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山大文學院舉辦學術研討會:倡議筑牢現當代文學研究的文獻學根基

時間:2023-08-11 10:05:4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山大文學院舉辦學術研討會——(引題)

倡議筑牢現當代文學研究的文獻學根基(主題)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張鵬禹

文獻研究,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基礎工作和重要基石。為深化和拓展中國現當代文學文獻學研究,近日,由山東大學文學院、山東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現當代文學文獻學研究的問題與方法”學術研討會在山東大學舉行。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現代文學館、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單位的百余位專家學者出席。

本次研討會分大會主題發言、小組討論和會議總結等單元,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文獻學的新材料、新觀點和新方法進行了深度討論,內容涉及作家筆名、書信、日記、作品版本、研究資料、年譜、文學期刊、報紙副刊、檔案、數字文獻、集外文、回憶錄、手稿、底本、生平史料等方面。會議論文匯為兩大冊,計80余萬字。

開幕式上,山東大學校長助理、山東大學本科生院院長曹現強提到,山東大學中文學科素有重視文獻的傳統,此次研討會的舉辦具有賡續傳統、傳承學脈的意味,同時也是助力學科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專家、山東大學文學院院長杜澤遜認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文獻學與古典文獻學有一脈相承的關系,現當代文學文獻的收集、整理、研究應進一步加強。李怡、魏建、郭娟、黃發有等專家學者也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做了發言。

大會主題發言階段,陳子善、黃萬華、程光煒、沈衛威、高玉、方長安、王風、張均等學者分享了研究心得。陳子善圍繞姜德明書話與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之間的關系做了介紹,并強調應重視民間非專業學者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貢獻;黃萬華立足多年來對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的經驗,對多重史料視域下現當代文學史的建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程光煒分享了幾則鄧友梅集外文,并對這些材料的獨特意義與價值予以闡釋;沈衛威介紹了自己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相關工作與發現,重點介紹了對郭沫若未刊信函102封的釋讀。

與會專家認為,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首先要有扎實、厚重且獨立的史料準備。應當重視作家手稿、底本、檔案、域外文獻等稀見文獻的開掘和闡釋。同時注意對日記、書信等私人史料進行辨偽和考證。隨著媒介與網絡技術的革新,也應對史料進行數字化整理與保存,關注數字文獻研究。還有專家提出,應結合文獻的版本變異、具體語境,與作家的文學觀念相互參證,進而推進文學史研究。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