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世界快播:還原晚清北京文化空間

時間:2023-03-31 08:54:51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

原標題:還原晚清北京文化空間

李仁惠

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日(1900年6月16日),大約巳時,位于前門大柵欄的老德記藥房起火,殃及了附近的正陽門箭樓。此火由義和團所縱,居民試圖撲救,卻被阻止。七月,八國聯軍攻城,八月“天火自焚”,正陽門燒為灰燼。官員請命修復,慈禧批允。但正陽門的修復工程遭遇木材、輿論等重重困難,它的遭遇仿佛映射著清室的命運。昔日只向皇室開放的正陽門內城正門,在經歷磨難后,不再神圣化,清廷作為統治者樹立的權威漸漸減弱,民眾地位提升。《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間》以此為始。

幾年后,慈禧在與日本駐華大使夫人內田政子的一次交談中,了解到日本女學之盛,從此埋下了“振興女學”的種子。彼時,在“興女學”潮流之下的晚清社會中,涌現了許多女子學堂。初響名號的育女學堂和毓正女學堂沒能掀起什么水花,后來傳出宮廷將建設“毓坤總學會”的消息,卻又因幾起學生發動的社會事件不了了之。1905年,剛被任命為出洋考察憲政大臣的端方在覲見慈禧時,大力強調女學堂的重要性,正合慈禧心意。當時清廷想要參照日本的華族女學校開始籌辦皇族女學,名為“貴胄女學堂”。興建過程中有很多阻力,如張之洞等人的極力反對、鹿傳霖的奏章、社會輿論對于女學堂的置喙,慈禧幾次動搖。另外1907年秋瑾案件也成為了批評女子教育的借口。歷時數年,最終只以一個《奏定女學堂章程》慘淡收尾。

自上而下推動的建設工程則不全以失敗告終。端方作為出洋考察憲政大臣,在清廷的鼎力支持下,曾出訪選購了一些動物,參照西方動物園,打造了一個名為“萬牲園”的服務于上層統治者和文化人士的休憩空間。1907年,萬牲園開設。園內設立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茶館、餐廳、照相館等。根據端方的采購清單,動物園里有美國鱷魚、袋鼠、大象等,這些也是現在人們逛動物園普遍重點觀賞的動物;照相館不允許游客自帶相機入園,這條規定和當今的一些旅游景點“不允許自帶飲品”一樣,充滿了商業頭腦;另外還高價出售“博覽園二十四景”,聽起來像是今天意義上的明信片。對于游客的穿著和舉止,萬牲園也有一定的規定,在這里袒胸露背、大聲疾呼是不被允許的,如同參觀天主教堂不允許穿膝蓋以上的褲子一樣。這也揭示了晚清社會現代化的一隅。

除了實體意義上的文化空間外,以彭翼仲創辦的白話體報紙《京話日報》為例,此類報刊的出現創造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公共輿論空間。在報紙創辦之初,彭翼仲設立的目標讀者是一些度日艱難的人,并多次進行演說以宣揚其實際作用。報紙起初并不受歡迎,銷量低迷,但隨著慈禧的關注、外國使館對于北京報刊輿論的關注,漸漸有了名氣。報紙緊跟時事,開啟民智,引導輿論,還起到了監督社會輿論、促進公益事業、互通上下關系的作用。刊登于《京話日報》的“張傻子虐妓案”引用多個讀者來稿,采用群眾視角,舉報張傻子的罪行,并為受害者謀尋出路,募捐救助。“滿族婦女惠興興辦女學因經費短缺而自殺的案件”被《北京女報》的主筆人張毓書偶然看到,將此事改為白話文在《北京女報》發表,發起針對女學的籌款募捐活動。

與此同時,這些案件的警世意義也被各大名伶關注到,緊跟時事的新戲曲隨之興起。1914年,由“張傻子虐妓案”改編的戲曲《孽海波瀾》由梅蘭芳排演,自此出現了時事新戲的概念;“惠興自殺案”經由《北京女報》創辦人張展云等人的助推,找到了名伶田際云開演義務戲,編演《惠興女士傳》,義演得來的錢捐贈給經費不足的女學堂。女性教育得以推進,繼承了惠興的遺愿。此外,文學作品此起彼伏,刊登于《京話日報》上的兇殺懸案“春阿氏案”被改編為小說《春阿氏》,頗有現代偵探小說的意味,其中也蘊含了人們對司法系統的思考。

晚清北京的法制系統也可以在“前清尚書陳璧之侄陳繩被害案”中找到一些輪廓。此案在報紙上及時地公布進展,采用了大眾易于接受的方式,并有檔案、書信等作為輔助材料進行分析。從案件發生、嫌疑人初步鎖定、殺人證據比對、推翻供證、嫌疑人自證清白、多次審訊、更換律師到重新鎖定嫌疑人、處決主犯,歷經三年,經過兩級審判和二十四次公審才得以結案。此案結束后被改編為家庭政治劇,雖被禁演,但展現了晚清司法案件的審理全貌。

可以說,在晚清北京文化空間的設立中,各個社會群體都是推波助瀾的一員,包括,慈禧作為“統治者”的女性視角,清廷及官員的支持,報刊創立者、戲劇演員的啟蒙意識,文化人士的前仆后繼,民眾的積極互動……在整個過程中既有夭折,也有開創。從本書羅列的種種史料中可以看出,現代社會的雛形已基本顯現。近代意義上的公共空間在晚清北京的新戲劇、新式舞臺、新教育、新學堂、新公園、新報刊中得以窺見和探尋。回到今日,也許在北京城的咖啡館里喝美式、逛動物園、在故宮購買明信片的人們,又或是在微博上關注社會事件、看話劇、看以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讀偵探小說的人們,終有一日會與處于平行時空的晚清北京民眾交匯。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