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全球關注:重慶市武隆區廣坪村:昔日的“缺水村”終于不渴了

時間:2022-12-28 09:54:51    來源:中國農網    

今年7月以來,重慶市武隆區遭遇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旱情,部分溪溝斷流、山泉干涸,全區供水保障面臨嚴峻考驗。然而,鳳山街道廣坪村卻供水有序、保障有力,24小時自來水從未間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廣坪村共367戶、1498人,海拔從600余米到1400米左右,屬典型的喀斯特立體地形,“天天看烏江、年年缺水用”,是武隆區飲水最困難村之一。

這個曾以缺水出名的村為何不渴了?這受益于水利部實施的“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廣坪村農村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和管理項目,該項目通過實施規范化工程、創造使用新技術,破解了喀斯特地形飲水難、水質差問題。

2016年以來,水利部一直把幫扶的重慶市武隆區農村飲用水作為頭等大事,從人才、資金、技術、信息進行全方位支持,武隆區飲水最難的廣坪村成為“農村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和管理”試點村之一。

2022年,水利部將“廣坪村農村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和管理項目”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事項推進落實。通過建設標準化水廠以及科學管理運行,武隆區成功解決農村地區飲水“點多面廣管理難”等歷史難題,切實保障農村地區飲水安全。

“廣坪村農村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和管理項目”以“重慶市農村供水‘四管’示范工程”和“全國農村供水規范化水廠”為目標,采取兩個方式供水。一是水廠直供水,升級改造河心水廠,全新建成標準化水廠,對海拔1100米以下的311戶村民,通過“河心水廠+管網延伸”實現了水廠直接供水。二是積蓄式供水,對海拔在1100至1400米的火石壩組56戶村民采取“水源積蓄+超濾膜水質處理”,實現自來水入戶。三是智能化改造,建成集水源監控、水廠監控、管道供水、抄表收費等一體化的智慧供水平臺,實現了農村供水信息化建設跨越式發展。

針對喀斯特地形高山地區水量不穩定的情況,水利部組織專家,實地調研、反復論證,對水廠自然落差無法供水的問題,創新實施“雨水集蓄項目”,將雨水集蓄在山體中,通過地下管槽將水引入積水池,有效收集雨水,實現“雨季時蓄水、旱季可供水”。突破了水源難的關鍵性問題,解決了喀斯特地形的水源不保障問題。

針對農村供水普遍存在雨天水渾、菌落超標等問題,水利部邀請國內飲水安全領域專家,決定將目前最先進的超濾膜水處理技術在小型供水工程中試用,成功解決了小型集中和分散供水工程水質處理難的問題。同時,在清水池安裝液位裝置,根據用水量自動運行制水,從傳統的化學處理轉化物理處理,既保證了水質,也提高了水處理安全性。

河心水廠是廣坪村“農村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和管理項目”的重點,是重慶市武隆區第一個農村規范化水廠。在工作運行上,河心水廠實現自動化監控,對水質、水量、水位實行在線監測,對水源、水廠進行安保監控,自動化控制系統運行可靠。在水質檢測上,通過電子儀器檢測,水質報告自動顯示出廠水、末梢水水質達標情況。在管理規范上,河心水廠由武隆區水務公司負責運營,落實了三個責任和三項制度,取得了衛生許可證、取水許可證和健康證,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已有序開展。

作為武隆區第一個全面實現全智能化運行的水廠,河心水廠通過引入智能化水表和液位控制技術,建成集水源監控、水廠監控、管道供水、抄表與收費等業務為一體的農村智慧供水平臺,提高生產、供水、收費、管控管理精細化水平,實現了農村供水信息化建設跨越式發展。367戶全部安裝智能表,在農村供水的運行,通過管網延伸,廣坪村311戶實現了自來水入戶、24小時供水,用水戶均安裝智能水表,實現了手機查看、手機交費,也減少水廠收費運營成本。

通過“廣坪村農村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和管理項目”順利實施,廣坪村367戶村民自來水入戶率100%、自流供水入戶率100%,水質、水量、方便度和保證率4個指標實現大幅提升,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堅實的水利保障。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銳

標簽: 農村供水 供水工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