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鋼鐵”柔情,《風吹半夏》聯動的那些工業回憶

時間:2022-12-09 17:35:38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資料圖)

原標題:“鋼鐵”柔情,《風吹半夏》聯動的那些工業回憶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小燕

上個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之交,一批民營企業家們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不斷積極探索、尋找機遇。如今,這些在時代發展過程中求生存、謀發展的激蕩故事,也被紛紛搬上熒幕。日前,由愛奇藝出品并全網獨播的劇集《風吹半夏》引發熱烈討論,濃厚的工業風、感人的“鋼鐵情”、激烈的商戰戲,帶動觀眾們對那個時代的工業回憶。

通過社交平臺的討論不難發現,每代人看劇的感受不盡相同。父輩會感慨于年輕時奮斗的艱辛,也在極具沉浸感的90年代場景復原中,回想起改革開放前后親身經歷的生活、工作變化;對年輕人而言,則看到了父母那代人為了更好的生活有過怎樣的付出和努力,當下注入能量。

這種突破代際的話題共性,與劇集對時代群像的真實刻畫緊密相關。比如一批有服刑改造經歷的兄弟,將破車重新維修開工,一天三班倒的高強度工作,只希望靠自己的雙手讓家人抬得起頭、過上好日子。當他們在困境中仍然能笑著聚在一起暢想未來,觀眾得以更好地理解那一代人對改變自身命運的強烈渴望。

據導演傅東育回憶,呈現時代質感的難點就在于劇集涉及的年代半徑不遠,區分度并非很高,但很多生活場景尤其是細節和當下都有極大的差距。因此,劇組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和成本,一一還原自行車、汽車、穿著甚至手表、皮鞋等物件;同時,趕赴實地取景上千處,實景改造也有三百余處。

作為鋼鐵行業民營經濟從業者,主角許半夏除了有面對現實問題的智慧和勇氣,也有著極具人情味的一面。她和童驍騎、陳宇宙組成的“鋼三角”,把彼此都當做親人,彼此咬牙扶持著走過了最艱難的日子;也因為她能夠拿出真心反饋給周圍的人,在趙壘的至暗時刻伸出援手,在臨別之際記得給小閻送一份禮物,這份溫度讓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聚攏在她的身邊,更為觀眾傳遞著溫暖和情義的價值。

導演毛溦介紹說:“劇中所有人物,要積極向上,要有一些引領作用,這是我們最開始的時候就立下的要求和初衷。”通過人物的塑造,《風吹半夏》也傳遞著與當代人共勉的價值觀。

通過一群人、一個行業的發展,《風吹半夏》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再現時代洪流的小小切面,沉浸式體驗社會飛躍式發展,也通過與角色的共情,更好地感知這種發展背后的驅動力和必然性,對當下努力生活的人們和民營經濟者的創業精神致敬。

標簽: 民營經濟 改革開放 工人日報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