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全球快播:河南省李樓鎮:一位鄉間書畫家的紅火新年

時間:2023-01-21 20:58:32    來源:中國農網    

河南洛陽,鄉村書畫家肖青社在集市上擺攤,書寫新春對聯。 趙藝璇 攝

“帶魚便宜賣,最后一天不要錯過!”“土豬肉今天特價了啊!”臘月二十九,在結束了年前最后一場大集之后,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李樓鎮高村的景華市場依舊熱鬧。金黃的砂糖橘堆滿了三輪車后廂,大塊的豬頭肉被齊齊地擺在案板上,賣糖果堅果的攤位前站著走不動路的小女孩……商戶的吆喝聲混雜在人群與車流中,構成了中原鄉村地道的年味兒。

與周遭的嘈雜擁擠不同,在一處紅紅火火的對聯攤上,62歲的肖青社正在氣定神閑地看著自己剛寫好的對聯,像在欣賞一件稀有的藝術品。老肖是李樓鎮樓村人,今年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在這里擺攤賣對聯,上午這一會兒時間,就已經寫完了6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顧客在肖青社的攤位前選購對聯。 趙藝璇 攝

“好字!”聽到顧客的夸贊,老肖滿臉自豪。“我寫‘對子’并不在意賺錢多少,春節就是圖個熱鬧,鄉親們滿意了,我自己也開心!”在景華市場上寫了五六個春節,老肖收獲了很多老顧客,有的早早就預約好了定制對聯。在肖青社的工作臺上,一個布滿密密麻麻文字的小本子總能引起顧客注意,這是他精心準備的“對聯庫”。每年到了11月,老肖就開始在家琢磨更新對聯內容,給商戶的和給普通居民的要分開,每副的用詞用語不能重疊,只為了把最好的吉祥話送給父老鄉親。

能寫出一手好字的肖青社,當然也不是一時興起的業余選手。“我從1981年就開始寫毛筆字、畫國畫了!那時候流行畫老虎,現在更喜歡畫咱們的洛陽牡丹。”說起自己熱愛的書畫藝術,老肖神情飛揚。如今,他在自己家里成立了書畫工作室,在練習創作之余,也會給小朋友們上國畫啟蒙課。肖青社的兒子最近幾年也從外地回到家鄉,跟父親學起了畫畫,開了一家書畫裝裱店。父子倆構成了一條小小的“產業鏈”,用興趣愛好追求紅火生活。

顧客在等待肖青社寫“酉”字,祈福新春五谷豐登。 趙藝璇 攝

“叔!給我寫五個‘酉’字,我回家貼到水缸面缸上!”王師傅在附近經營著一家鹵肉店,趁著生意的空檔溜了出來,打斷了老肖的回憶。“我本來在網上買了對聯,但還是想讓肖叔寫幾個大字,不然總覺得少點啥。”雖然在十幾年前就離開山東老家定居洛陽,但王師傅還保留著家鄉過年“貼倒酉”的習俗,祈禱來年“越倒越有”、五谷豐登。

盡管如今印刷的對聯和福字花樣繁多、省事方便,但農村仍有很多人眷戀筆墨造就的書法作品。對于農家人來說,大門、影壁、院墻、廚灶要貼的春聯都各有講究,只有手寫字帖才能承載這份厚重的文化意涵。“墨字比金粉字賣得更好,這是咱們幾千年的文化傳統,什么時候都不會過時。”老肖說道。

臨近中午,肖青社的對聯攤又迎來了兩位客人,要買一副最大號的對聯貼在自家院門上。老肖鋪平大紅色的宣紙,用毛筆尖蘸一點金粉,下筆干脆利落,7個大字一氣呵成,又一份對未來的期盼落在了紙上,又一份紅火的對聯將迎來新年的春風。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見習記者 趙藝璇

標簽: 景華市場 五谷豐登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