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音樂曠野中“笙”聲不息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譚思靜
舞臺就位!燈光就位!樂器就位!演奏人員就位!
(相關資料圖)
在中央音樂學院教學樓201演奏廳,民樂系笙專業教授王磊正帶著學生排練、打磨、細化即將登臺演出的曲目。
王磊與學生們正在排練。受訪者供圖
令王磊如此重視的,是一場由他和學生自發舉辦的以笙為主角的“簧管和鳴——笙重奏音樂會”。
畢業季,要舉辦一場這樣的音樂會并不容易,從曲目挑選、人員名單確定、練習磨合,再到精細分工、海報設計、宣傳推廣等,都需要耗費許多人力、精力,但這并不能澆滅大家的熱情。
王磊說:“演奏者需要在舞臺上得到實踐的檢驗。過去3年,集體登臺演出的機會并不多。今年我們都覺得必須辦一場笙教學匯報演奏會,在檢驗學生們學習成果的同時,也是一次向公眾介紹笙樂器的好機會。”
“提起笙這門樂器,大家總是又熟悉又陌生。”王磊說,“在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寓言故事中都可以找到笙的身影,比如‘濫竽充數’中南郭先生演奏的就是笙。笙是起源于我國的古老吹奏樂器,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笙屬于簧片樂器族群內的吹孔簧鳴樂器類,是世界上現存大多數簧片樂器的鼻祖,曾對西洋樂器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雖然在大眾印象里,笙是一門小眾樂器。可在民樂舞臺上,笙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笙的發音清越、高雅,音質柔和,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特色。在民間管樂齊奏時,笙是重要的和聲樂器,既可以調和樂隊音色,又可以豐富演奏效果。
“笙最早也被稱作‘和’,是一件和聲樂器。王磊老師經常對我們講,‘和’是笙的特色,也是笙的魅力所在。”今年剛考上博士研究生的王一說,“笙表達了祖先對天地間萬物共生的愿望,是一件充滿哲學智慧的樂器。笙背后的這種文化屬性影響著我們每一位笙演奏者的性格,能遇到這樣一件樂器,并且將它作為一生的奮斗事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現在的王一提起笙總是滿滿感激,但她成長為青年笙演奏者的道路卻是歷經艱辛。王一從小便開始學習笙樂器。為了考上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小王一不得不離開爸爸媽媽,到陌生的城市求學。王一說:“因為想爸媽,我自己偷偷坐車跑回家,可還是被爸媽‘無情’地送回來。”
就這樣,在不斷的堅持下,王一成功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之后又進入中央音樂學院繼續深造。“現在回想起來,要不是父母當時的堅持,我根本沒機會進入這個行業。”王一說,“進入學校后,學習系統的笙樂知識,深入基層實地采風,接觸國內頂級的笙演奏家、教育家……在逐步了解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這件古老樂器背后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獨特魅力。”更令王一驚喜的是,因為笙在樂團中獨特的“和聲”作用,她常常能夠跳脫出來用不同的視角去理解與思考音樂。
王一發現“和”文化也在逐漸影響著她對人對事的態度,“很多時候我并不想去爭當主角,更多想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好,共同去追求一個好結果。”王一笑著說自己好像成了人群中的“笙”。
2019年,王一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器樂電視大賽》中獲得職業成年笙專業第一名,職業成年吹管樂組亞軍的好成績,正式踏上了她職業演奏笙的人生道路。
每一個學音樂的人都會經歷一段與自己的樂器和解的過程。現在的王一是民樂系研究生輔導員,同時也兼任民樂系黨總支研究生支部書記,每次遇到學生在學習方面有困惑、鉆牛角尖,王一總會向學生分享自己的故事。王一說:“在我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前輩們不僅向我傳授了許多技藝,更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影響塑造了我。現在我成為中央音樂學院的一名老師,我要把學院‘傳幫帶’的精神發揚下去,去培養更多優秀的笙演奏者。”
王磊說:“作為一名教師,守得住三尺講臺,潛心教書育人是最基本的。在這個基礎上,如何挖掘學生個性中的閃光點,引導他們走上笙演奏的道路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侯越與笙的和解也是因為遇到了恩師王磊。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后,侯越常因自己學習樂器起步晚、基礎差而感到自卑,在面對笙時總有緊繃感,他保持著高中時的刻苦勁頭,每天第一個到練習室,最后一個離開。
王磊發現侯越的“緊繃感”后,便經常會給侯越“開小灶”。他鼓勵侯越不僅要多練,還要多聽,學習同一首曲子不同演奏家的表演風格以提高自身的演奏能力。另外,王磊還會常常夸贊侯越,讓侯越更加自信。
最終,侯越順利獲得民樂系保研資格。現在,侯越是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管打聲部首席。侯越說:“當我沒有了那股緊繃感后,才發現音樂并非一條狹長的小徑,而是一片充滿想象力的曠野。未來,我將在這片曠野中去探尋笙樂器的發展方向。”
“就業是學生畢業前的迷茫點。”王磊希望通過自己與學生們的努力,為笙留住更多的人才。除了舉辦笙重奏音樂會,每年的畢業季王磊都會格外忙碌,與學生交流就業困惑,輔導學生面試,幫學生寫推薦信,甚至是親自到意向就業單位推薦學生……王磊說:“就業并不僅僅是學生的事,學生發展得好,笙樂器的未來才會更好。”
王磊和學生們還經常“走出去”推廣笙樂器,他們帶著笙走基層,進校園,辦各類惠民藝術節。一次,王磊參加進校園活動時,將學生喜歡的動畫片主題曲改編后用笙演奏,吸引來一大批小朋友。“音樂是最能打動人的,最好的表達就是面對面的演奏。這些小朋友不就是未來笙演奏的星星之火嘛!”王磊說。
當晚音樂會結束后,聽著臺下響起的掌聲,侯越許下了一個愿望——未來大家提起笙時,想到的不再只有“濫竽充數”的故事。當被問到這個愿望還有多久可以實現,侯越說:“快了,有我們在,一定很快了!”
標簽:
上一篇:遼寧:“劇本秀”蓬勃發展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在音樂曠野中“笙”聲不息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譚思靜舞臺就
2023-08-11 10:56
原標題:遼寧:“劇本秀”蓬勃發展中國文化報駐遼寧實習記者賈曉東隨著
2023-08-11 10:52
原標題:涼山彝族火把節開幕人民日報西昌8月10日電(王永戰、韓柳、鐘
2023-08-11 09:55
原標題:京津冀甘黔湘非遺大聯展開展人民日報天津8月10日電(記者龔相
2023-08-11 10:01
原標題:山大文學院舉辦學術研討會——(引題)倡議筑牢現當代文學研究
2023-08-11 10:05
原標題:中國導演張律:電影要走向更寬廣的地方中新社首爾8月10日電中
2023-08-11 08:55
原標題:京津冀甘黔湘非遺大聯展開展人民日報天津8月10日電(記者龔相
2023-08-11 09:01
原標題:暑期天文館每日客流達萬人次(引題)小小“藍馬甲”帶觀眾遨游
2023-08-11 08:53
原標題:北京西城:白塔寺街區美食節帶來潮流體驗北京日報訊(記者張驁
2023-08-11 09:05
原標題:西藏首部兒童劇《特殊作業》在京演出中新網北京8月10日電(記者
2023-08-11 08:56
原標題:楊紫瓊演繹推理女王阿加莎驚悚迷局(引題)《威尼斯驚魂夜》9
2023-08-11 07:06
原標題:改編自《死亡通知單·暗黑者》的《暗殺風暴》8月18日上映(引
2023-08-10 16:05
原標題:西藏日喀則扎西吉彩:讓非遺“特技”在新時代展現新活力中新網
2023-08-10 16:05
原標題:27支樂隊加盟《樂隊的夏天3》今晚報訊(記者高爽)昨日,愛奇
2023-08-10 15:54
原標題:萬福堂青花燒制技藝四代傳承人薪火傳遞(引題)讓青花之美融入
2023-08-10 14:58
原標題:以舞蹈表現文物的舞集《良渚》明天來滬,帶觀眾——(引題)穿
2023-08-10 14:53
原標題:2023上海書展進入開幕倒計時一周(引題)850場閱讀活動營造滿
2023-08-10 15:06
原標題:為曹禺劇院量身打造駐場演藝文旅項目(引題)《尋找戲劇家》開
2023-08-10 14:58
原標題:媒介融合時代,文學的“出圈”楊毅■今天,文學不僅不再局限于
2023-08-10 14:57
原標題:張藝興:我和潘生都很執拗中新網北京8月10日電(記者郎朗)7月
2023-08-10 13:57
原標題:《封神三部曲》導演烏爾善——(引題)“封神”的情感種子來自
2023-08-10 14:02
原標題:于娓娓道來中闡釋古典文學之美(主題)——評“大學者小文章”
2023-08-10 13:57
原標題:這版姜子牙很接地氣(主題)黃渤主演《封神第一部》每天化妝8
2023-08-10 13:57
原標題:《愛麗絲夢游仙境》在津上演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攝影姚文生
2023-08-10 14:04
原標題:書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篇章這個暑期檔,紀錄電影《雪豹和她的
2023-08-10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