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
遼寧:120余件化石還原中生代時期生物樂土
光明日報記者?劉勇?光明日報通訊員?李青坡
地球上第一只帶羽毛的恐龍長什么樣?最早的被子植物在哪里生長?什么樣的哺乳動物敢于捕食恐龍?“樂·土——遼寧古生物化石精品展”日前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展覽以古生物學家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為基礎,向觀眾呈現遼寧大地億年前門類多樣、形態各異的古生物化石,并配合多媒體展示、古生物復原圖等多種方式,還原中生代時期活躍在遼寧地區這片樂土之上的遠古生命。
中國是世界古生物化石發現大國、研究強國。遼寧古生物化石資源豐富,是化石資源大省,化石總量居全國前列,是享譽世界的化石重要產地。本次展覽在遼寧省自然資源廳協調下,策展團隊從遼寧省11家古生物化石收藏單位4000余件藏品中遴選出87件化石精品,與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40余件化石共同展出。主題圍繞“什么是化石”“恐龍蛋都很大嗎”“為什么足跡有凹形和凸形”“翼龍是恐龍嗎”“有哪些以中國或遼寧命名的恐龍”等觀眾好奇的問題,在展覽中生動形象地科普古生物知識,使觀眾近距離感受古生物化石的魅力。
在展覽現場,一件似龍又似鳥的化石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觀看?!斑@是赫氏近鳥龍的化石,發現于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的侏羅紀髫髻山組,形成時間距今約1.6億年?!边|寧省博物館副館長張力介紹,赫氏近鳥龍是一種帶有羽毛的恐龍。與始祖鳥相比,赫氏近鳥龍的飛羽較小,羽軸也較為纖細,羽片更為對稱,反映特征更加原始。該化石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填補了恐龍向鳥類進化研究的空白。
樂土之上,生物間的進化不斷上演。在“花與昆蟲”展覽單元中,有“世界上第一朵花”之稱的遼寧古果與恐龍時代的“蟑螂、知了、蜻蜓、蟈蟈”等化石一同亮相。從遼寧古果化石表面上看,化石保存完好,形態特征清晰可見,為全世界的有花植物起源于遼寧西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遼寧地區的古生物化石,不僅數量多、品類全,而且個體保存比較完整?!边|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理事傅仁義表示,距今一億兩三千萬年前的中生代、距今幾十萬年前的新生代時期,古生物化石在遼寧地區保存較為豐富,前者的主要代表是遼西熱河動物群,后者的代表是哺乳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
“一件化石就是一份遠古的生物密碼。”張力介紹,展覽還通過“史前龍宮——水生脊椎動物”“恐龍、鳥類和翼龍”“遠古蔥蘢——古植物”三個單元,向世人展示了中生代獨特的陸地及淡水中動物和植物群落的生態系統。這些飽含并凝練著歷代古生物學家智慧結晶和豐碩成果的化石,將引領觀眾探尋多年來人類孜孜以求的科學問題,領略遼寧中生代時期生物樂土的獨特風采。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遼寧:120余件化石還原中生代時期生物樂土光明日報記者?劉勇?光明日報通訊員?李青坡地球上第一只帶羽毛的恐龍長什么樣?最早的被子
2022-10-28 09:46
原標題:柿子霜降時節如意果敦敏俗話說:“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霜降節氣過后,紅彤彤的柿子就可以下樹上市了。一個個圓潤飽滿、清甜軟
2022-10-28 09:44
原標題:新疆多處“千年石窟”41個洞窟壁畫獲修復中新網烏魯木齊10月27日電(茍繼鵬)“自2010年至今,通過向國家文物局申請立項報批,與中國文
2022-10-28 08:26
原標題:第33屆“飛天獎”將揭曉,這些電視劇入圍你喜歡哪部記者在今日召開的第33屆電視劇“飛天獎”、第27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頒獎典禮新聞
2022-10-28 08:43
原標題:古老中國故事當代打開方式(主題)上海大劇院探索“東方舞臺美學”之路(副題)新民晚報記者朱淵從2019年全新昆曲《浮生六記》,到昆
2022-10-27 18:34
原標題:馬王堆漢墓新發現:出土絲織品中織有成句吉祥語新華社長沙10月27日電新華社記者張玉潔、孫毅記者27日從湖南博物院獲悉,湖南博物院專
2022-10-27 16:44
原標題:江西贛州發現“贛南道東關”石柱系清代重要文物近日,江西贛州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組織人員在贛州城東貢江河道考察時,在贛州市建春門
2022-10-27 16:34
原標題:非遺“活化”成熱門話題(引題)這群“90后”年輕人讓非遺走進生活(主題)羊城晚報記者馬思泳嶺南熱土,歷史底蘊深厚,以非遺文化為
2022-10-27 15:26
原標題:400年“國保”古建“三多堂”里的新“三多”中新網晉中10月27日電?中新網記者陸祁國“‘三多堂’又名曹家大院,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2022-10-27 15:33
原標題:寶源路:造訪百年民居穿越似水流年文 羊城晚報記者王敏圖 羊城晚報記者陳秋明在寶華路和龍津西路兩條大名鼎鼎的歷史文化街區之間,隱
2022-10-27 15:37
原標題:一張照片刺激出一部高分?。ㄒ})《大考》靠“真實”打動人(主題)北京晚報記者李夏至正在北京衛視播出的電視劇《大考》,是國家廣
2022-10-27 15:28
原標題:“城市音樂周”走進首創郎園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在改造老舊廠房、聚集文創產業、助力城市更新的層面,近年來,首創郎園在北京的三
2022-10-27 15:25
原標題:馮鞏趙炎被推薦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新網10月26日電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26日消息,中國廣播藝術團發布公示,根據《文化和旅
2022-10-27 09:39
原標題:“Z時代”大學生創客逐夢古都安陽:將甲骨文元素融入產品中新網安陽10月26日電?“甲骨文是體現殷商文化的主要元素符號,我們利用學校
2022-10-27 09:48
原標題:第五屆進博會文物類展品完成進境查驗貨值約3 16億元10月26日下午,參展第五屆進博會的文物類展品完成查驗,辦理文物臨時進境登記審核
2022-10-27 09:28
原標題: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引題)11個戲種北京競演(主題)北京晚報訊(記者王潤)11月2日至12月31日,第十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之第九屆當代
2022-10-26 17:33
原標題:四大名著今年將全部完成《簡愛》《基督山伯爵》等上線播出(引題)錄制有聲劇上譯廠“跨行”出新(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實習
2022-10-26 15:34
原標題:《紅與黑》12月登大劇院歌劇廳(主題)導演孟京輝主演梅婷分享創作解讀(副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由司湯達巨著改編而成的先鋒戲劇
2022-10-26 15:29
原標題:蘇有朋憑借綜藝《披荊斬棘2》成功翻紅(引題)用誠意和努力“披荊斬棘”(主題)今晚報記者高爽在綜藝《披荊斬棘2》(上圖)中,蘇有
2022-10-26 15:31
原標題:全國45家主要網絡文學網站2021年新增作品250多萬部,存量作品超過3000萬部,但年內改編成影視劇目的僅100多部——(引題)網絡文學IP
2022-10-26 15:42
原標題:與旅游相融合帶動增收致富(引題)甘肅非遺百花齊放結碩果(主題)牛瑩祁曉亮中國旅游報記者張隴堂近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
2022-10-26 15:29
原標題:千年古隆中今朝意更新中國文化報駐湖北記者?瞿祥濤“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
2022-10-26 09:38
原標題:全程高效扶持孵化網絡精品樹立行業標桿(引題)網絡視聽精品“實訓營”開全國之先(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夏至開播即登熱搜的《一年一
2022-10-26 09:45
原標題:上海市民藝術夜校讓申城閃耀著藝術之光黃藝芹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散落在申城的文化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美術館、圖書館,甚至是企
2022-10-26 09:40
原標題:《文物之美》帶青少年領略中華文明北京日報訊(記者路艷霞)《文物之美》新書發布會近日在人民美術出版社舉行。據了解,《文物之美》
2022-10-26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