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時快訊】“‘京’彩文化·青春綻放”文藝行正式啟動 80多名高校師生感受非遺視聽盛宴

時間:2023-06-12 11:54:08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京’彩文化·青春綻放”文藝行正式啟動(引題)


【資料圖】

80多名高校師生感受非遺視聽盛宴(主題)

北京青年報記者 崔毅飛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第五屆北京古琴文化展”在北京市文聯藝術工坊開展,80余位首都高校師生現場體驗古琴制作技藝,隨后在老舍劇場欣賞了異彩紛呈的“《人民的非遺》主題音樂會”。本次活動是北京市文聯落實“‘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推進文藝行“我們都是追夢人”首都高校藝術創作孵化項目、圍繞高校藝術人才創作與培養的一次生動實踐。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具有完備的美學體系,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聯合北京市文聯等單位舉辦“第五屆北京古琴文化展”。本次展覽通過實物、圖文、影像、互動等展示方式,向觀眾呈現古琴相關的歷史和文化知識。

6月10日下午,來自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戲曲學院、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北京建筑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80余名高校師生來到北京市文聯藝術工坊。在古琴演奏家、中國古琴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吳寒的帶領下,高校師生系統了解古琴的歷史傳承、制作工藝、演奏流派等知識,并聆聽了吳寒老師演奏的古琴名曲,近距離感受千年遺韻。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展覽中設有“古琴制作體驗”環節,觀眾可以親自上手與古琴零距離接觸。此外,展覽中發放的《古琴知識一百題》折頁受到師生歡迎,大家通過答題的形式接觸到更多古琴知識,例如中國“琴棋書畫”四藝中的琴是指什么樂器?古琴有哪些別稱?流傳至今中國最早的琴歌作品是什么?

觀展結束后,師生們來到北京市文聯院內的老舍劇場,觀看由中央民族歌舞團演出的“《人民的非遺》主題音樂會”。

《人民的非遺》主題音樂會,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涵蓋新疆維吾爾族、藏族、朝鮮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風情的歌曲、器樂表演,用古琴、馬頭琴、羌笛、獨弦琴、蘆笙、奚琴、天琴等民族樂器,呈現了20個國家級非遺項目。

在場高校師生感嘆,北京古琴文化展、《人民的非遺》主題音樂會,聯合演繹出一幅“非遺文化”的視聽盛宴,讓大家身臨其境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無限魅力。

據了解,接下來,北京市文聯將繼續深化與首都高校之間的交流合作,引導和幫助首都高校青年師生積極參與文藝創作,有序推進文藝行“我們都是追夢人”首都高校文藝創作孵化項目,以北京優質文化資源助力高校人才培養。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