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精彩看點:大班中秋教案社會 大班中秋教案語言(5篇)

時間:2023-03-25 08:51:56    來源:可圈可點組卷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大班中秋教案社會 大班中秋教案語言篇一

1、學習朗誦詩句,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2、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


(資料圖)

3、喜歡學習古詩。

1、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2、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一、引出古詩

師;小朋友們,誰會朗誦古詩,請你來為大家朗誦一首。

唐代的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首詩,其中有一首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千百年,你們想不想聽?

二.學習古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稱叫什么?作者是誰?

2.理解古詩

(1)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

教師解釋句中“疑”、“舉”的意思。

(2)說說自己聽了詩后有什么感覺?

(3)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抬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4)看圖片,想象詩中的意境,并說一說使人會想到故鄉的什么?

(5)遷移經驗,聯想中秋節的含義。

師:中秋節有什么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3、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古詩朗誦表演

請幼兒大膽地上臺朗誦古詩。

建議:

通過這節古詩欣賞教學,使幼兒對這古詩的意境有了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很快學會了這首古詩,建議如果配上ppt,效果會更好。

大班中秋教案社會 大班中秋教案語言篇二

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體驗分享祥和的歡樂。

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教學。

月餅,各種水果。

1、環境創設。和幼兒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月亮的傳說故事。

2、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和水果,師生一起品嘗。

4、請幼兒晚上與家人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并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5、談話:"我家怎樣過中秋"。把父母講的故事或詩歌告訴大家。還可開展想象性談話:"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戲:"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兒自愿分組,商討怎樣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員等)。制作道具,進行表演。其余幼兒當觀眾。互相輪換。

教學的開展,不僅讓幼兒了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大班中秋教案社會 大班中秋教案語言篇三

1、引發幼兒觀察月亮的興趣,培養細心、持久的觀察態度。

2、了解一些中秋節的習俗,以及月亮的圓缺變化。

3、積極主動的參加有關中秋節的教學。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教學。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1、收集月餅盒,布置中秋圓月及嫦娥跳舞的情節。

2、集中展示幼兒"月亮上面有些啥"的創作畫。

3、在教室中擺放月餅、柿子等時令食品,了解中秋習俗。

4、將幼兒"月亮變化圖"的觀察本,展示在墻面上三、家教指導:

1、請家長協助幼兒做好每晚觀察月亮及三天畫一次月亮圖,并寫上觀察日期的工作。

2、 請家長豐富幼兒有關中秋節的知識經驗,給幼兒講講月亮的傳說。

3、 請家長幫助收集月餅盒及攜帶各式月餅,積極配合幼兒園的教學工作。

科學區: 提供有關宇宙、太陽、行星等圖片,激發幼兒對天體宇宙的興趣。

數學區:提供月亮的變化圖以及不同大小的月亮拼圖。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在不斷的變化之中,而對于幼兒來說,它們能觀察到的變化必定是他們所感興趣的。新學期開學后,有些孩子長高了,有些孩子長胖了……天氣也開始變化了,秋風吹在身上感覺有些涼了,我們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也馬上要到了,這幾天食品店里的月餅銷售也旺了起來。月亮的變化孩子們好像并不熟悉,但它們卻很感興趣。

在情滿中秋這一主題中,我們和幼兒約好在晚上觀察月亮,畫畫月亮的變化圖,講講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發揮想象月亮上面到底有些啥?聽聽學前的故事情節,嘗嘗小朋友帶來的.不同風味的月餅,感受古人在中秋圓月時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心情。我們鼓勵孩子去發現和表現月亮的變化,鼓勵他們自己來做做與眾不同的月餅,充分發揮他們的觀察、思維、想象和創作,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大班中秋教案社會 大班中秋教案語言篇四

認識中秋節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 教學準備:

1.月餅圖片。

2.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播放月餅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教學。 問:你是怎么過中秋節的? 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么?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見到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么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5.聽故事《常娥奔月》。

品嘗月餅

大班中秋教案社會 大班中秋教案語言篇五

1、知道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2、積極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現自己在教學中的感受和體驗。

九月的教師節剛過,孩子們便告訴我:“老師馬上要過中秋節了”。孩子們積極的議論讓我們敏感的意識到幼兒對中秋節的興趣和關注。中秋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為了提高幼兒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就此,開展了“快樂的中秋”主題教學。

中秋夜

1、認識傳統節日中秋節,知道其來歷及有關習俗。

2、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和表現,體驗分享、合作的快樂。

1.有關月亮的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2.教學前與幼兒一起布置教學室,懸掛月亮變化圖。

3.幼兒與老師一起準備:月餅、水果、賀卡等。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圖:月球講講月亮的變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請小朋友講一講。欣賞《嫦娥奔月》的故事

看看講講《月亮燈籠》

3.人們怎樣過中秋。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在家里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的?

2)那你們還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相應資料:人們過中秋

4.吃月餅,共同分享快樂。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么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

3)幼兒欣賞童謠“中秋夜”,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