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北京榜樣”面人郎

時間:2023-03-30 14:55:53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北京榜樣”面人郎


(資料圖片)

文/北京日報記者 韓軒 攝/北京日報記者 方非

可愛俏皮的“冰墩墩”“雪容融”,《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桀驁不馴的“黑眼圈”哪吒,又“燃”又帥的灌籃高手,讓人忍俊不禁的經典“葛優癱”……當這些活靈活現的經典形象,以“面塑”的形式在短視頻平臺上呈現,一大批網友被這項國家級非遺技藝打動,也讓制作它們的郎佳子彧成為擁有大量粉絲的非遺“網紅”。

郎佳子彧,圍繞在他身上的“標簽”和光環可不止這些:95后,北京“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北京大學碩士畢業生,參加過《最強大腦》,也曾為參與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外國元首展示面塑。今年初,他還榮獲了“2022北京榜樣”年榜人物。

“95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郎佳子彧自幼受家庭熏陶,三歲與父親郎志春學藝,至今逾20年,勵志傳播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傳統藝術。

搓、剪、壓、擠、挑、按、撥,20來分鐘,郎佳子彧一番熟練地操作,一個小巧精致的娃娃躍然掌上。

郎佳子彧將作品與自媒體相結合,通過直播講解,讓更多的人看到面塑這門老手藝的新玩法。

郎佳子彧的爺爺正是冰心曾拜訪并創作《“面人郎”訪問記》中的“面人郎”郎紹安,家庭的熏陶讓郎佳子彧四歲時就喜歡上捏面人,13歲就熟練掌握面塑技術。上大學以后,他把傳統技藝與時代熱點相結合,開始創作符合當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回應社會熱點事件,還做了一些公開課、公益活動。鑒于他用新形式展現老手藝,用年輕人的話語講好非遺故事,郎佳子彧成為了“2022北京榜樣”的年榜人物。

“我能獲得這個榮譽對我來說是挺大的鼓勵。也能看得出來國家對于從事傳統文化的年輕人非常鼓勵和支持。”郎佳子彧很謙虛,“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有了這樣的鼓勵,我更有動力去推廣傳統文化。”

榮獲“北京榜樣”以來,郎佳子彧一直在準備創作新的作品,不同于他攻讀藝術碩士研究生時創作的《火神祝融》,他在策劃創作更貼近普通大眾生活百態的作品,“我的爺爺做過老北京的三百六十行作品,我也想做一些符合當下社會環境、帶有人文關懷的作品。”郎佳子彧說,他在參與“2022北京榜樣”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各行各業的工作者,“他們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所以我也想通過作品聚焦普通人。”

用面塑呈現當代人,做起來沒有說得那么容易。“傳統面人的造型體系是根據傳統服飾來的,它造型的智慧也都在傳統服飾上面,說得簡單點,就相當于衣服樣式換了,制作的工序以及如何創作才能帶來美感的方式都改變了,這不是我能夠直接嫁接的。”郎佳子彧說,由于現代人的服飾和造型發生了變化,對面塑等審美的要求都與以往不同,他需要重新設計和建構符合現代審美的面塑。

和郎佳子彧聊天兒能明顯體會到,他很關注現代人的審美變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個人風格和大眾審美之間達到平衡。“我不僅僅是個藝術家,更是一個傳承人,它們有重合,但不完全相同。”這是郎佳子彧給自己的定位,“藝術家可以張揚自我,但傳承人從事的是一個處于瀕危狀態的藝術項目,需要通過我把這項手藝的魅力展現給更多人,這是傳承人的責任。”

因此,他不僅僅聚焦于制作面塑,還在推廣傳播上下了功夫。他有自己的工作室和推廣團隊,團隊的小伙伴們常常頭腦風暴,從如何確定新媒體運營的選題,到如何為入門的愛好者制定課程,從如何幫助學習者解決面塑材料來源,再到致力于相關文創的開發。讓面塑更便捷地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成為郎佳子彧最常思考的問題。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