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陜西:農業生產托管“托”出新高度

時間:2022-03-31 16:56:35    來源:中國農網    

近期,正是陜西小麥春管和春玉米、大豆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面對分散生產的小農戶,針對去年秋播強秋淋導致小麥播種質量不高、三類弱苗近四成等問題,農民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農服公司發揮組織、技術、設備優勢,噴灌機械、拉桿噴霧器、無人植保機等先進機械設備一起上,全力以赴投入春管一線,生產托管服務在促弱苗轉壯苗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為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最早的省,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的大力支持下,陜西通過政策支持、資金補貼、服務主體培育壯大取得了新成效,農民合作社、農業服務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密切配合、緊密合作,陜西農業生產托管深受農民朋友歡迎、黨政領導重視、基層干部推崇,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

一、托管理念創新。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到“藏糧于服”,提高種糧效益,保障糧食安全。農民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服公司等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將分散在農戶手中的“地”和不同專家教授手里的“技”緊密融合,使“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融為一體,用“藏糧于服”增加播種面積、提高糧食單產、生產優質糧食,保障糧食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帶動小農戶步入了現代農業的發展軌道。同時,生產托管服務還解決了種地“兼業化”“老齡化”的問題,規避了土地流轉高地租導致的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及經營不善跑路等弊端,為解決撂荒地、低效果園整治復耕、旱地擴種復種問題提供了新的路徑選擇,有效破解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難題。

二、利益機制更新。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或農服企業共同為小農戶服務,形成“三位一體”的利益共同體。村集體經濟組織組織小農戶土地集中連片,與農民合作社或農服企業簽訂托管合同,實行保底分紅,夏季給農戶預分一半保底收入,年末再分配另一半保底收入和除去托管成本的盈余以及儲藏加工銷售等產后環節收益按比例二次分紅返還。

新的利益聯結機制,農戶實現了“一份地三份利”。一份土地保底收入,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打工做生意還有一份收入,加上托管溢出收益給農戶二次分紅返還。托管服務既不流轉土地又能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農民“省力省心省錢還賺錢”“種地打工兩不誤”“增產增收不丟地”。

村集體經濟組織增加了居間服務收入和面積增加的土地保底收入。村集體經濟組織組織農戶土地集中連片、巡田管理等居間服務,農民合作社或農服企業在托管合同中約定給村經濟組織土地保底10%左右的服務費;集中連片托管,機器開到地頭直接作業,不需要生產小路溝渠田坎等增加了集體所有的土地面積,部分農民外出打工撂荒的綹綹田都種上了,播種面積比農戶家庭承包土地面積增加10-20%,每畝保底收入500-1000元,村集體每年可以增收10-20萬。依托生產托管配套高標準農田建設,改一年一收為一年兩收,收入倍增,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找到了新路徑。陜西榆林市榆陽區補浪河鄉玉米托管生產成本下降10%,農民收入較全區高8個百分點,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獲得10%的居間服務費,實現小農戶、村集體、服務組織和政府多方共贏。

農民合作社或農服企業在托管服務中至少有4個盈利點。一是統一購買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量增價降,淡季購買還優惠,有的還返利,平均優惠10%以上。有的合作社與中化集團MAP等龍頭企業聯手,農資優惠、配套種植方案、免費測土配肥、信貸保險支持、訂單收糧。二是集中連片作業,耕種防收機械效率提高,精量播種施肥,收獲減少拋灑損耗,降本增益。三是使用新品種、新技術,專業人員耕種管理,產量增加,品質提升,售價提高,利潤15%以上。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優質小麥玉米,有的繁育良種,售價更高。陜西渭南市臨渭區糧食托管畝均成本下降60到100元、增產50到100公斤、收益增加100到200元。白水縣蘋果托管畝產增加19%,優果率增加16%,產值增加19%。四是產后烘干、儲運、加工,有的加工石磨面、掛面等增值產品,二產增收。另外,每年中央財政為生產托管安排專項資金50多億元,糧油作物全托管每畝有不超過補助100元的補貼,也是農民合作社或農服企業依靠服務獲取的收入。

三、服務模式翻新。托管服務將不同的組織形式、托管方式、運作模式合理組合,形成了不同的服務模式。

第一種,農服企業為引領,構建“3+1+1”服務站整鎮推進模式。中化現代農業(陜西)有限公司、渭南福康農服、金豐公社等一批龍頭企業發揮優勢,帶動合作社為農戶開展托管服務。中化農業把優秀的合作社作為合伙人,設立MAP鄉村星級服務站,以鄉鎮為單位將3家種植合作社、1家農機合作社、1家糧食集并主體連成利益共同體,形成服務農戶的“3+1+1”星級服務站機制。服務站把中化的良種、肥料、農藥、先進技術、數字農業系統和金融保險等成套技術方案,用于為農戶全托管服務。陜西大荔縣已掛牌30家MAP鄉村星級服務站,為11個鎮、120個村的15萬畝耕地提供現代農業綜合服務,聯農帶農近3500余戶,幫助小農戶提高綜合收益超過15%,農戶增收超過2400萬元。

第二種,村集體為主導,推進“1+1+N”整村托管模式。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激活了農村生產要素,組織農戶承包地集中連片整村托管。榆林市榆陽區在推進“一戶一田”和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建立“區鄉政府引導、村集體主導、農戶參與”的組織形式,形成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機專業合作社+全村農戶的“1+1+N”整村托管服務機制。目前該區補浪河鄉逐村全域推進玉米托管5.5萬畝,服務農戶4580戶,農戶畝均托管收入較土地流轉高出600元以上。

第三種,合作社為主體,形成“1+N”個“托管員”專業化服務模式。合作社以農戶為成員、熟悉農情、數量眾多、服務農民,特別是示范社凝聚力、帶動力、服務力較強,是當之無愧的托管服務主要力量。西安長豐農機合作社遴選種田能手、土專家、農機手和村干部共80多人的“托管員”隊伍,推行1個合作社+N個“托管員”服務機制。每個托管員負責300畝以上集中連片托管區域,工資與托管面積和服務質量掛鉤,并有加價不超過10%收購托管糧食、降價不超過10%收服務費的權限。2019年開始探索將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為“托管員”,與村集體簽訂“保底分紅”合同,每畝保底700元,盈余按四六分紅。托管服務實行良種、化肥、耕種、灌溉、防蟲、除草、防病、收割、糧食收購“九統一”,糧食產量、農民收入、農機效率、機手效益、科技水平、勞動生產率、水電設施利用率“七提高”,糧食成本、農資用量、機械成本、水電設施投入“四降低”,全托管服務6個鄉鎮120個村6000余農戶3萬畝耕地。

第四種,托管協會為依托,建立縣鎮村三級服務網絡果園托管模式。陜西渭南市白水縣成立果園托管協會,建立縣、鎮、村三級果園托管服務體系,形成“協會組織、主體服務、農戶受益”的果園托管機制。該協會已組織35家企業和合作社,對兜底貧困戶提供產供銷全托管服務,對缺技術少資金的貧困戶實行管、防、收和提供生產資料的半托管,對非貧困戶采用收費全托、半托和果品入股、售后付款及盈余分紅等方式托管。全縣果園托管7.1萬畝,涉及農戶1.4萬戶,畝均增收1500元以上。

第五種,聯合社為中心,建成“農技、農機、農資、農咨”4位1體全程托管模式。陜西合陽縣實施農民合作社升級、家庭農場提質、社會化服務組織孵育“三大工程”,多角度、全方位培育服務主體,功能優勢互補,解決“誰來服務”小農戶的問題。合陽一心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一對一用心服務”為宗旨,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6名教授、縣級農技站、植保站的技術團隊,與云天化、安徽司爾特、紅四方等知名農資企業合作,與惠達科技、農芯裝備聯手,全程、實時、可視作業質量監測,建成集“農技、農機、農資、農詢”4位1體的農服基地,形成“主體聯合、分區實施、縣域調度、全程托管”的服務模式,使托管服務更智慧、更精準、更有效。目前聯合社入社農機手、飛手154人,大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無人機等農機設備700多臺(套),已簽訂小麥全程托管服務合同6萬畝,每畝節本增效200元。

作者:陜西省農業農村廳 張旭鋒 庹書煒

標簽: 托管服務 集體經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