 李夏至
臨近“六一”,電視熒屏開始出現不少特別為孩子們“定制”的特別節目。當兒童電影、兒童動畫片、兒童戲劇等多種形式的文藝創作在市場上大放異彩時,兒童專屬的電視劇卻似乎銷聲匿跡。上一部讓全民都耳熟能詳的兒童電視劇《家有兒女》開播距今18年,在近20年的時間里,兒童電視劇市場正日漸萎縮,亟待探索全新的出路。
現狀
缺乏精品,觀劇習慣有改變
在社交網絡上,不定時就會出現這樣的帖子去回顧“80后”“90后”童年記憶里的兒童劇。在這個清單中,《巴啦啦小魔仙》《家有兒女》《快樂星球》《家有外星人》《淘氣包馬小跳》等作品始終擁有極高的呼聲,而距離如今最近的《淘氣包馬小跳》也是2008年的作品。
在近二十年的兒童劇市場上,能夠實現全民觀看、陪伴一代兒童成長的作品幾乎再也沒有出現過。在騰訊在線視頻平臺運營部少兒IP運營中心負責人厙寅斌看來,國產兒童影視劇,尤其是真人劇其實“斷更”了很多年,“主要是由于這些年生產的作品無論從內容選擇還是制作質量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已經難以真正地吸引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注意力。”
知名劇評人譚飛也認為,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孩子們的收視習慣不再被固定為每天放學后的下午檔,“沒有了固定的收看時間,同時又受到更為豐富的網絡內容的沖擊,通過電視去收看兒童劇的習慣就被改變了。”當新一代的中國兒童可以接觸更為廣泛的視聽內容時,傳統意義上專為兒童創作的電視劇可能在內容上就需要進行迭代更新。
嘗試
改編兒童文學IP,增加互動
從孩子們熱衷的現有IP中取材,顯然是一個巧妙的思路。根據同名熱門兒童文學IP改編的兒童劇《米小圈上學記》,算得上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真人拍攝、有完整劇情的系列劇作品。該劇同時登陸了央視和騰訊視頻,上線數日就突破了彈幕數200萬次,被觀眾稱贊“正在成為‘10后’的時代記憶”。
在《米小圈上學記》導演趙聰看來,面對觀劇習慣的改變和商業模式的考量,團隊對原著IP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以符合當代觀眾的價值觀和審美需求?!霸鴵碛歇毩⒊烧碌膯卧适?、熱鬧歡樂的整體氣質、性格清晰的角色群像——這些都是情景喜劇的核心元素。”真人版米小圈的故事選擇了情景喜劇的方式,以22分鐘的標準情景喜劇時長,重塑了米小圈這個人物?!霸谖覀兛磥?,這個IP之所以受到孩子們喜歡,主要是因為它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都非常有趣和可愛,而且其中也蘊含著一些孩子們成長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道理和價值觀?!?/p>
隨著電視設備的變更和互聯網的普及,觀眾群不再像以前那樣局限于電視屏幕前,而是更多地使用互聯網和移動設備來獲取影視內容?!霸O備的變更也會影響觀看方式,需要在制作過程中注重劇情的緊湊度和節奏感,讓觀眾能夠快速進入故事情節。因此,需要更加注重每一季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以提高觀眾的黏性和收視率。”趙聰直言,創作者需要適應新的觀看方式,以滿足觀眾的多層次需求,例如制作更短的小視頻或片段,或者在社交媒體上進行更多的互動。
拓展
與劇場聯動,打造產業鏈
當兒童影視內容拓展到視頻網站,電視的陣地也依然有人在堅守。“六一”前夕,卡酷少兒頻道推出新一季《卡酷大計劃》系列節目,今年將以卡蘿卡布兩只兔子為主角,開啟新一年的生肖人物故事。
《卡酷大計劃》系列品牌脫胎于卡酷少兒原有的品牌欄目《卡酷偶劇院》,2022年,欄目組與中國木偶藝術劇院強強聯手,推出了特別節目《酷虎成長大計劃》,以人偶情景劇的方式講述卡酷原創IP生肖角色酷虎的成長經歷。該系列除了在卡酷少兒頻道以季播節目面向兒童觀眾外,還在中國木偶藝術劇院進行劇場演出,得到了良好的市場反饋。
在《卡酷偶劇院》欄目制片人王沛珊看來,過去只埋頭做電視內容,可能不會像線下演出這樣直觀地接觸到孩子們,而自從做了這個項目,原先的電視編導們都“無縫切換”,變成了線下舞臺劇的主創。
“我們不再把影視內容和舞臺劇內容看做是兩種形式的藝術,它們更像是IP的不同載體,沒有誰服務于誰,而是透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去讓優秀的內容被市場看見?!蓖跖嫔和嘎?,主創團隊每年年初會根據當年的生肖進行近三個月的原創故事開發,在年中開始進入季播節目的籌備和錄制,然后同步進行線下劇場的劇本開發和表演準備。這種工作方式已經模糊了不同內容類型的局限,也更適應如今兒童影視IP開發的市場需求。
在譚飛看來,現在兒童影視內容的市場都離不開全產業鏈的開發,文學、故事、人物彼此交織,可以做成動畫片、人偶劇,也可以變成電視節目和電影,“現在就不再是單獨制作劇的概念,劇集本身的生產和播出方式決定了劇不會是最重要的部分,把劇看成是IP產業鏈的其中一環,或許更容易理解當今市場的需求。”
標簽:
上一篇:每日看點!2023中國(蘇州)演出交易會開幕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家有兒女》后多年難出一部精品兒童電視劇市場亟待重振(引題)“斷更”多年創作思路需改變(主題
2023-06-01 09:39
原標題:2023中國(蘇州)演出交易會開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2023中國(蘇州)演出交易會5月29日至6月
2023-06-01 08:33
原標題:薛濤小說《樺皮船》:講述民族文化浸潤中的童年故事薛濤的《樺皮船》聚焦東北少數民族鄂倫春族非物
2023-06-01 08:46
原標題:2023年“我和祖國一起成長”主題演出在京舉行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31日晚,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
2023-06-01 08:46
原標題:時尚芭莎年度派對舉辦黃軒趙麗穎獲“年度演員”中新網5月31日電5月30日,2023BAZAARICONS時尚芭莎
2023-06-01 08:43
原標題:名家“六一”寄語小讀者: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讓讀書成為習慣中新網北京6月1日電(記者上官云)又是一
2023-06-01 08:52
原標題:魯敏作品首度走進東南亞《金色河流》馬來文版在吉隆坡國際書展簽約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近日
2023-06-01 05:44
原標題:南苑發現夏商周雙環壕遺址(主題)出土靴形陶尊展現3800年前防滑鞋底設計(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
2023-05-31 15:33
原標題:喜看北戲學子又獲“梅花”殊榮文 顧昕昕春華春風一襲,桃李芬芳。日前,剛剛獲得第31屆全國戲劇梅
2023-05-31 15:55
原標題:貴州儺面具女雕刻師:刀尖上展示千古神韻中新網貴州沿河5月31日電作者:周燕玲儺戲,被稱為“中國
2023-05-31 15:50
原標題:“嶺南水韻”視覺盛宴將上演(主題)“粵非遺·嶺南水韻”沉浸式實景演出將在沙田舉行(副題)廣州
2023-05-31 15:53
原標題:金兀術的墳在北京嗎?蔡輝連環畫《說岳全傳·金兀術興兵》金山廟前鼓聲起,江頭走卻四太子。緋袍玉
2023-05-31 15:51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劉靜通訊員王金環5月30日,上海寶冶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聯合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工
2023-05-31 11:47
原標題:向歷史和時代交出散文答卷(主題)——關于《年度散文50篇(2022)》(副題)為梳理和展示散文創作
2023-05-31 11:41
原標題:兒童動畫電影市場異軍突起未來觀影主力群體正在養成(引題)期待更多現實主義精品力作(主題)北京
2023-05-31 11:47
原標題:新編京劇《鑒證》精致新穎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攝影姚文生)昨晚,由南京市京劇團與李卓群工作室
2023-05-31 11:32
原標題:愛的沖突與和解是生活場里的勞作(主題)——評劉江的“婚戀三部曲”《媳婦的美好時代》《咱們結婚
2023-05-31 11:35
原標題:國家文物局通報“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引題)四項考古成果還原商代北方社會圖景(主題)光
2023-05-31 10:32
原標題:影視創作應拜生活為師【影視銳評】從《人生之路》中被幾代人使用得包了漿的炕桌、箱柜、農具,到《
2023-05-31 10:50
原標題:《美麗河北》慢直播:(引題)“云賞”祖國大美風光(主題)由河北廣播電視臺創辦的《美麗河北》是
2023-05-31 10:51
原標題:文藝輕騎兵獻演武漢新城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翀通訊員楊仁義萬里王曉飛5月26日晚,由中國文聯文
2023-05-31 10:52
原標題:文學的魅力,也許就在那踉踉蹌蹌的遲疑中孫璐【觀點提要】文學的魅力恰恰在于對“絕對正確”的消解
2023-05-31 10:35
原標題:《非遺里的中國》:用非遺文化點亮現代生活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節
2023-05-31 08:35
原標題: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內容多(主題)將辦近萬項活動(副題)光明日報北京5月30日電(記者韓業
2023-05-31 08:54
原標題:兒童文學正走向豐饒與寬廣近年來,中國童書出版市場急速擴容。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童書零售市場
2023-05-31 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