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沉睡了幾千年的鄉土文化為何能被一根小小的線撼動?《沙集模式15年》試圖作答——(引題)
數字時代傳統鄉村后發“秘訣”(主題)
【資料圖】
劉守英
《沙集模式15年:信息化時代中國農民網商的生產生活》所聚焦的沙集被譽為“淘寶第一鎮”。沉睡了幾千年的鄉土文化就能被一根小小的線撼動?這個疑問在陳良這本書的完整刻畫中變得可信。
其一,電商的作用。按他的話,讓幾千年農業社會以農為生的農民成為“網商”,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鄉村“網商”在多元的平臺上從事互聯網線上交易,成為市場里的供方。我的理解是,平臺對鄉村的撬動非常關鍵,因為傳統的鄉村社會有的是好東西,但是,它只要在傳統鄉村熟人社會,就突破不了原有的交易半徑、原有的交易人群,就不能形成有規模的交易。這些本地的東西就只能是“土”。但是,有了平臺,就能將熟人社會的人際交易擴展到陌生人社會的非人際交易,市場半徑大大擴展,交易對象大大變化,買方需求大大多樣化,購買力大大增強,原來“土”的東西變成了“特”,鄉村產品的價值大大提升。
其二,市場的興起。電商讓口袋里沒有幾毛錢的沙集農民們可以先開店,后生產,先找買家,再做賣家,通過方寸屏幕,根根網線,連接起海量市場,沉寂的鄉村變成繁榮的電商生態。農民不分男女老少,文化程度高低,紛紛涌入線上淘寶,開設有主的網絡店鋪,注冊、裝修店鋪、發布寶貝、提供比門店還周到的客服等等。從創始到2020年底,沙集鎮域共在全網開店15891家,占沙集農戶總數的80.6%,家家戶戶有店鋪已成為真實的寫照。
其三,產業體系的生長。網絡將鄉村以外的需求信息通過網店輸入鄉村,一家家擁有信息的農戶紛紛在自家庭院或宅基地上辦廠,以信息化對接市場,以“鏈”式組織生產,以智能化工具加工制作,形成與全國其他幾個家具市場比肩的電商家具生產體系,“公司”成為沙集電商家具生產中的重要組織制度,生產管理制度、生產標準制度的建立使沙集的家具產業利用平臺的優勢崛起,通過制度化的組織與傳統小農經濟形態告別。
其四,服務體系的形成。伴隨網店和產業的壯大,服務體系不斷壯大。專業化的網店裝修、網店設計、視覺設計、品牌營銷、爆款打造、優化推廣等店鋪運營服務商達410家,且都是由有專科學歷的外地人打理;給企業提供會計財務、法律、注冊、知識產權保護、品牌商標辦理、企業體系認證等服務的企業入駐;蔚為壯觀的物流快遞服務商從2006年的一家到2020年底共有物流快遞門店235家,從業人員2139人;電信運營服務發達,電信運營數據為全縣所有鄉鎮用戶數、流量費最多,在全徐州市名列前茅;金融服務紛至沓來,從2006年末至2020年底,沙集的電商產業給該鎮帶來巨大的資金流動性,典型的三家銀行15年共計發放貸款2720筆,貸款累計金額28.08億元,呆壞賬只有6筆。
由于沙集電商產業的興起是自下而上、草根自發,不需要沙集的政府扮演第一類角色,它就擔負起市場和企業需要的“其余”即可,即在農民致富路上鋪設跑道、維持賽場環境、制定競技規則與做好裁判。
沙集電商15年發展進程中非常幸運的是,主要領導在任期內都對電商經濟傾注了很多心血。政府及社會各界從網商的萌芽、成長到壯大,都給予“網商”諸多的呵護和關心,沙集電商家具產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也享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幫助。
在沙集鎮域電商產業帷幕剛剛拉開時,遇到動力電入戶的最大難題,公共產品提供成為提高私人部門效率的關鍵,在市場力量的感化下,連被稱為“電老虎”的供電企業都成為了服務“網商”的最佳窗口單位,使用戶真正成為了上帝。沙集的電商長在鄉村也避免了被過早正式化的“扼殺”,這些“網商”面對的“官”主要是鄉村干部,這些熟人社會里的“代理人”不好對鄉里鄉親們“動真格”,他們在“網商”萌芽階段時面對他們的不完善,沒有粗暴地將其剿滅,他們投入精力、人力、物力幫助“網商”鋪設修整村莊道路等基礎設施。
在沙集現象獲得高層領導批示后,地方政府更加積極地扶持推動。他們密集調研,出臺措施,傾斜急缺資源,“缺什么、補什么”,整合各方資源,普及上網面,進行“信用體系”建設,鼓勵回鄉就業創業,出臺政策在貸款申請、證照辦理、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優惠和便利,扶持“網商”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推動非“網商”居民從事“網商”,設立電商產業園區管委會、“電商辦”,把電商作為縣對鎮、對縣直有關部門科學發展觀考核的項目,進行規劃指導,建設園區,破解資金瓶頸,營造社會氛圍。
這些舉措正好順應了沙集模式的成長和成型。在電商發展壯大后,政府在規范監管上發力,制定產品標準,創建產業集群,建立跨區域產業聯盟,打造沙集區域公共品牌,優化供應鏈,加強行業自律,進行環保安全監管等等,成為沙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沙集名聲變大以后,很多地方的政府去參觀考察,我以為最要學的是地方政府如何作為,切忌回去大張旗鼓地發號施令,等底層起來以后又把火給澆滅。
鄉村振興的唯一就是要找到路,找對路,靠各方力量持之以恒地干!沙集能做到,其他類似鄉村也能做到。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
上一篇:困境:人類將地球商品化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沉睡了幾千年的鄉土文化為何能被一根小小的線撼動?《沙集模式15年》試圖作答——(引題)數字時代傳統鄉村后發“秘訣”(主題)劉守
2023-01-13 10:37
原標題:困境:人類將地球商品化(主題)《韌性時代》:人類的所謂進步卻導致人類陷入困境(副題)王元豐里夫金的《韌性時代》帶來的反思是當
2023-01-13 10:53
原標題:故紙浮生:文書記錄的百姓尋常生活仲偉民歷史學研究的新突破,一賴新史料的發現,二賴新觀點的闡發。比較而言,在傳統歷史學研究領域
2023-01-13 09:35
原標題:科幻劇《三體》定檔本周日播出北京日報訊(記者邱偉)由張魯一、于和偉主演的電視劇《三體》定檔于1月15日在CCTV8、騰訊視頻播出。電
2023-01-13 09:36
原標題:每集時長僅20分鐘,播出三集就創造口碑奇跡(引題)《中國奇譚》為什么爆紅出圈?(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夏至2023年第一天,視頻網站b
2023-01-13 09:55
原標題:古遠清:學界的“拼命三郎”【文壇述往】2022年12月27日,古遠清先生離開了這個世界,而此前幾天,他的夫人古熾珍剛剛辭世。聽到老友
2023-01-13 09:48
原標題:小說集《緩步》,以寫作反噬寫作,將人們帶入無法言說之境——(引題)于幽微處刻畫中年況味(主題)阿唐《緩步》收錄了班宇的九篇小
2023-01-13 09:35
原標題:山西考古名家:從“晉系青銅器”看文化張力中新網太原1月12日電(記者李新鎖)從晉西高原、黃河東岸考古遺址,到晉南地區銅礦、鹽池資源
2023-01-13 08:40
原標題:法國盧浮宮版畫工坊收藏展亮相遇見博物館108幅銅版版畫凝聚數百年技藝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記者應妮)遇見博物館聯合法國國家博物館聯
2023-01-13 08:34
原標題:秦兵馬俑新發現:明確陶俑制作程序甬道曾被挖開過中新網西安1月12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12日從陜西省文物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獲悉,秦兵
2023-01-13 08:33
原標題:玉兔迎春年味漸濃(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人民日報記者祝佳祺農歷小年即將來臨,癸卯兔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人們以各種形式喜迎佳節。
2023-01-13 08:44
原標題:今天,我們如何品年味(新語)陳圓圓在與時俱進的年俗風尚里,中華兒女感受著綿延千年的心靈共振。各地喜迎新春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2023-01-13 08:40
原標題:電影《溫柔殼》擔任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開幕片中新網太原1月12日電(記者胡健)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組委會12日對外透露,本屆影展開
2023-01-13 07:33
原標題:國家廣電總局:2022年12月拍攝制作備案公示劇目35部中新網1月12日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2022年12月全國拍攝制作電視
2023-01-13 07:43
原標題:《中國奇譚》:民族的與世界的圍繞著《中國奇譚》最重要的討論其實依舊落在“中國”兩字,人們驚嘆、贊美和懷舊所謂的傳統中國式審美
2023-01-12 15:48
原標題:《大偵探》新春演唱會連播兩天羊城晚報記者邵梓恒1月11日,芒果TV自制普法教育推理節目《大偵探8》官宣新春演唱會定檔,《偵心偵意·
2023-01-12 15:43
原標題:2022名人堂年度人文榜·“破圈”圖書榜發布(引題)云端讓純文學被更多看見(主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近幾年來,讀屏、線上
2023-01-12 15:35
原標題:第五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出爐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董博婷)記者12日從國家檔案局了解到,近日,國家檔案局發文公布了第五批中
2023-01-12 15:55
原標題: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新發現220余件陶俑新華社西安1月12日電(記者楊一苗)掃蕩六國、一統天下的秦軍如
2023-01-12 15:38
原標題:楊紫瓊憑《瞬息全宇宙》獲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羊城晚報記者邵梓恒北京時間1月11日早上,第8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舉行頒獎典禮。凱特·布
2023-01-12 14:54
原標題:安徽將舉辦5萬余場次文化活動迎新春為歷年之最中新社合肥1月11日電(記者吳蘭)“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2023安徽迎新春系列文
2023-01-12 14:50
原標題:陜西石峁遺址核心區域發現最高等級墓地實證石峁已進入早期國家形態在1月12日舉行的2022年度陜西重要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上,陜西省考古
2023-01-12 14:52
原標題:“歌劇回來了,凜冬消散迎接春天”文匯報記者姜方舞美設計圖展開,舞臺中景傾斜的塔樓頂仿佛夢回巴黎,而由幾何圖形分割而成的冰塊,
2023-01-12 14:56
原標題:重慶:傳統村落里話新年1月11日,志愿者在“山村喜事多”活動上為村民剪窗花。新華社記者唐奕攝1月11日,重慶市綦江區三角鎮中壩村在
2023-01-12 13:46
原標題:一部動畫短片集僅10天就在B站斬獲了近五千萬的播放量,獲得了9 5的豆瓣高分,真正成為“現象級”(引題)《中國奇譚》奇在哪兒?(主
2023-01-12 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