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古代火箭正是利用黑火藥發生化學反應時燃燒爆炸的原理來發射的,即借助火藥燃燒時產生的熱力變換為反作用的機械力來推動箭桿飛行,射向預定目標。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發明火箭最早的國家。中國古代火箭是在普通的箭桿上綁縛一個黑火藥筒,發射時,用藥線引燃火藥,火藥燃氣從尾部噴出,產生反作用力,推動火箭前進。北宋初已發明火藥箭。這類火藥箭,尚屬于初級火器,并非利用火藥燃燒噴氣推進的火箭,而是將火藥包綁在箭首,點燃火藥包外殼后,用弓弩發射,火藥引燃后,可縱火攻敵。
據《宋史·兵志》記載,宋太祖開寶三年(970年),“時兵部令史馮繼異等進火箭法,命試驗,且賜衣物束帛”。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神衛水軍隊長唐福獻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造船務匠項綰等獻海戰船式,各賜緡錢”。咸平五年(1002年)九月,“冀州團練使石普自言能為火球火箭,上召至便殿試之,與輔臣同觀焉”。北宋慶歷年間編纂的兵書《武經總要》具體描繪了早期火藥箭的形制。卷一二記載:“如短兵放火藥箭,則如樺皮羽,以火藥五兩貫鏃后,燔而發之。”卷一三記載:“火箭,施火藥于箭首,弓弩通用之,其傅藥輕重,以弓力為準。”這些用弓弩發射的火藥箭,與以往使用艾草、油脂、松脂等燃燒物的火箭不同,但尚未使用火捻,施放時需先點燃火藥包的外殼,射中目標后,待引燃火藥包內的火藥,然后引起猛烈的燃燒。《武經總要》卷一二還描繪了火藥鞭箭的圖像,火藥包綁縛在箭桿頭部附近。南宋時發明了反推力火箭,即將火藥筒綁在箭桿上,利用火藥燃燒氣產生的反作用力,推動火箭前進。據南宋楊萬里(1127-1206)所著《誠齋集》記載,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軍渡過長江,與南宋水軍戰于采石(今安徽馬鞍山市東岸),宋軍發射“霹靂炮”,擾亂金兵:“舟中忽發一霹靂炮。蓋以紙為之,而實之以石灰、硫黃。炮自空而下落水中,硫黃得水而火作,自水跳出,其聲如雷。紙裂而石灰散為煙霧,瞇其人馬之目,人物不相見。”這種炮利用火藥噴火的反推力將其送入空中,實際上是一種軍用火箭彈。元代已經淘汰了低效的火藥箭,直接使用反推力火箭作戰。據明抄本元末火器專著《克敵武略螢惑神機》卷三《遠攻火器》篇記載,元代的單飛大頭箭,用又粗又長的火藥筒點燃發射、可發射飛槍、飛刀與飛劍,射穿敵軍人馬。原文題:“用紙簡實以火藥,如火箭頭、長可七寸,粗可二寸。其法金鋒長五寸,闊一尺。或如劍形,或如刀形,或三棱如火箭頭,若槍形。光瑩芒利,通計連身重二斤有余。燃火發之,可去三百步,大隊齊沖之。賊中者,人馬皆倒,不獨穿而已。凡有枝材之物,皆可架放。飛槍、飛刀、飛劍三種飛器,其法即一大火箭。”火藥筒長22厘米、直徑6.2厘米,筒內裝有兩層火藥,中間用藥線相連,下層藥線外漏,總重1.19公斤。明代《武備志》卷一二六補繪了飛槍、飛刀、飛劍三種火箭的圖像。明代的單發火箭顯然屬于利用火藥燃燒產生的反推力的火箭,且在《武備志》中有圖文并茂的描繪。其制法是:以火藥筒做動力裝置,火藥筒帶引線,以箭桿作箭身,以箭頭為戰斗部,并涂毒藥,射程可達500步(約合775米,明代1步等于1.55米)。《武備志》明確記載,在制作火箭時,關鍵在于火藥包的線眼加工,用鐵桿打成優于用鉆鉆眼,線眼之正直和深淺與否直接影響火藥推力與箭桿飛行軌跡:“眼正則出之直,不正則出必斜;眼太深則后門泄火,眼太淺則出而無力。”元代和明代還相繼發明多火藥筒并聯火箭、有翼火箭、多級火箭、多發齊射火箭,用火箭筒、火箭柜定向齊射,大大提高了火箭的殺傷力和射程。
| 明代“火龍出水”復原圖
例如,“火龍出水”是明代發明的多級火箭,用于對敵船實施火攻。其制作方法是,用竹管做龍身,用木料做龍頭、龍尾,首尾兩側各裝一支火箭,龍腹內裝數支火箭。發射時,先點燃首尾火箭,推動火龍前進;首尾火箭將要燃盡時,引燃龍腹內的火箭,繼續射向目標。《火龍經》記載:“水戰,可離水三四尺,燃火,即飛水面二三里去遠,如火龍出于水面。簡藥將完,腹內火箭飛出,人船俱焚。”“一窩蜂”是元代發明的一種多發齊射火箭,明抄本元末火器專著《克敵武略螢惑神機》卷三《遠攻火器》稱之為“無敵一窩蜂火籠”,可同時發射20枚火箭,射程達四五百步(622~777.5米),水陸并用,勢如破竹,被視為“火器中第一器”。據《武備志》記載,明代“一窩蜂”增至32支火箭,箭鏃上涂射虎毒藥,各支火箭的藥線連在一根總線上,裝在一個木筒內,可防止被雨淋濕。作戰時,可架在車上發射,一車可架十幾筒,“總線一燃,眾矢齊發,勢若雷霆之擊,莫敢當其鋒者……力能貫革,可射三百余步(約合465米)。
| 明代“一窩蜂”復原圖
神火飛鴉是元代發明的一種多火藥筒并聯推進火箭,用于縱火攻敵。明抄本元末火器專著《克敵武略螢惑神機》卷八粗略描述:“用竹篾制造,形如飛鳥,兩旁為風翅,腹懸火藥,尾縛摧火。一遇大風,飛送入城中,火光蔽天,賊見而不亂者鮮矣,可乘亂攻之。”元代神火飛鴉用于掩護攻城。明代《武備志》卷一三一對神火飛鴉的制法做了更具體的描繪,飛鴉所縛火箭清晰可見:用細竹篾、細蘆管和棉紙做成烏鴉狀,腹內裝滿火藥,身下斜釘4支綁縛火藥筒的火箭。發射時,同時點燃4支火箭,可飛百余丈遠。明代神火飛鴉,不僅可用于陸戰燒營,而且可以用于水戰燒船;“臨用先燃起火,飛遠百余丈,將墜地,方著鴉身,火光遍野,對敵用之,在陸燒營,在水燒船,戰無不勝矣。”未完待續
| 編輯節選自《中國三十大發明》,華覺明 馮立昇 主編,游戰洪 作。本文謝絕轉載。文章配圖部分來源于網絡
標簽:
上一篇:世界快資訊丨這款口罩能堆肥?全球首款植物材料制造的可降解口罩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舞劇《五星出東方》“歸鄉”和田(主題)主創為當地演員進行教學指導(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3月12日至19日,由京新兩地聯合出
2023-03-17 11:45
原標題:“通草花女孩”王蘊玉:堅持熱愛終見花開前段時間,在江蘇揚州,95后女孩王蘊玉在網上火了。她用中藥材通草做出的花栩栩如生,讓人難
2023-03-17 11:49
原標題: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將于3月25日至26日在山西太原舉行3月17日,國家文物局召開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全國行業職業
2023-03-17 11:42
原標題: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在濟南開幕58部作品精彩上演3月16日,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在山東濟南開幕。開幕式后,全場觀眾共同觀看了由山東
2023-03-17 11:41
原標題:2022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3月1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22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
2023-03-17 11:36
原標題:《讀者》雜志250余幅精品插圖首展亮相在插畫中回味“心靈讀本”之美北京日報記者安旭東攝《讀者》雜志創辦于1981年,40余年來在海內外
2023-03-17 10:44
原標題:“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研討會在國博召開今天(3月16日),“盛世修典賡續文脈再鑄輝煌——‘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研討會”在
2023-03-17 08:39
原標題:山西垣曲發現金代墓葬為研究喪葬文化提供實物新證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山西垣曲新城鎮東峰山村金代墓葬發掘資料。墓中仿木
2023-03-17 08:48
原標題:銅俎豆夾長啥樣?千年巴文化亮相中國航海博物館由中國航海博物館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尋巴記: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系列展?
2023-03-17 08:36
原標題:曾出土“海量”秦簡湘西里耶古城遺址重啟考古勘探新華社長沙3月16日電(記者明星、張格)記者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里耶
2023-03-16 20:50
原標題:話劇《屈原》首演:彰顯楚文化之美“雖命運悲慘,然內心要高潔,品行不可低下……”新編歷史話劇《屈原》14日晚在武漢首演。該劇以“
2023-03-16 18:42
原標題:年輕人為何熱衷參加千年廟會喝彩聲此起彼伏,鑼鼓聲連綿不絕。“‘扶胥號’龍船朝王”正在廣州南海神廟古港碼頭進行巡游。闊別3年,千
2023-03-16 18:54
原標題: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有哪些考古新成果?專家解讀記者日前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獲悉,從2009年開始,兵馬俑一號坑
2023-03-16 18:41
原標題:為了另一種傳承,他將《帝后禮佛圖》“搬”回家中新網鄭州3月16日電作者王宇肅穆威儀的“皇帝”,端莊華貴的“皇后”,儀態雍雅的貴族
2023-03-16 15:34
原標題:《龍馬精神》發布新預告(引題)?一人一馬闖片場(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由楊子編劇執導,成龍、劉浩存、郭麒麟領銜主演的電影《龍
2023-03-16 15:54
原標題:《雷霆沙贊!眾神之怒》中美同映北京晚報訊(記者王金躍)由新線影片公司出品的最新DC超級英雄電影《雷霆沙贊!眾神之怒》明日中美同
2023-03-16 15:55
原標題:融入新疆多種民族音樂特征“新疆花兒”別樣紅中新網烏魯木齊3月16日電(左丹丹)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在烏魯木齊市米東區王秀芳的花兒小
2023-03-16 15:34
原標題:54歲外賣大叔靠寫詩火了(主題)詩集《趕時間的人》記錄王計兵14年打工歲月(副題)北京晚報記者路艷霞54歲外賣大叔王計兵近日出版了
2023-03-16 15:38
原標題:《雷霆沙贊!眾神之怒》中國首映扎克瑞爆料劉玉玲是“吃貨”3月15日,超級英雄電影《雷霆沙贊!眾神之怒》在京舉辦首映活動,影片主演
2023-03-16 14:40
原標題:電影《龍馬精神》發布“保馬行動”預告(主題)小馬赤兔智“救”成龍(副題)山西晚報記者范璐由楊子編劇、執導,成龍、劉浩存、郭麒
2023-03-16 14:42
原標題:為了查謠辟謠,踏上漫漫追蹤路(引題)?《保你平安》被評為現代武俠片(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大鵬執導的電影《保你平安》上映6天,
2023-03-16 14:52
原標題:用電視機接收宇宙信號?(主題)《宇宙探索編輯部》新預告逗樂你(副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由王紅衛、郭帆監制,孔大山執導,楊皓宇、
2023-03-16 14:34
原標題:導演饒曉志透露《無名之輩2》故事發生在義烏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在本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上,導演饒曉志透露,電影《無名之輩2》已經進入
2023-03-16 14:32
原標題:正視“孔乙己文學”背后的焦慮“學歷不但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臺,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近日,一句“失意書生”的獨白登
2023-03-16 13:40
原標題:《殺死馬克吐溫》5月來津演出今晚報訊(記者王洋)記者自北方演藝集團獲悉,5月7日,燒腦懸疑話劇《殺死馬克吐溫》將在津灣大劇院上演
2023-03-16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