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河北廊坊、邢臺有序轉移蓄滯洪區群眾確保“吃好住好 人心穩定”

時間:2023-08-02 10:24:52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資料圖)

8月1日從河北省廊坊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為確保大清河、永定河行洪安全,廊坊市7月31日緊急部署開展蓄滯洪區群眾轉移安置工作,目前包括廣陽、安次、固安、永清、文安、霸州6縣(市、區)在內,全市已有19個鄉鎮、213個村街20余萬人完成有序轉移安置。邢臺市南和區兩次主動升級防汛應急響應,7月31日凌晨3時結合當地雨情汛情實際,啟動全市防汛Ⅰ級應急響應,截至7月31日18時,南和區已轉移9.37萬人,其中已啟用的7個安置點集中安置7209人,其他方式(投親靠友、就地避險等)轉移8.65萬人。

據廊坊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人員介紹,按照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7月30日《關于啟動防汛防臺風Ⅰ級響應的通知》要求,廊坊市立即成立由相關市領導為指揮長的前線指揮部,趕赴搶險救災現場,組織、指揮、協調、實施洪澇災害應急處置工作。7月31日發布永定河泛區啟用紅色預警,同時開展群眾轉移、安置點建設、隱患排查等工作。

邢臺市在轉移工作中要求“堅決果斷轉移所有涉險群眾,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努力將各類損失降到最低”,及時轉移蓄滯洪區人員,做到“應轉盡轉、早轉快轉,加強集中安置點保障,妥善安置群眾生活”。

“晚飯有肉、熱菜涼菜,有饅頭、面包,還有面片湯,吃住都挺好!”8月1日17時30分,記者在南和區宋璟學校集中安置點食堂里,看到來這里就餐的群眾多是老人、孩子和婦女,他們正有序排隊就餐。從南和區大郝村轉移來的78歲農民周柱云說,他們村臨河,是大陸澤蓄滯洪區,“7月30日晚上,河水還沒有漲上來,政府就讓我們連夜轉移過來,聽說天亮村里就進水了。感謝領導,我們在這里吃的、住的,都很滿意!”

宋璟學校集中安置點負責人盧晳介紹,安置點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按照有地住、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被蓋、有醫療救助、有心理輔導、有文體活動“八個有”標準,開展了“送圖書、送玩具、送戲曲、送電影、送輔導、送體檢”的“六送”活動,全面做好廣大轉移安置農民群眾后勤保供工作,確保“吃好住好 人心穩定”。

截至目前,河北蓄滯洪區轉移安置工作進展迅速、平穩有序,需要轉移人員全部完成有效安置,其中大部分群眾選擇投親靠友,其他人員均由地方政府統一組織,在集中安置點進行安置。目前,各集中安置點可滿足群眾基本生活需求。

連日來,廊坊大力組織巡堤查險隊伍,加強對堤頂、堤坡等點位,分組次、晝夜輪流開展拉網式巡查。對險工險段、穿堤建筑物等易出險區域,加派巡查人員、加密巡查頻次,開展24小時不間斷巡查,密切監視險情發展變化情況,確保堤防河道安全。目前邢臺市、縣、鄉、村四級防汛責任人全部在崗在位,嚴格履職盡責,堅決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全面做好受威脅群眾轉移避險工作,“確保每一名群眾都有熱飯、有熱水、有干凈衣服、有醫療救助、有安全住處。”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孫維福 李杰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