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老人與海》讀后感400字左右(五篇)

時間:2023-01-23 06:44:14    來源:可圈可點組卷    

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老人與海》讀后感400字左右篇一

一位老漁夫,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而劃到很遠的地方捕魚。在經過一番耐心的等待后,終于有一條大魚上鉤了,但魚卻不愿輕易放棄,與老漁夫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戰斗。魚一直拖拽著小船,想讓老漁夫知難而退。可漁夫卻死死拽住釣線。盡管釣線讓老漁夫的手抽了筋,磨得直流血,但卻從來沒有被放松過。終于,魚筋疲力盡,浮出了水面。可是老漁夫還來不及為剛才的勝利慶賀,新的挑戰者便到了。受傷的大馬林魚的血液彌漫在海水中,引來了無數的鯊魚,對漁夫的戰利品


(資料圖片)

發起了攻擊。老漁夫奮起反抗,但最終回到海灣時,大馬林魚早已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在岸邊精疲力竭地倒下了。

盡管老人最終失敗了,但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他勇于抗爭,堅強不屈,奮戰到了最后,保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有種著勝利者的風度,是精神上的強者。

雖然都是漁夫,但圣地亞哥卻與其他漁夫有著很大的不同。其他漁夫把捕魚作為改善生活的方式,他們將捕魚所得用來更新設備,靠捕魚掙錢。而圣地亞哥卻不同,他將捕魚手藝與自身身份,行為準則和自然法則完美結合在一起,將捕魚看做事業而非牟利手段,將魚看做對手和朋友。他尊重生命,在和男孩一起抓住一對金槍魚中的雌魚是,看到雄魚一直陪伴著雌魚而感到傷心難過,甚至還請求雌魚的原諒。在抓捕大馬林魚時,他將魚看做朋友和對手,不停的和魚聊天,還想象著魚的"感受。

讀完《老人與海》,我想起一部電影《完美風暴》。電影里,一艘漁船到遙遠的海外捕魚,三個月后,海面上生成了一個巨大的風暴,橫斷在他們和家鄉之間,他們本想等待風暴平息后回去,卻發現冰箱壞了。如果繼續等待,他們沒日沒夜三個月的成果便會消失殆盡,如果現在回去,便能在魚腐爛前回到家鄉。經過一番思忖,船員們決定冒險迎擊風暴。在后來的幾天里,他們面對著強勁的旋風和數十米高的巨浪,雖然最終他們沒能逃出風暴,全員喪生,但卻展現出無所畏懼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圣地亞哥英雄式的斗爭中所表現出的勇敢、頑強永遠激勵著我。

《老人與海》讀后感400字左右篇二

今年暑假,我讀了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讀了這本書在我心中留下的只有一個硬漢的形象。我第一次看這本書,對我的精神影響最大的一句話是``人可以被打敗,但不可以被打倒。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云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后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于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縱使老人頑固不化、愚蠢木鈍,但他的堅持贏過了波塞東的囂張。

轉而想到了自己,從小學畫畫不到一年,放棄了;想當律師,不到半年,喪氣了;想當作家,不到三個月,泄氣了。曾經許下那么多豪言壯志,就在絕壁前灰飛煙滅。畢竟是年輕啊,好奇而善變。這是對自己的安慰。并不是沒有堅持過,但那種枯燥與永無止境的等待是一枚細針,足以穿破一個鼓鼓的氣球。于是曾經那么多次,承受不住堅持換來的失敗,躲在瀑布里哭泣。縱使老人身處險境,但他的生存信念驅走了死神的垂顧。聽說除了教徒們,人是沒有太多信仰的。時間在句子后面劃上了一個巨大的叉子。

信仰可以是一個人,如同《幻城》;信仰亦可以是一句托付,如同母親對你的關照。我們曾有那么多的理想像吹泡泡一樣接連破滅,但仍剩下對生活與生命的信念。去相信吧,如同沒有被欺騙過一樣。

縱使老人一次次失敗,他從沒有絕望過,那份淡定,平息了一切波濤。

老漁夫,雖然老了,倒霉、失敗;但他仍舊堅持努力,而能在失敗的風度上贏得勝利。這部小說表現了一種奮斗的人生觀,即使面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勝利。也許結果是失敗的,但在奮斗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如何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老人與海》讀后感400字左右篇三

現代人因忙碌于社會的競爭與個人的生存,常常匱乏于與自然的和睦與親近。久而久之,自然在其心目中便成為滿足其欲望的攫取對象。當你偶爾發現那些人與自然和諧之美好故事時,或許能夠使你暫時忘卻那人欲橫流的現實社會和那滿目創痍的自然環境。今天在小學六年級的一節語文課堂上,我便深深地沉浸在那美好故事的陶醉之中,心靈如被清泉滌蕩過一般舒爽潤澤。

這篇題目為《老人與海鷗》的散文,如同它的作者一般默默無聞,但它所講述的故事卻能讓人釋放那難以抑制的強烈感情。

在你不經意中去閱讀這篇文字的時候,首先印入你眼簾的是那位普通的老人:“他的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的褪了色。”

顯然,這是一位普通到“褪色”的老人。我不知道這老人的來歷,也不知道他的生活狀態,但是,卻從他的形態和所用物品上,看到了他的生活色彩——一種“褪色”的簡單與樸素,或許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寂寞與清貧。他從二十多里以外的城郊步行來到這翠湖邊,不是為垂釣,也不是為散步,“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正是這個普通的老人,卻做著一件普通人未必能做的事。且看老人是如何為海鷗送餐的。

“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的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

讀到這里,使你不由的想到:仿佛老人不是在哺育一群野生的、自由的海鷗,而是在喂養一群家生的、籠養的鴿子。這些自由生長著的自然寵兒竟然能享受到只有籠中的家禽才有的人類的待遇。此時,他和它們之間的距離只有“一步”之遙。我不知道其中的一只海鷗是否曾經歷過來自人類殘忍獵手的攻擊與不懷好意的接近,但至少,那些能夠在老人身邊“起起落落”的海鷗,必定還信賴人類族群的善意與美好。看來,人性的美好不僅僅要聽憑人類自己的判定,還需要聽憑自然界與其共生的其他物類的判定才更為完整。

《老人與海》讀后感400字左右篇四

提到那種堅強執著,百折不撓,不管是妻離子散還是家財散盡:更或是身負重傷,眾叛親離。都可以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撐下去的硬漢,就不能不提這本《老人與海》。

在這本書中,海明威表現出了他對故事大局把握力和對細節高超的表現力。先是以幾句對話大致勾勒出老人的不幸境遇,為后來的出海做鋪墊。同時,也對老人這一生做了大概描述。讓我們初步認識了這一擁有高超捕魚技術和航海經歷卻生活困苦的故事主角。而在后來的出海歷程中,海明威將環境描寫運用得出神入化,描繪了海洋的博大,渲染了困難重重,危機四伏的氣氛。同時使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及部分語言描寫來對人物精心刻畫。以此突出這一故事的深刻內涵——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會被打敗。

我想如果上帝提前幾千年看到這句話,我估計他會毫不猶豫的敲下回車鍵,讓一場沒有諾亞的洪水蕩滌地球。執行毀滅。

仔細想想,生活中那些不會被打敗卻應該被毀滅的硬漢可不少。例如——權威。

那傳說中的金縷玉衣,帶來十億貸款。身世之謎,卻一直困擾著民眾。法國的那次大地震有多少鮮活的生命被權威所蒙蔽,因“在家愉快的品酒”而喪生?眾所周知,四大名著除《三國演義》外的作者一直都是個謎,版本不一,眾說紛紜。而在現今的教科書中,卻已是蓋棺定論。夏朝的建立者,亦是如此。老人從社會這個海洋里捕捉到了極大的一條魚,雖然有更多如方舟子一般的鯊魚被血腥味吸引。但權威這個老人卻永遠不會被毀滅,總能安然上岸,下次再來。

再想想,故宮的“撼祖國平安”仍如原樣,神奇的有關部門一直沒有出場,“研究研究”依然那么令人費解……

人類在上億年的.漫長進化史獲得了足夠的抗藥性,使得他如硬漢一般不會被打敗。這讓硬漢生存下來,也使得他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砰”的一聲槍響,海明威自己毀滅了自己,也留下了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走錯了路的硬漢,誰來毀滅?

在這個社會里,到底有多少不會被毀滅的老人?或者說,如何才能執行毀滅?

生存,還是毀滅是個問題。

《老人與海》讀后感400字左右篇五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位名叫圣地亞哥的花甲老人在出海84天無果后再次出海,捕獲了一只大馬林魚,在回歸中遭到鯊群的襲擊,老人趕走了所有鯊魚,可也只能帶著大馬林魚的骨架回到港口的故事。

掩卷深思,我心潮起伏。故事中的老人表現出自信、樂觀、勇敢、堅強的品質,讓我非常敬佩。

這是何等的堅持,讓老人經歷如此多的挫折之后,依然出海打漁;這是何等的毅力,讓老人與巨大的大馬林魚周旋數日;這是何等的勇氣,讓老人在饑餓的鯊魚群中保衛自己的成果。就是這一次次的打擊挫折,錘煉了老人錚錚鐵骨,造就了這個不敗的神話!

我還記得不久前,在手機上看到過類似的.一幕。那是一場拳擊比賽,有一位選手注定以失敗告終,他沒有力量還擊,可他寧可挨打也絕不投降。好一個圣地亞哥式的英雄!雖然表面上他們都失敗了,但他們在精神世界里無疑是強者。我仿佛聽到貝多芬的吶喊“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其實,勝利在他們眼里早已變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向著目標不斷奮進;重要的是面對,直面人生中的困難;重要的是挑戰,跌倒了就再爬起來。

人生不怕失敗,怕的是向失敗屈服,怕的是面對失敗的勇氣。林肯曾參加13次競選,12次都失敗,但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當選了美國總統。林肯的經歷告訴我們,不要畏懼夢想路上的絆腳石,要勇敢地克服它們,如果林肯不再努力,他就不會被我們所熟知,所欽佩。老人圣地哥也是一樣,如果他放棄出海,那么我們也許就看不到這個不敗的神話了。要知道,那些始終害怕失敗的人,永遠不可能獲得勝利。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逃避現在遇到的這些小小的困難呢?

人生原本就是充滿困難和挫折的,原本就是需要我們不停追求的,雖然這條路又長又艱難,但是我們只要能像圣地哥一樣,就永遠是一個勝利者。

我們不能因為屢次失敗就失去與困難斗爭的勇氣,因為我們需要守護我們的精神火種——不屈服、不放棄!

請記住那句至理名言:“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標簽: 老人與海 大馬林魚 圣地亞哥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