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榜樣”面人郎
(資料圖片)
文/北京日報記者 韓軒 攝/北京日報記者 方非
可愛俏皮的“冰墩墩”“雪容融”,《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桀驁不馴的“黑眼圈”哪吒,又“燃”又帥的灌籃高手,讓人忍俊不禁的經典“葛優癱”……當這些活靈活現的經典形象,以“面塑”的形式在短視頻平臺上呈現,一大批網友被這項國家級非遺技藝打動,也讓制作它們的郎佳子彧成為擁有大量粉絲的非遺“網紅”。
郎佳子彧,圍繞在他身上的“標簽”和光環可不止這些:95后,北京“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北京大學碩士畢業生,參加過《最強大腦》,也曾為參與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外國元首展示面塑。今年初,他還榮獲了“2022北京榜樣”年榜人物。
“95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郎佳子彧自幼受家庭熏陶,三歲與父親郎志春學藝,至今逾20年,勵志傳播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傳統藝術。
搓、剪、壓、擠、挑、按、撥,20來分鐘,郎佳子彧一番熟練地操作,一個小巧精致的娃娃躍然掌上。
郎佳子彧將作品與自媒體相結合,通過直播講解,讓更多的人看到面塑這門老手藝的新玩法。
郎佳子彧的爺爺正是冰心曾拜訪并創作《“面人郎”訪問記》中的“面人郎”郎紹安,家庭的熏陶讓郎佳子彧四歲時就喜歡上捏面人,13歲就熟練掌握面塑技術。上大學以后,他把傳統技藝與時代熱點相結合,開始創作符合當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回應社會熱點事件,還做了一些公開課、公益活動。鑒于他用新形式展現老手藝,用年輕人的話語講好非遺故事,郎佳子彧成為了“2022北京榜樣”的年榜人物。
“我能獲得這個榮譽對我來說是挺大的鼓勵。也能看得出來國家對于從事傳統文化的年輕人非常鼓勵和支持。”郎佳子彧很謙虛,“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有了這樣的鼓勵,我更有動力去推廣傳統文化。”
榮獲“北京榜樣”以來,郎佳子彧一直在準備創作新的作品,不同于他攻讀藝術碩士研究生時創作的《火神祝融》,他在策劃創作更貼近普通大眾生活百態的作品,“我的爺爺做過老北京的三百六十行作品,我也想做一些符合當下社會環境、帶有人文關懷的作品。”郎佳子彧說,他在參與“2022北京榜樣”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各行各業的工作者,“他們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所以我也想通過作品聚焦普通人。”
用面塑呈現當代人,做起來沒有說得那么容易。“傳統面人的造型體系是根據傳統服飾來的,它造型的智慧也都在傳統服飾上面,說得簡單點,就相當于衣服樣式換了,制作的工序以及如何創作才能帶來美感的方式都改變了,這不是我能夠直接嫁接的。”郎佳子彧說,由于現代人的服飾和造型發生了變化,對面塑等審美的要求都與以往不同,他需要重新設計和建構符合現代審美的面塑。
和郎佳子彧聊天兒能明顯體會到,他很關注現代人的審美變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個人風格和大眾審美之間達到平衡。“我不僅僅是個藝術家,更是一個傳承人,它們有重合,但不完全相同。”這是郎佳子彧給自己的定位,“藝術家可以張揚自我,但傳承人從事的是一個處于瀕危狀態的藝術項目,需要通過我把這項手藝的魅力展現給更多人,這是傳承人的責任。”
因此,他不僅僅聚焦于制作面塑,還在推廣傳播上下了功夫。他有自己的工作室和推廣團隊,團隊的小伙伴們常常頭腦風暴,從如何確定新媒體運營的選題,到如何為入門的愛好者制定課程,從如何幫助學習者解決面塑材料來源,再到致力于相關文創的開發。讓面塑更便捷地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成為郎佳子彧最常思考的問題。
標簽:
上一篇:環球快看: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7名演員入圍終評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北京榜樣”面人郎文 北京日報記者韓軒攝 北京日報記者方非可愛俏皮的“冰墩墩”“雪容融”,《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桀驁不馴的“黑眼
2023-03-30 14:55
原標題: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7名演員入圍終評3月30日,中國文聯、中國劇協、廣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行發布會,介紹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演
2023-03-30 14:39
原標題:《長沙夜生活》新陣容曝光(引題)周冬雨給王櫟鑫發“好人卡”(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電影《長沙夜生活》近日發布“長沙一夜”預告
2023-03-30 14:51
原標題:湖南桑植:(引題)“非遺+旅游”助推鄉村振興(主題)中國文化報駐湖南記者張玲通訊員王成均鄭秀近日,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中國工
2023-03-30 14:48
原標題: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近日,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京召開。經過項目匯報會、綜合評議
2023-03-30 09:51
原標題:中國國際時裝周:印花藝術的新時尚圖為中國國際時裝周“蝶影蟲蟲·東雅兒”時裝發布會。(許之豐)在蝶影蟲蟲的色彩世界里,每一種顏
2023-03-30 09:44
原標題:“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對現代的啟迪”學術交流活動在國家圖書館舉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亮3月28日,“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
2023-03-30 09:52
原標題:《不止不休》熱映各方呼吁消除乙肝歧視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姬薇近日,由吉利德科學提供公益支持的電影《不止不休》正在全國熱映,影片
2023-03-30 09:52
原標題:首個郎窯主題大展集結百余件重器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誕生于康熙盛世的郎窯瓷是督陶官郎廷極主持燒造的瓷器,蜚聲海內外。3月28日
2023-03-30 09:39
原標題:國際最新研究:文藝復興“古典大師”油畫或加入蛋黃等蛋白質中新網北京3月29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
2023-03-30 08:44
原標題:中國動畫電影海外交流正當時今晚報記者丁曉晨2023年第12周電影周票房冠軍屬于一部海外引進的動畫片——《鈴芽之旅》。截至目前,該影
2023-03-30 08:44
原標題:維護保養結束,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開門迎客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李俊萱高倩就像汽車上路需要保養,舞臺也需要休養生息。每年初
2023-03-30 08:45
原標題:國寶畫重點丨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這座古港遺址里都有啥?八座形制各異的宋代碼頭兩艘宋代沉船數以噸計的瓷器殘片……溫州朔門古
2023-03-30 08:33
原標題:北京國際電影節時隔3年重回春天(主題)電影節于4月22日至4月29日舉辦?將組織九大主體板塊及相應活動(副題)北京青年報訊(記者肖揚
2023-03-30 08:48
原標題:《宇宙探索編輯部》4月1日公映(引題)楊皓宇和你“在宇宙盡頭交個朋友”(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宋說 “滿世界找外星人
2023-03-29 17:39
原標題:《回響》:故事的失調遮蔽了心靈的回響《回響》是馮小剛繼《北轍南轅》之后執導的第二部網劇,改編自作家東西的同名小說。該劇講述女
2023-03-29 15:40
原標題:國家級非遺潁上花鼓燈:淮河畔的“東方芭蕾”中新網安徽潁上3月29日電(劉浩張天峰)咚!咚!咚……近日,在安徽省潁上縣尤家花園,隨
2023-03-29 15:52
原標題: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實證中華文明起源和燦爛多元中新網北京3月28日電(記者應妮)從一百萬年前的湖北的“鄖縣人”3號頭骨,到
2023-03-29 14:44
原標題:《他是誰》:刑偵劇的又一次“狂飆”?3月中旬,張譯主演的《他是誰》和馮小剛執導的《回響》雙峰齊出,都是刑偵懸疑劇,卻各有千秋。
2023-03-29 14:53
原標題:“輝煌中軸”展覽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展這是3月27日拍攝的展出的永定門石匾。3月28日,北京首都博物館“輝煌中軸”展覽開展。展覽匯集全
2023-03-29 14:45
原標題:陜西寶雞一西周時期墓地發現大量東方文化因素中新網西安3月28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28日從寶雞市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在一西周時
2023-03-29 14:33
原標題:游戲音樂形式越來越豐富并隨著游戲“出海”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力(引題)上海如何培養出更多游戲音樂創作“黑馬”(主題)解放日報
2023-03-29 11:48
原標題:“折騰明星”還能救一下真人秀的人氣今年春天的綜藝節目,依舊以綜N代為主打,戀綜、慢綜藝、腦力競技、脫口秀、推理綜藝、音樂綜藝、技
2023-03-29 11:38
原標題:雜技魔術精品節目亮相濟南3月27日晚,在位于山東省濟南市的山東劇院,演員表演雜技節目《集體花盤》。3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
2023-03-29 10:54
原標題:莫把非遺當噱頭這兩年,借力各類短視頻平臺,非遺火了。非遺“出圈”是好事,但在“傳承發揚”和“商業價值”之間應該把握好一個度,
2023-03-29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