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博愛縣:看民俗鬧花燈濃濃年味迎新春

時間:2023-01-17 10:56:55    來源:    


(相關資料圖)

博愛縣:看民俗鬧花燈濃濃年味迎新春

琚姣姣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馮建偉

過了臘月二十三,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的大街小巷比往常增添了不少喜慶氣氛。博愛縣在加快經濟恢復、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著重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有序恢復,營造濃濃年味喜迎新春佳節。

在清化鎮鴻昌街道九街社區,居民們正在練習“耍老虎”和“舞龍燈”排練,雖是排練,已圍了不少群眾且不斷拍手較好。在清化鎮三街的非遺展示廳的小廣場前,在民音“老八板”的伴奏下,社區居民們在76歲的“魚拱蓮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申居貴的帶領下,正在熱火朝天的排練傳統舞蹈“魚拱蓮舞”。始創于清同治年間的舞蹈展現了魚在拱戲蓮、蚌在水中游、漁翁逗魚蚌的歡樂和諧場景。內容歡快、祥和的舞蹈,深受當地群眾喜愛,寄托了群眾期盼“五谷豐登、連年有余”的美好愿景,已經獲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據博愛縣志記載,清化三街的“魚拱蓮舞”曾在1924年應邀赴北平大柵欄參加演出,使用的道具軟魚、軟蚌、編鼓手板等道具樂器至今還保留在街道的非遺展覽館里。“今年春節期間,計劃參加5場廟會演出,還要參加市里文藝匯演。”申居貴說。

在清化鎮博藝面塑工作室里,孫倩文、孫寶林姐弟倆正在一絲不茍地捏生肖兔面塑。身后的展示柜里擺滿了各種題材的人物作品,既有傳統題材的三國人物、西游記師徒,還有現代題材的英雄人物,更有想象力豐富的科幻人物。這些面人都是姐弟倆的作品,每一個面人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零零后的孫寶林從小喜歡面塑藝術,6歲開始捏面人,今年24歲的姐姐也有十幾年的面塑學習經驗,他們在父親孫海軍的熏陶下,如今已經可以創作各種各樣的面塑作品。

“孩子們主要從事面塑創作,我來從事‘非遺’推廣。”已經是焦作市面塑非遺文化傳承人的孫海軍,根據多年實踐策劃編寫了《幼兒創意手工》,在縣文廣旅局是支持下今年寒假開展了“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很受學生們的歡迎。“春節后,活動要在多個校園展開。下一步還要跟國內的同行多進行交流,分享傳承方法,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博愛縣文化資源豐富,除了面塑文化,目前有省級、國家級非遺10個。今年,全縣拍攝制作了非遺展示短視頻30余部,涵蓋了美食、手工藝、絕活、武術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內容,春節前后通過市縣的百姓文化超市、縣融媒體中心等多家網絡平臺進行推送。除了非遺文化展示,縣里還結合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了“舞臺藝術送基層、送進村”演出活動,特別深入到偏遠的山區村,把優秀戲劇表演送到群眾中去。

博愛縣文廣旅局局長婁紫娟表示,今年春節,我們將進一步盤活非遺文化資源,組織開展“非遺傳承迎新春”“文化藝術送進村”“特色民俗賀新村”等系列文旅活動,讓年味兒更濃,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更強。

標簽: 取長補短 連年有余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