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河南淮濱:鄉村幫扶日記上的“蓮子經”

時間:2023-08-10 19:27:06    來源:中國農網    

“王書記,你看這是我今天摘的,咋樣?”8月9日,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谷堆鄉楊灣村蓮子加工廠門口,村民魏紅開著三輪車,滿載一車剛采摘的蓮蓬,喜笑顏開,用手抹了抹臉上的汗,就開始將蓮蓬從車上卸下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別看現在楊灣村村民干勁十足,這中間的轉變少了王重海,那都不成事。王重海是淮濱縣農業農村局駐楊灣村第一書記,本身是種植業管理股股長,又有著多年的種植管理經驗,對各種作物的生長環境和市場行情了如指掌。

“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鄉村要振興,發展產業是關鍵。”王重海從2023年1月10日正式當第一書記以來,每天都將自己的入戶走訪、心得體會寫在工作日志上,這是交接第一天王重海給自己定的目標。

“楊灣村位于淮河南岸,臨近白露河與兔子湖,淮河支流從楊灣村穿流而過,為楊灣村兩側的水田提供充足的水源。村里已有少量人種植蓮子,市場行情穩定,旱澇不怕,收入不錯。”日記本上記錄了王重海決定大力發展蓮子種植的原因。

想要說服村民發展蓮子產業,那可不是一件容易事。王重海是退伍軍人,身上有著軍人的韌勁和能吃苦的精神。王重海向村委了解了每個村民的情況,開始了入戶走訪。

年過七旬的村民王善國愛好抽煙,家里有30畝魚塘。得知這,王重海特意帶了包煙到王善國家里,“叔,抽根煙。咱敘會話。”王重海看似無意中講了自己的情況,“叔,你這魚塘收入咋樣?”

“哎,不行,一年收入剛夠吃。”抽著煙的王善國敞開了心扉。

“那不行,要想辦法。我老家也是谷堆的,我家人在家種的蓮蓬,每年從7月忙到10月,一畝地收入4000多,收入不錯哩。”聽到這,王善國來了興趣,向王重海了解了一上午。

就這樣,王重海一家一家入戶走訪,算收入,用本村蓮子種植戶呂憲法等人作例子,幾個月下來村民種植蓮子的面積由300畝發展到1100多畝。

“村民愿意種植蓮子,小販來采購,為啥不直接找采購商,中間小販的差價讓村民自己掙。”4月份,王重海就獨自一人去往全國最大的湘蓮生產集散基地——湖南省湘潭縣南部的花石鎮,其間,他聯系到了收購商,簽訂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合作協議。

“5月份加工廠就建好了,今年干蓮子一斤10.5元,一畝可收350斤到400斤,我今年種了30畝,收入十幾萬不成問題。”嘗到了甜頭的種植大戶任緒亮準備來年種植100畝,“老百姓現在有錢掙,心里干勁可大了。”

“那可不,我在這坐著分揀蓮子,吹著電扇,就幾個小時,收入就有50元呢。”60多歲的楊傳芳指了指外面負責采摘的工人,“他們一天5個多小時,也能收入100元,這在以前,做夢都不敢想。”

“現在農戶們實現了‘土地流轉穩賺’‘家門口打工好賺’的雙重收益,”翻開日志本,王重海又有了自己的工作打算,“2024年再引進2家企業,擴建加工廠2座,深挖蓮子出生年產業附加值。同時,力爭蓮子種植面積全覆蓋,主打‘蓮’品牌,建設‘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作者:趙麗華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范亞旭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