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走在豐碩的季節
張正
如果不是故鄉還有親人,我情愿與故鄉保持一段距離,因為在我的想象中,故鄉如酒,在記憶的窖中封存時間越長,越香醇;故鄉又如非常好吃、不可多得的零食,需珍藏起來,一小口一小口,抿在嘴里,細細品嘗。
我喜歡在秋天回故鄉。秋天的故鄉最豐碩,最迷人,最契合我這個被故鄉哺育,又長年工作在城市的游子心境。
秋天的故鄉,是爬滿籬笆和院墻的扁豆。故鄉泥土肥沃,故鄉人又惜土如金,舍不得用專門的田地栽種扁豆,只需在籬笆旁、院墻根點下幾粒種子,就可以收獲扁豆莢。紫的花、白的花,紫的扁豆、白的扁豆,秋天的扁豆像正處在青春好時光,煥發出不盡的誘惑力。藤蔓爬到哪里,一串串的扁豆莢就閃亮在哪里。有人家把吃不完的扁豆烀熟,曬干,冬天里熬扁豆粥。故鄉的扁豆如故鄉的人,樸實,生命力旺盛。故鄉像奶水充足的母親,不知疲倦地喂養著我們這些貪吃的兒女。
秋天的故鄉還是家前屋后的絲瓜架,絲瓜架下有我的母親。絲瓜掛果期長,能從暮春長到深秋。農家的飯桌上,一年有四五個月飄溢著絲瓜雞蛋湯的清香。故鄉人侍弄絲瓜總結了豐富的經驗,他們集中栽種,下足底肥,用竹竿、樹枝把它們引向空中,在空中用鐵絲、塑料線縱橫交錯結網,任它們在天地之間蔓延。這樣,夏天的農家,家家房前屋后都有了綠色的涼棚。涼棚下的小飯桌上,早晚圍聚著一家人。即使到了秋天,絲瓜架上還開滿鮮艷的絲瓜花,像一只只金色的小喇叭,在吹奏故鄉歡樂的歌。
每年秋季回故鄉,我漫步在田埂上總比待在屋里時間多,只為看一看沉甸甸的稻穗,嗅一嗅田野上莊稼的馨香,讓兒時的夢再一次蘇醒。稻子還沒有開鐮,可田埂上的雜草已經被放倒,曬在田埂邊,這是為割稻在做前期準備。“剮草”(故鄉人這樣說)中時常驚起一只野兔,一對野雞,或者幾只鷓鴣;當然,也會驚出一條青蛇,慌亂地鉆進另外的草叢;若是捅到一只馬蜂窩,受驚的就不僅僅是小動物了,還有“剮草”的人。
故鄉就是這樣,豐厚得超過任何一本教科書。此刻,走在田埂上,看不見這些小生靈,但我猜想,一定有許多雙瞪得圓圓的小眼睛躲在草叢中、墜在稻稈上,正好奇地注視著我。它們還是當年的它們嗎?它們還記得當年調皮的我嗎?若是一只螞蚱,它們的長輩曾被我掐去尾巴,插上狗尾巴草,艱難而痛苦地飛舞,它們還記恨我的無知與殘忍嗎?故鄉的秋天,是儲藏童年歡樂的季節。
一年年回故鄉,故鄉一年年在變,就說故鄉秋天的變化吧。童年的故鄉,似乎只有水稻單一的金黃色,然而故鄉是高低起伏的丘陵,不是種植水稻的最佳田塊,從長江引水灌溉,需要經過七八級提水,成本高,收益低。在以種田為收入主渠道的年代,故鄉人艱難地堅守在土地上,捧上白花花的米飯,汗水和淚水常常已混濁成一片。改革開放后,越來越多的故鄉人加入打工創業的行列,走向了外面的世界。種田這種大體力投入、小經濟收益的勞動,不再是故鄉人主要的生活來源,但他們對土地有感情,不愿讓土地荒蕪,他們因地制宜地在責任田里種上了省工節水的旱谷雜糧和經濟林木。連田埂上的一些邊隙地,也種上了山芋、芝麻、紅豆、黃豆和花生。許多地方,栽上了意楊樹,意楊林間套種中藥材。還有成片的茶園、桃園、梨園等,在此之前,它們已有過各自的熱鬧,早春采茶的熱鬧,桃之夭夭、梨花爛漫,更別提水果成熟的時節。
不遠處那個水庫,過去故鄉人為搶水救莊稼爭吵過、打過架,如今被開發成一處休閑度假的景點,一年四季碧波盈盈,人來車往,還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登月湖。聽著路邊芝麻炸籽的噼啪聲,看著故鄉田野上空有幾只白鷺在悠悠地飛,喜鵲嘰嘰喳喳地在這個枝頭和那個枝頭間歡快地跳躍,那一刻,我的心也要飛……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走在豐碩的季節張正如果不是故鄉還有親人,我情愿與故鄉保持一段距離,因為在我的想象中,故鄉如酒,在記憶的窖中封存時間越長,越香
2022-09-18 05:39
原標題:制度、禮儀、音樂與文辭:樂府學的四個維度本世紀以來,樂府學研究取得長足發展,理論建設愈加自覺。治學方法也由傳統學術之文獻整理
2022-09-17 15:39
原標題:五大基本陳列亮相七成珍貴文物首秀(引題)“京西小故宮”歷經五年修繕重張(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祺瑤歷經五年整體保護修繕,素有“
2022-09-17 15:46
“著書者說”原標題: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主題)——從三星堆看中華文明(副題)編者按數月前,三星堆考古又有新發現。相關“祭祀坑”出土的諸
2022-09-17 15:47
原標題:講脫口秀同時也在尋找病友籌錢為黃斑變性治療湊資金(引題)黑燈:用脫口秀抵擋命運的重錘(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脫口秀演
2022-09-17 15:38
原標題:吳敬梓的“聲教”思想與《儒林外史》中的情感場域從本世紀初才引發廣泛關注的吳敬梓《文木山房詩說》來看,在吳敬梓的《詩》教觀中,
2022-09-17 15:42
原標題:“手稿中的中國科學家精神主題展”亮相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黃哲雯為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
2022-09-17 09:35
原標題:天津大學創新DNA存儲算法讓千年敦煌壁畫再保存千年萬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璽通訊員趙暉記者日前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合成生物學團
2022-09-17 09:41
原標題:“她的作品是兩岸文學交流的紐帶”(主題)——兩岸書迷共憶三毛(副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張盼?1989年,臺灣知名女作家三毛返鄉尋
2022-09-17 08:27
【作品廣議】原標題:一本沉重的傳記肖承森比喻,是漫畫最常用的手法。打個什么樣的比方,輕快的還是沉重的或者輕快里隱藏沉重,則檢視漫畫家
2022-09-17 06:47
原標題:感受“雙奧”魅力9月15日,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市民正在觀看“2008-2022雙奧之城雙奧會刊”主題展,通過長約百米的“卷軸”式參觀路線,
2022-09-17 05:45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29期)新舊之弈北京蘇凝遺跡遼寧于海林聽說里面位子有空缺陜西李天躍體檢歸來新疆王獻忠剩余空間黑龍江郝延鵬換筆頭河南
2022-09-17 05:29
原標題:《上海愛情浮世繪》出版(引題)?潘向黎新作描摹上海愛情故事(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繼12年前的長篇小說《穿心蓮》之后,魯迅
2022-09-16 16:43
原標題:來自卡爾維諾的文學自白俞耕耘卡爾維諾認為,他走上寫作道路的兩大原因是:口頭表達能力差,沒有經商的能力。“如果我談話沒有困難的
2022-09-16 15:47
原標題:法蘭西喜劇院《偽君子》:答爾丟夫的當代誘惑賴荼今年是法國戲劇家莫里哀誕辰400周年,比利時導演伊沃·范·霍夫與法蘭西喜劇院合作排
2022-09-16 15:33
原標題:檔案守護人類歷史記憶北京日報|2022年09月16日秦鵬博檔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是記載人們社會生活的原始記錄,其重要性不
2022-09-16 15:37
原標題:河南鄭州:商代貴族墓葬區首次發現商代中期“金覆面”9月16日,記者從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鄭州發現一處商代貴族墓葬區。據了
2022-09-16 15:27
原標題:朱山坡短篇小說集《薩赫勒荒原》上市:拋卻人間煙火,奔赴遠方的蓬勃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近日,首屆郁達夫小說獎、第五屆林斤
2022-09-16 15:25
據外媒報道,德國懸疑劇《1899》海報曝光,海面上出現的神秘三角形,擱淺的郵輪都讓氛圍感拉滿。在之前發布的物料中,《1899》的故事大背景
2022-09-16 09:12
經典漫畫《海賊王》全新動畫電影《海賊王:紅發歌姬》在公映38天后,最新官方統計顯示總共觀影人數突破了1000萬,平均約每11人中就有一人動
2022-09-16 09:12
原標題:“傳”與“創”,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新華日報記者吳雨陽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僅熱愛中華傳統文化,還通過“創造性轉化,
2022-09-16 09:29
原標題: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在河北雄安新區閉幕第十七屆文華獎、第十九屆群星獎揭曉新華社石家莊9月15日電(記者高博)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
2022-09-16 09:26
原標題:位于蘇州創辦于光緒年間百余年來只賣舊書97歲的店主堅持每天來上班(引題)?文學山房書店:滄桑百年初心依“舊”(主題)文 北京青年
2022-09-16 09:30
原標題:《行走大運河》開播(引題)?古老的運河流動的文化(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9月1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制作的16集
2022-09-16 09:36
原標題:田雨、李光潔、關曉彤等集體致敬抗戰文藝先驅(引題)原創話劇《抗戰中的文藝》相信集體的力量(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攝影 北
2022-09-16 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