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的田野之間,一片繁忙景象。在小百戶鎮的田間地頭,人們弓著腰,一手拿著苗盤,一手定植細嫩的菜苗。每完成一片區域,田間的噴灌便隨之開啟,四濺的水霧在陽光的照射下,很是壯觀,這似乎也為忙碌的人們增添了幾分樂趣。
從田間地頭出發,從溫室大棚開始,陸良縣蔬菜產業一路走來,已經發展成為擁有設施基地12萬畝、露天基地6萬畝及水生蔬菜基地3萬畝,全年種植面積穩定在80萬畝(含復種),產量200萬噸、產值近50億元的縣域支柱產業。陸良縣也一舉成為云南乃至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
了解陸良蔬菜產業的人或許都清楚,這個重點縣名頭的背后,絕不是種植面積、產量、產值等幾個數據那么簡單,它既有陸良縣委、縣政府對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孜孜追求,還有種植企業、農民合作社、大戶等經營主體生態、綠色生產方式的執著。
科技加碼,用好每一滴水
祖祖輩輩陸良人對腳下的這片土地都有著同樣的認識:水豐沛、田肥沃,種啥都能成。或許正是這樣獨特的自然條件優勢,才成就了陸良蔬菜產業如今的飛速發展。不過,陸良人并沒有忘記自然恩賜的寶貴,他們在堅持種好每一棵蔬菜的同時,更加珍惜每一滴水。
菜田里,噴灌設施噴的水霧,滋潤著饑渴的菜苗;大棚中,水流在管道路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讓秧苗一次喝個飽……繪成了這個春天里最美的圖景。
云南沃坤農業負責人何耀霖告訴記者:“炒鐵村的這片種植基地是我們今年剛剛流轉過來的,現在整個噴灌設施已經全部建設完畢,包括泵房、蓄水池、主管道、支線管道、噴灌等,每畝投資大約在6000元。此外,我們還進行了技術優化,實現分區域控制,更精準高效,也更節水。”
與沃坤農業的露天基地不同,陸航蔬菜的智能溫室采用的是無土栽培技術,通過智能化水循環系統實現水的重復利用。負責人李偉林說:“雖然沒有具體測算過每一茬蔬菜的用水量,但是無土栽培技術的節水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智能化水循環系統會收集尾水并進行凈化,處理后的水配比營養液,再次進入循環。”
從規模化的露天基地,到現代化的智能溫室,再到蔬菜種植大戶,完善的設備施設和人們堅定的節水意識,讓流進陸良菜田里的每一滴水都發揮出了最大的價值。其實,在早2014年,陸良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便在全國層面開始先行先試,從根本上破解用水方式簡單粗放的問題。
現在,一項名為區域性收集種養循環一體化示范基地黑臭水體治理試驗正在進行。在陸良圣潔果蔬種植基地,田間的幾個不起眼的小池塘,卻藏著大學問。
基地負責人欒忠生指田埂之間的溝渠對記者說:“你看,這些溝渠主要用來收集雨水和生產廢水,經過管道排入過濾池,初步過濾后進入三級沉淀池,沉淀后再進入氧化塘,這些美人蕉和水葫蘆都有很強的凈化作用,最終產生的清水便可以作為生產用水,灌溉蔬菜。”
據了解,僅這一個試驗區每年可處理雨水和生產廢水7-8萬噸。
減肥控藥,守好綠色品質
菜心、芥藍、香蔥、香菜……每年,都有超過2000噸的新鮮蔬菜從位于陸良縣芳華鎮芳華村的陸良田園食品種植基地直供香港市場。據基地負責人者茂林介紹,這片基地是老基地了,產出的蔬菜直供香港已有10多年時間。香港蔬菜市場執行的農殘等質量標準更嚴格,倒逼種植端必須嚴控藥、肥的使用。
走進基地,田壟間的菜心郁郁蔥蔥,像是一幅春意濃濃的油畫。
者茂林一邊欣賞著自己的“作品”一邊跟記者說:“肥料的選用和科學使用很關鍵,很早以前用過一些低端的肥料,使用也不科學。很多人都覺得肥多菜就一定好,可是沒有替土壤考慮,時間一長就出現板結現象,菜就沒法種了。現在,基地一直在使用進口肥料,降低用肥量的同時,提升使用率。菜的品質還更好。”
一茬菜心周期在45-50天,基地每畝的用肥量在40-50公斤。當然,在農藥使用上,者茂林更加慎重。“在冬季,菜心多發霜霉病,我們主要以預防為主,過了這個節點,菜心的根莖壯了,抗病的能力就強了。”者茂林說,“我們的綠色品質是絕對有保障的。”
綠色、高端,近幾年似乎成了陸良蔬菜的代名詞。
陸良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楊玉良說,近年來,陸良把綠色、高端作為蔬菜產業主攻方向,對25萬畝產地環境質量進行整體監測評價,在全縣范圍篩選出綠色有機農業適宜區域,實行最的嚴格保護。此外,堅持推廣綠色化生產技術,實施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推廣綠色防控工作技術,保障最優質的生產環境,守好綠色品質。
陸良蔬菜綠色、高端的品質,不僅在于陸良縣對蔬菜產業發展精準定位與大力支持,還來源于每一個種植戶長期注重的每一個生產細節。
那一次經歷,何耀霖終身難忘。他告訴記者:“當時是出口新加坡的蔬菜,到達港口后進行農殘檢測,其中一項僅僅超標0.0012,整船的貨被就地銷毀。那是真的體會到了什么是心痛的感覺。不管是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我們都必須在生產端把好第一關。”
如今,在小百戶鎮炒鐵村的千畝蔬菜種植基地里,蟲情測報燈、殺蟲燈、黃籃板一應俱全,編織了一張立體防蟲網,大大減少了農藥使用量。何耀霖說:“菜的品質好,訂單自然不會少。現在訂單主要來自麥當勞和盒馬鮮生。”
變廢為寶,破解尾菜之困
快速發展的蔬菜產業在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采收、加工、銷售環節中尾菜處理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對尾菜經濟適用的處理技術,尾菜被隨意傾倒,堆積在田間地頭、鄉村道路旁,成為農村生態環境的新的污染源。在陸良縣蔬菜產業發展進程中,這一問題也無法回避。
據測算數據,陸良縣葉菜類蔬菜年產量約200萬噸,其中白菜、甘藍產生尾菜的比例為46.5% 、22.5%,其它品種大約在20%-60%不等,按平均比例24%估算,每年的尾菜產生量約48萬噸。
“既然無法回避,那就直面它,找到解決的辦法。”農業農村局市場與信息化科科長俞燕雄說,經過多年的實踐,目前,陸良縣已初步形成了以肥料利用為主要方向,飼料化、能源化利用為補充的綜合利用措施。直接還田、無害化還田、過腹還田總量超過20萬噸,資源化利用的也接近10萬噸。
走進陸良圣潔果蔬的有機肥加工車間,兩個工人正忙碌著處理已經堆成山的尾菜,一個工人駕駛著物料混合機先將尾菜進行粉碎,另一個工人不時地清理粉碎尾菜中的殘膜等雜物。粉碎完成后,這些尾菜將與粉碎好的秸稈、豬糞再次混合,添加菌種,然后開始對其發酵。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操作,28天后,尾菜秸稈生物有機肥就可以出廠了。
欒忠生說:“這個有機肥加工車間從2021年9月投產至今,已處理利用尾菜達到1.5萬噸,差不多每天都要加工處理掉100噸左右尾菜。不過,現在生產的生物有機肥也只能滿足公司自己的蔬菜種植地基使用。以后,擴大生產規模是必然的。”
與圣潔果蔬的有機肥加工車間相比,陸良中金環保科技不論是尾菜處理量,還是資源化利用技術,那絕對是一流的。公司總經理侯曉明介紹說,每年8月份是高峰期,日處理量2500噸。公司利用厭氧發酵工藝,尾菜發酵后產生沼氣、沼液、沼渣,沼氣用來提純生產生物天然氣,沼渣生產生物有機肥,沼液正在試驗無土栽培。
在公司的無土栽培試驗大棚里,番茄已經開出了黃色的小花。侯曉明說:“沼液經過稀釋、調配制成植物營養液,雖然成本比較高,但是效果不錯。相信一定會有好的市場前景。”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郜晉亮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2022-04-02 05:25
2022-04-02 05:41
2022-04-02 05:30
2022-04-02 05:34
2022-04-02 05:34
2022-04-02 05:32
2022-04-02 05:37
2022-04-02 05:27
2022-03-31 18:43
2022-03-31 18:47
2022-03-31 18:29
2022-03-31 18:36
2022-03-31 18:32
2022-03-31 18:30
2022-03-31 18:36
2022-03-31 18:31
唐朝歷史上資格最老的高級將領郭子儀,見證了整個唐玄宗、唐肅宗和唐代宗時代,兒媳是皇帝的女兒,自己更被皇帝稱為尚父,官兒算是做到了極
2022-03-28 16:48
安史之亂結束后,安祿山的地盤上崛起的三位節度使李寶臣、田承嗣和李懷仙,他們曾經是戰友,在安祿山和史思明麾下對抗中央,投降后成了同事
2022-03-28 16:48
根據《三國演義》里的描述,體現董卓的殘暴不止是他好色、奸淫宮女,而是他愛吃人肉,只要是被他發現有異心的官員,就當場殺掉,并飲其血食
2022-03-28 16:48
歇后語是我國民間流傳得最廣的傳統語言文化之一,它集詼諧幽默于一體,集中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才智。歇后語最大的特點是諧音、比喻
2022-03-28 16:48
四大名著中的歇后語,你值得擁有!歇后語是我國民間流傳得最廣的傳統語言文化之一,它集詼諧幽默于一體,集中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才智
2022-03-28 16:48
廈門海關統計,今年1-2月,福建省出口紡織服裝2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 9%。數據顯示,民營企業是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的主力軍。1-2月,福
2022-03-26 23:53
3月23日,深圳包子鋪老板12家店讓外賣小哥免費吃火上熱搜,網友紛紛點贊稱要多買包子支持老板。包子鋪老板陶先生回應稱,會把愛心舉措延續
2022-03-26 23:53
一心想著建樓改善村里條件,沒想到卻導致了村集體資產的流失……近日,面對前來回訪的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路南街道紀工委干部,原邵家村兩任
2022-03-26 23:53
3月18日,證監會公布2022年3月證券公司白名單,光大證券、中信證券、中原證券等27家證券公司在列。據悉,證監會對公司治理、合規風控有效的
2022-03-26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