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安欣、高啟強最后對話太催淚,《狂飆》大結局觀眾意猶未盡
(資料圖片)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邱偉
昨晚,隨著最后兩集大結局的播出,《狂飆》在網友的熱烈大討論中完成最后一“飆”,再次“霸榜”熱搜。黑白對決塵埃落定,一個個懸念解開,一個個人物命運定格,大家感嘆著劇中安欣、高啟強的“命中注定”,跳出戲外,網友也被這部現象級作品中每個演員的認真和敬業所折服。
再次上演“送餃子”名場面
“如果我還是舊廠街賣魚的那個高啟強,安欣,你會不會把我當朋友?”“哪有那么多如果呀?”大結局中,安欣和高啟強的這段對話讓很多網友感到深深的“扎心”。《狂飆》是在安欣大年夜給高啟強送餃子的故事中開端的,安欣曾經以為派出所相遇的那盤餃子和那杯水,是幫高啟強走出泥濘的開始。
落幕劇情,安欣給鐵窗中的高啟強又送了一次餃子。命運閃回,黃粱夢醒,高啟強面對曾經的自己隔空舉杯,讓人感嘆如果他沒選錯人生路該有多好。張譯、張頌文極盡內斂卻直擊人心的表演,讓網友們為這正邪二人流淚不已。“20年,高啟強從魚販變成了黑社會老大;20年,安欣白了頭發,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夢回初見時,一個小商販,一個小警察,新年一起吃餃子。”
結局劇情,天理昭彰、正義勝利,高啟強伏法,“保護傘”受懲,也讓劇迷由衷地對許許多多的“安欣”說出了一句“京海的天晴了”。也許是劇情太過精彩,也許是劇中無論主角還是配角的演技過于炸裂,不少網友對這樣的結局感到“意猶未盡”,“我不介意你再播50集,感覺有很多情感還都沒有到位。”“這就‘飆’完了?演到天昏地暗不好嗎?”也有網友認為,《狂飆》的結局雖顯倉促,但給大家營造了一個理想和希望的空間,“狂飆”遠沒有結局,安欣們繼續在維護正義的路上。
張譯塑造警察形象有血有肉
《狂飆》中的安欣失去親密戰友,失去青梅竹馬,但義無反顧,劇情將安欣設計為孤兒,未婚,無子,劇中也沒有出現過安欣的家,這個沒有軟肋的孤勇者斬斷自己所有的羈絆和黑暗死拼到底。
徐紀周導演表示,安欣的原型參考了很多一線民警,白發造型的靈感來自于劇組前期采訪中,發現一個廣東的政法干部,34歲頭發就全白了。安欣選擇與孟鈺分手的橋段,來自于徐紀周發現很多干警,他們的生活就是出現場和回家兩點一線,海南甚至有一位警察為了不耽誤工作,不讓自己有“軟肋”,選擇不成家,不結婚生子。
“我們在采訪中發現,黑惡勢力會利用執法者的所有軟肋,會利用你的社會外延,你的親友來攻擊、滲透、腐蝕。”徐紀周將安欣和高啟強設置成兩個極端的典型,高啟強是人情社會的代表,他在人情世故上非常練達,能夠洞悉人性的所有弱點,通過人性弱點把很多人拉下水。面對這樣強大的對手,就越發顯出安欣堅守初心的珍貴。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認為,正面角色的“好”容易單調,而《狂飆》中的安欣是一個有靈魂之光的角色,張譯的塑造使得這個角色非常豐富和立體,帶來了正面角色的全面超越,安欣對惡零容忍,他的銳氣和堅韌是對著黑惡勢力的,對老百姓他有發自骨子里的善良,劇情把安欣的善良表現得非常充分。“實際上,正是因為有無數像安欣這樣的基層警察的付出和犧牲,老百姓才能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徐紀周導演所說的《狂飆》大結局的‘慘勝’,或者說是險勝,就是現實主義的真實感。”
“戲癡”張頌文演技令人嘆服
《狂飆》收官夜,“張頌文演技封神”再度沖上熱搜榜。演好高啟強,“戲癡”張頌文確有過人之處。結尾一幕,死囚牢房,一段無聲的情緒戲,高啟強眼中含淚,喘息急促,胸腔劇烈起伏,幾秒鐘的鏡頭里沒有程式化的表演,只讓人覺得真實到有種直面死亡的窒息感。張頌文令人嘆服的表演與角色融為一體,完成了人物最后的弧光。
很多網友認為,《狂飆》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這部劇里展現的人物是多維度的,不僅讓反派有了腦子,還有了血肉。最初的高啟強是個市井小人物,張頌文臉上的“經歷”,就印著被歲月摩擦過的痕跡,體現著演員對生活有細致的觀察和理解,有扎實的生活經驗支撐,能讓觀眾隔著屏幕聞到角色身上的魚腥味。與很多程式化的表演不同,高啟強從魚販子變成大哥,并沒有變成“油膩大佬”,高啟強發家后,還保留著諸多“賣魚版高啟強”的慣性和痕跡,也就讓后來的劇情發展中,人物的惡呈現出多形態,使得人物最終的命運結局呈現出震撼人心的效果。
戴清認為,高啟強是一個時代典型的癥候樣本,一方面有時代光華,一方面有社會暗影。高啟強在社會的轉型過程中沒有走上正道,在命運的偶然性之下,還有必然,比如說他不能面對自己的責任、不能面對自己的過失,他每一次選擇都是充分利己的,一步步從搖擺游移到助紂為虐,到最后沒有回頭路,自己成為罪惡的淵藪,整個過程表現得特別細膩。“這樣一種以犯罪為起點的草根逆襲,最后一定是接受懲罰,這個人物有非常高的審美價值,但在現實生活中,即使是豐富性也不能改變他人性的罪惡。”
每個配角都把自己當成主角在演
作為群像劇,《狂飆》無論正反面角色都生動鮮活。劇中,老默的棒棒糖、陳書婷的“衣帶殺”、李響的保溫杯,都讓觀眾印象深刻,每個配角的表演都不是千人一面的模式化,演員也不是過場的工具人。很多演員在二度創作中填補細節“膩縫”,把生活的“毛邊”翻出了花。
談到《狂飆》的選角,導演徐紀周表示,選演員還是盡量選有閱歷的,張譯和張頌文都有生活閱歷和感悟,這兩個主角人物就像靶心,外圍一圈一圈的角色則像靶環一樣,表演風格要和人物氣質相契合。建組時,徐紀周和每個演員談過,發現大家都有表達欲。
在拍攝現場,徐紀周非常鼓勵演員的自由發揮,他希望每個演員都能對人物有自己的解讀,在喊“預備,開始”之后,他會把現場交給演員,“把世界給你,你是真實的,導演、編劇不存在了,讓演員在戲里真實的生活,而不是照著劇本變成一個背詞的機器。”
劇中,賈冰飾演的徐江在逃亡中有場打電話的戲。徐紀周說,這戲本來就是徐江打個電話就走了,賈冰拍戲時又加了一番兒,打完電話返回來掏錢,想了想又把錢裝兜里走了,把這個黑老大落魄后的摳搜勁詮釋得生動到位,“我覺得賈冰把自個特有的包袱都玩兒得很好。”
影評人譚飛認為,《狂飆》中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小特點,每個配角都在把自己當成主角在演,所有演員不管戲多戲少都在整個的氣場里,他們對生活的觀察是非常細致的,生活化和細節化才會讓人物有血有肉。
演技派坐穩熒屏“頂流”
如果說《狂飆》大獲成功帶來什么影響,可能就是讓演技派坐穩了熒屏“頂流”。
前幾年,為了博取關注度和話題度,頭部劇集通常都要起用“頂流”明星,后來演變為由流量明星搭配實力派演員的主演陣容。2023開年則讓人感到明顯的熒屏風氣之變,張譯、張頌文、張魯一、于和偉幾位來自“叔圈”的“頂流”一舉撐起了《狂飆》《三體》等開年大劇,此消彼長之間,是“流量”們的淡出。
《狂飆》《三體》都輻射到了一部分類型人群以外的觀眾,甚至平時不怎么看劇的人群。隨著《狂飆》成為開年爆款,越來越網友在呼吁,電視劇作品多選實力派,“那么多實力派演員,就是因為沒有人氣,片方擔心不賺錢就不愿意用,多少優秀的演員被埋沒。”
在流量當紅的時代,張頌文曾因沒有合適的角色而被300個劇組拒絕,如今因為在《狂飆》中的精彩表現牽動了億萬觀眾的復雜情緒而受到追捧。科幻題材的《三體》中,張魯一、于和偉以及林永健等中年演員,賦予了原著中作為推動情節的工具人們更鮮活豐富的血肉,軍人、警察和科學家的專業與職責被他們詮釋得既詼諧有趣又蕩氣回腸。不少原著黨表示,電視劇的部分改編內容超過預期,而這其中,演技派對人物的精準拿捏必不可少。
“叔圈”演員們的華麗轉身,不但凸顯出專業與閱歷的價值,還引發了網上一輪“叔圈考古”,好演員們過去的優秀作品被再度提及,大家發現這些演員生活閱歷的豐富才是互聯網上真正的話題富礦。“叔圈”演員通過好角色形成多元的作品,也不失為對欣賞水平的一次提升,使得觀眾的視角與審美隨之不斷“進化”。
上一篇:《狂飆》迎來大結局 全民追劇魅力何在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安欣、高啟強最后對話太催淚,《狂飆》大結局觀眾意猶未盡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邱偉昨晚,隨著最后兩集大結局的播出,《狂飆》在網友的
2023-02-02 15:52
原標題:《狂飆》迎來大結局(引題)全民追劇魅力何在(主題)新民晚報記者吳旭穎要說最近熱度最高的電視劇,非《狂飆》莫屬。昨晚,這部由徐
2023-02-02 15:39
原標題:產量高整體品質不高(引題)輕喜劇也救不了的“中年懸浮”(主題)記者 師文靜在熱度很高的科幻劇《三體》、刑偵劇《狂飆》的夾擊下
2023-02-02 15:42
原標題:上海歌劇院2023年演出季:歌劇經典煥新,愛讓冰雪消融(引題)《波西米亞人》《托斯卡》打頭陣(主題)解放日報記者吳桐最近,意大利
2023-02-02 14:54
原標題:《狂飆》上演大結局觀眾還想再看50集(引題)最后一“飆”意猶未盡(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邱偉昨晚,隨著最后兩集大結局的播出,《狂飆
2023-02-02 14:40
原標題:開年上演現象級“出圈”《狂飆》“狂飆”的背后中新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高凱)2月1日晚,39集掃黑除惡題材劇《狂飆》收官,開播以來一
2023-02-02 14:52
原標題:大唐遺寶在吉林展出:重現盛世燦爛文化中新網長春2月1日電(譚偉旗)彩繪釉陶騎馬女俑、“十四兩三分”墨書銀碗、三彩三足罐、彩繪打馬
2023-02-02 14:44
原標題:我們算了下,《狂飆》竟然怒刷了120條熱搜中新網2月2日電2023開年爆款劇《狂飆》2月1日晚迎來大結局。不過,《狂飆》的熱度并沒因劇情
2023-02-02 14:40
原標題:佛山元宵歡樂夜系列活動即將上演(引題)15場嶺南民俗活動“鬧”元宵(主題)羊城晚報訊記者景瑾瑾報道:2月1日,“最嶺南之佛山元宵
2023-02-02 13:36
原標題:營業性演出場次9400余場、票房收入3 78億元、觀演人數323 80萬……(引題)春節假期演出市場強勁復蘇(主題)姜琳琳中國文化報記者劉
2023-02-02 13:39
原標題:將一本書的表情進行到底何啟明《百手聯彈》是作家葉夢從1997年開始,歷經20年的一次文學創作實踐。她以散文的形式,為100位藝術家進行
2023-02-02 13:33
原標題:廣州再添一座新美術館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李巧蓉)經過四年的籌備和建設,2月1日,位于廣州番禺的“另一個美術館”正式開館,廣州
2023-02-02 13:49
原標題:描繪原生態傳統圖景,塵封數十年后——(引題)黃胄藏“樂亭皮影”炎黃藝術館首展(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廣燕半個多世紀以前的皮影從
2023-02-02 11:51
原標題:農民畫里寄鄉愁中國文化報駐江蘇記者王煒走進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冶山街道,農民畫之鄉的鄉親們正熱熱鬧鬧地忙年。六合農民畫非遺傳承
2023-02-02 11:32
原標題:圖片新聞春節期間,中國美術館以精心策劃的“美在致廣——全國小幅美術精品展”賀新春之禧。精品展展出了近600件征集作品,另有中國美
2023-02-02 11:45
原標題:非遺過大年:讓傳統節日過得生動中國文化報記者?王彬如果你幾年沒回家鄉,再回來,鄉愁中可能要夾雜一些游客心態了。這倒不是因看得
2023-02-02 11:39
原標題:張頌文、《孫子兵法》、江門街景……都被帶火啦!(引題)《狂飆》一路狂“飆”(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兔年剛到,電視劇《狂飆》
2023-02-02 11:45
原標題:電影“周邊產品”是門好生意嗎經濟日報記者姜天驕□隨著影視行業的快速發展,電影市場產業鏈不斷延長,基于熱門影片推出的衍生品逐步
2023-02-02 10:33
原標題:湖北陽新民俗文化鬧元宵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通訊員易相志2月1日,湖北省陽新縣舉辦“稚域之春”新春文化節活動,濃郁的地方民俗
2023-02-02 10:36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點亮元宵節夜空的花燈匠人元宵節(淄博花燈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元宵節前夕,記者來到山東淄博,走近傳統花燈制作
2023-02-02 10:54
原標題:東城增文化產業空間15萬平方米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瑤)近日,東城區召開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東城區高質
2023-02-02 10:42
原標題:新春惠民公益鑒寶活動開場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祺瑤)昨天,西城區琉璃廠文化街“萃珍齋”里,不少市民一大早就排起隊,帶著自己的“寶
2023-02-02 10:38
原標題:這個春節,我們一起看電影從大江南北電影院里人潮涌動,到一張張社交平臺上“曬”出的電影票根;從2023年春節檔創下影史春節檔票房第
2023-02-02 09:37
原標題:小而美盡精微(主題)——中國美術館千幅“小畫”迎春光(副題)聞逸方寸之間,能容寰宇萬象;咫尺之內,可收世間百態。癸卯新年之際
2023-02-02 09:46
原標題:北京751園區——(引題)工業遺址時尚氣息(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潘俊強走進北京751園區火車頭廣場,工業風與時尚感撲面而來。一列上世
2023-02-02 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