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場上的藍莓還是貴,不大敢敞開了吃。”上海的劉女士感嘆。
“我們2022年在云南蒙自雨過鋪鎮新建的600畝藍莓基地,今年產量要升四倍。”3月21日,“紅河上農”藍莓基地發起人孫波向拼多多“農云行動”負責人介紹。
兩種看似矛盾的聲音,折射出這種貴族小漿果迅猛發展卻依然供不應求的產業現狀和“江湖地位”。
(資料圖)
據網經社數字零售臺(DR.100EC.CN)獲悉,在云南,僅行業頭部企業之一佳沃的現代化藍莓基地就達到了8000畝。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云南全省藍莓種植面積約10萬畝,產量約4.5萬噸。“這兩年全國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還在增長,依然供不應求”,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的孫波做了個數據對比,“我國蘋果約7000萬畝,橘子約5000萬畝,藍莓種植面積全國只有六七十萬畝,供應一二線的消費者都不夠。”
▲云南的藍莓種植已進入農業3.0階段,一個高質量大棚的投入要6到10萬,基質栽培,全程標準化,保障藍莓甜、大、脆、硬。圖|馬斌
“我們正在推動更多藍莓供應鏈‘上云’,以數字化需求拉動數字化供給,助力國產藍莓逐步破圈成為國民漿果。”拼多多“農云行動”負責人表示,中國是一個巨型單一市場,作為全國最大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正在投入優勢資源,推動全國100個農產區更快“拼上云端”,打造更具韌性和競爭力的數字化農產帶,“經歷了十幾年迭代的云南藍莓,正處于產業本土化的突破期,我們希望助力產業打開一個持續增長的藍海市場。”
助每個想吃的人都吃得上藍莓
藍莓在全球的規模化栽培歷史僅有100多年,中國的規模化種植約始于2000年,頭幾年的總產量不過300噸。從秘魯、智利、美國等產地進口,成為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的重要途徑。
藍莓富含維生素和花青素,2017年國際糧農組織將其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被譽為“漿果之王”。營養雖好,但是貴、口感偏酸、個頭偏小,是多數消費者多年來對這種貴族水果形成的長期印象。
▲產地直發的新鮮果子口感上好。今年藍莓價格不菲,拼多多“農云行動”傾斜資源,助力消費者實現“藍莓自由”。圖|馬斌
近幾年,隨著新品種的引進和種植方式的改變,本土化種植的藍莓口感才逐漸變甜,個頭變大。但價格還是一如既往地高。3月20日,在昆明的商超里,果徑18毫米的藍莓,價格高達170元每公斤。
同一天,佳沃藍莓上了拼多多“百億補貼”。18毫米規格,官方補貼后一斤價格為70多元。當日,佳沃JOYVIO旗艦店就賣出了10萬元。“個頭超大,很甜、脆,價格比商超低”,一位消費者留言。
曾做過記者的老米,負責“紅河上農”藍莓基地的電商銷售。他的蜜悅旗艦店里,這幾天也已開始上商品鏈接。“隨著基地產量增加,我們會在微利的基礎上,盡最大可能開拓藍莓新市場”,老米表示。
“這才剛剛開始起量,真正爆發要在4月初,平臺會繼續對生鮮農產品保持零傭金,傾斜C位流量,激發潛在需求以擴大市場規模”,拼多多“農云行動”負責人分析稱,藍莓以往的銷售渠道絕大部分都走線下,身邊缺少大型商超和水果連鎖店的數億消費者,可能根本就接觸不到這種小眾精品水果。“一要買得到,二要買得起,產業端和平臺一起努力,最終希望能讓每個想吃藍莓的消費者,都能吃得上”。
農業3.0:強農業需要大市場
在種植端,這幾年藍莓正經歷著一場本土化狂飆。
2012年,佳沃收購青島的沃林藍莓基地時,種植的還是美國1950年代的品種,成熟期需要到6月,口感也并不適合中國消費者。“歐美的消費者覺得營養好就可以了,偏酸的他們還覺得營養好”,孫波這些年深耕藍莓行業,跟歐美藍莓科研人員和消費者打交道多,對此提出了自己的解釋。
中國科研界的介入要更早。1983年,吉林農業大學就率先在中國開展藍莓引種,1990年代又從美國、加拿大等引入70多個藍莓品種,并開始在北方推廣規模化種植。
云南的規模化種植稍晚。2002年,云南省農科院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引進88 個藍莓品種,篩選出13個優良品種,分別在早熟、中熟、晚熟產區推廣種植。研究所創造出藍莓組培一步成苗法,在提高質量和成活率的基礎上,將新苗的生根時間縮短了120天,推動藍莓云南產區駛上快車道。
即便如此,在蒙自草壩的佳沃藍莓基地管理員羅順銀的記憶中,十多年前,云南的藍莓很多“還是露天種植,風吹日曬,外加管理技術落后,種出的藍莓,也是口感偏酸、個頭偏小、硬度偏低”。
2015年左右,美國漿果品牌怡顆梅(Driscoll’s)開始在云南種植更適宜當地氣候的新品種,并根據中國市場進行了改良,藍莓變得更大更甜更脆。這進一步推動了國內藍莓企業的品種優化和規模化發展。同一年,佳沃集團和大型水果供應鏈企業鑫榮懋合并,并在云南成立與智利最大藍莓種植商合資的新公司。
▲位于云南蒙自的佳沃藍莓生產車間里,預冷、分揀、質檢、打包,標準化操作的工人也多是本地的熟手果農。圖|馬斌
看到藍莓產業對農民增收的重要作用,云南當地政府也積極支持推動藍莓產業的發展。2018年底,曾任蒙自鎮草坪壩鎮黨委書記的郭宇負責土地流轉,僅僅3個月,佳沃的藍莓基地就基本建成,趕上了當季的種植,在充分尊重村民權利的前提下,創造了土地流轉的“蒙自速度”。
在佳沃的藍莓基地里,氣溫、濕度、光照和水肥情況隨時都可通過智能大屏進行監測。從栽培、管護到采摘、分級,再到預冷、質檢、包裝,冷鏈運輸,一條現代化產業鏈已經形成。
“在‘農云行動’的支持下,我們今年在線上會重點開拓拼多多的市場,有平臺加持,更多消費者將能更方便更實惠地吃到佳沃藍莓”,佳沃電商負責人許威說。
從早期的土壤栽培到現在的水肥一體基質栽培,從小規模種植到現在動輒上千畝,伴隨著品種的不斷迭代,云南的藍莓產業已經走到了規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農業3.0階段。
“我們一進入就是基質栽培,配好比例的水肥,直接從管道被輸送到基質中”,農業技術出身的孫波,在“紅河上農”的基地里向“農云行動”專項小組邊演示進口的滴灌系統邊分析行業未來,“一盆藍莓的栽種成本大概60元,四年總收益能達到兩三百元,目前光靠線下市場體系,產業紅利期不會太久,要有更長期的持續發展,必須盡快開拓拼多多這些線上大市場”。
連接農戶:農業工人,也是未來種植戶
一個藍梅大棚的投資要六到十萬元不等,普通農戶可以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來參與種植。“比較可行的方式,是教會農民種植,采摘的果子又回收過來統一加工,保障品質。”
孫波讀大學時上過“柑橘院士”鄧秀新的課,想在農業上做更多探索。“我很愿意分享自己的水肥配方,讓每個農戶都能種得了藍莓”,他的話語間透露出理想情懷,“藍莓的水肥、管護,雖然已不是傳統農業上農民世代相傳的經驗技藝,但這些科學知識,一個高中生的化學和生物水平,已足以支撐其迅速學會。”
“和拼多多一樣,我也希望能把藍莓變成國民漿果”,孫波說完,頓了頓,又笑著補充,雖然現在看起來還不大可能,但更多農民能直接參與的話,總有一天能做到20元一斤。
對產地農民來說,眼下能分享藍莓產業收益的方式,主要還是兩種,土地流轉租金,以及在生產端的采摘、分揀、管護、車間加工和銷售環節的打包、物流等的務工收入。
蒙自草壩鎮舊能村婦聯主任張麗,把自己的土地都流轉給了佳沃,自己在照顧孩子讀書的同時,能經常到基地采摘。一天摘兩百多盒,一盒6到8毛錢,除了土地租金,她每天還能賺一百七八十元工錢。“1000多畝土地,配備600個工人。現代化的農業不是把農民淘汰掉”,張麗說。
▲在浙江嘉興塑膠廠務工的老張今年回到了老家,在現代化的藍莓基地里做起了采摘工。在一群女將里,他雖然手速慢一點,但顯得很突出。圖|馬斌
由于藍莓的采摘用工多,距離佳沃藍莓基地三四十公里的個舊市農民,也有組織地過來采藍莓。生于1973年的老張,本來和老婆一起在浙江嘉興的塑膠廠務工,今年訂單不穩定,做兩天休兩天,兩口子干脆回家來基地做了采摘工。“一天還只能摘個一百多盒,遠沒我老婆手快,但比在家里閑著強多了。”
老張也是拼多多資深消費者,經常在上面買日用品。雖然他從沒在上面買過藍莓,但說起自己采摘的這些優質藍莓能通過拼多多賣出去,他覺得挺高興,“因為感覺這個平臺對消費者還挺好的。”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讓經典獲得正本清源式的回歸與重塑◎郭小男《牡丹亭》是一部經幾百年數代人反復錘煉演繹的藝術作品。以昆曲為代表的中國戲曲劇種,對
2023-03-31 11:55
原標題:78歲香港歌手再“出道”(引題)?直播間成為港樂復興新舞臺(主題)文匯報記者衛中“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二十世紀80年代膾炙
2023-03-31 11:45
原標題:時過百年,復刻一出《霸王別姬》曹菲璐近日,央視戲曲頻道打造的戲曲節目《遇見當年》正式上線。節目用微電影的方式,將時鐘撥回1930
2023-03-31 11:39
原標題:相聲劇,是相聲還是劇?修雨薇“北京的魂兒,北京的范兒,北京的味兒,北京的孩兒。”大逗相聲的作品《同行的你》日前上演,引發對相
2023-03-31 11:45
原標題:去年上海網絡游戲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280億元,電競產業總產值269億元(引題)?爆款頻出,讓鮮活的中國故事奔赴世界舞臺(主題)文匯報
2023-03-31 11:43
原標題:全本牡丹亭得意處豈止愛情張之薇自2001年昆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之后,《牡丹亭》一劇幾
2023-03-31 10:33
原標題:張學友:人到60,不會退休中新網澳門3月31日電(記者張曦)在看自己出道以來的9次演唱會片段時,張學友輕輕擦拭眼角的淚,連連感嘆說:
2023-03-31 10:46
原標題:非遺傳承:新疆皮影“背后”有人中新網烏魯木齊3月31日電(潘琦)幾尺布,一盞燈,一個牛皮人兒,一副方言唱腔,上演人間萬事,調動千軍
2023-03-31 10:45
原標題:“北戲”師生集體吊唁孫毓敏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孫毓敏,3月28日因病離世,作為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名譽院
2023-03-31 10:51
原標題:馮小剛與“八公”有笑也有淚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3月29日,電影《忠犬八公》“我想陪在你身邊”主題首映禮在北京舉行,導演徐昂,監
2023-03-31 10:57
原標題: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舉辦人民日報上海3月30日電(記者曹玲娟)日前,第三十八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開幕。第三十八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2023-03-31 09:36
原標題:陳粒重啟“洄游”巡演5月來京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作為新一代唱作人和制作人,陳粒以個性化的創作演唱擁有不少歌迷。近日,出品方“
2023-03-31 08:54
原標題:劇中每兩分鐘穿插一個魔術(引題)?《我是哪吒》以童心再現英雄(主題)新華日報訊(記者周嫻)頭戴乾坤圈,臂繞混天綾,腳踏風火輪
2023-03-31 08:50
原標題:還原晚清北京文化空間李仁惠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日(1900年6月16日),大約巳時,位于前門大柵欄的老德記藥房起火,殃及了附近的正陽
2023-03-31 08:54
原標題:加入本土化處理,呈現中國式的深沉愛意和羈絆(引題)?中國版《忠犬八公》今日上映(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講述人與狗之間
2023-03-31 08:49
原標題:電影頻道佳片有約(引題)?《蜂鳥計劃》:瘋狂又冒險的創業之旅(主題)何映輝2009年夏天,一位叫丹·斯皮維的普通交易員,用辛苦籌
2023-03-31 08:34
原標題:北方昆曲劇院《人在草木間》講述動人故事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9日電(記者付裕)人間有情天地氣,草木無語蘊乾坤。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03-31 05:54
原標題:短視頻平臺整治演繹類作品違規最高無限期封禁賬號中新網3月30日電(中新財經記者吳濤)近期,網上部分劇情演繹類視頻作品網絡傳播過程中
2023-03-30 16:34
原標題:長沙的“書卷氣”愈發濃郁中國文化報駐湖南記者張玲3月24日至26日,第三十屆長沙圖書交易會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主會場和長沙市10個分會
2023-03-30 15:55
原標題:“北京榜樣”面人郎文 北京日報記者韓軒攝 北京日報記者方非可愛俏皮的“冰墩墩”“雪容融”,《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桀驁不馴的“黑眼
2023-03-30 14:55
原標題: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7名演員入圍終評3月30日,中國文聯、中國劇協、廣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行發布會,介紹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演
2023-03-30 14:39
原標題:《長沙夜生活》新陣容曝光(引題)周冬雨給王櫟鑫發“好人卡”(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電影《長沙夜生活》近日發布“長沙一夜”預告
2023-03-30 14:51
原標題:湖南桑植:(引題)“非遺+旅游”助推鄉村振興(主題)中國文化報駐湖南記者張玲通訊員王成均鄭秀近日,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中國工
2023-03-30 14:48
原標題: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近日,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京召開。經過項目匯報會、綜合評議
2023-03-30 09:51
原標題:中國國際時裝周:印花藝術的新時尚圖為中國國際時裝周“蝶影蟲蟲·東雅兒”時裝發布會。(許之豐)在蝶影蟲蟲的色彩世界里,每一種顏
2023-03-30 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