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輕人為何熱衷參加千年廟會
喝彩聲此起彼伏,鑼鼓聲連綿不絕。“‘扶胥號’龍船朝王”正在廣州南海神廟古港碼頭進行巡游。闊別3年,千年廟會“波羅誕”于日前重啟。
“龍船朝王”是黃埔龍舟文化里最具特色的一個習俗。每年端午節前,黃埔各村落就會把本村的龍舟都劃到南海神廟,將龍頭、龍尾及船上的裝飾都卸下來,抬到南海神廟里敬奉。為迎接“波羅誕”,今年特地將這項民俗活動提前舉辦。
(相關資料圖)
在人潮人海中,不少年輕人穿上漢服,加入了祈福游覽的隊伍,專程打卡“扶胥號”新龍船。他們覺得,穿越千年再現“祭海祈福”,這種沉浸式的體驗太有意思了。
“波羅誕”見證了廣州海上貿易的長盛不衰
“香火萬家市,煙花二月時。居人空巷出,去賽海神祠。”“波羅誕”起源于何時,于今已難考證,但其盛況卻可以在南宋人劉克莊的《即事》詩中窺見端倪。據史料記載,扶胥港在唐代就是廣州的外港,海上交通貿易的門戶,航線至波斯灣、大食國,再向西達東非、紅海,是當時世界最長的“廣州通海夷道”,“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每逢從扶胥古港出海,船上的人會先到南海神廟祭祀,祈求“海不揚波”。至今,“波羅誕”廟會已延續千年,是廣州乃至珠三角地區最古老、最盛大、最具影響力的民間廟會,也是現今全國唯一紀念“海神”的活動。
波羅雞、波羅粽、舞獅子、演大戲、燒花炮……“波羅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彰顯廣府文化底蘊最鮮亮的名片之一,也是廣州航海貿易長盛不衰的重要見證。今年的“波羅誕”廟會,不僅保留原汁原味的“民俗味”“非遺味”,還深度融入“海絲味”特色展演。“海絲盛會”“非遺華彩”“五子朝王”“‘扶胥號’龍船朝王”“章丘詩會”“尋味廟會”……12項主題活動輪番登場。據了解,“波羅誕”廟會3天共接待游客近22萬人次。其中“正誕日”恰逢周末,客流量超14萬人次,為周邊帶來至少1200萬元的消費收入。
“扶胥號”龍船的非遺含量
“‘扶胥號’龍船朝王”活動是今年“波羅誕”的新看點。本次“扶胥號”龍船的龍頭與龍尾由廣州市黃埔區龍舟文化傳承協會會長張偉潮親手制作。2020年,廣州市黃埔區“龍舟龍頭、龍尾制作技藝”成功申遺,張偉潮成為這項非遺項目的傳承人。第24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在以中國的24個節氣串起的倒計時環節中,極具中國傳統特色的“龍頭”帶著水花躍出水面,正是張偉潮的作品。
龍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不同地方對龍有不一樣的表現方式。此前,張偉潮在“扶胥號”的制作中查閱了很多歷史資料,借鑒了黃埔各村落的文化元素。在他看來,這條龍船不是代表某一村一社,而是代表整個黃埔的龍舟文化。他在創作“扶胥號”的龍頭時,參考了南海神廟的典籍傳說。他介紹,南海神祝融既是火神又是水神,因此龍頭上紅色和火焰紋飾的元素就比較多,在中國傳統上稱作“祥云紋”。
張偉潮說,龍頭作為龍舟上最能體現各村歷史傳承的靈魂所在,需要經過選材、設計、開坯、雕刻、打磨、上漆等十幾道繁瑣工序,才能成型。從汽修專業老師轉型成龍頭制作人,張偉潮用了7年的時間深入學習掌握各村龍頭的特點。
接下來,“扶胥號”不僅將在端午龍舟節等民俗活動中頻頻亮相,還會成為許多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活動載體。張偉潮表示,要讓更多年輕人能夠近距離感受黃埔龍舟文化,讓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穿著漢服的年輕人熱衷打卡千年廟會
“由于加入了很多青春的元素,整個廟會‘活’了起來。”廣東工業大學學生田函諾說,通過此次逛“波羅誕”廟會,自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新認識,“傳統文化的呈現需融入更多人情味,既要關注物的保護,也要講好非遺故事,把文脈一代代傳承下去。”參加完“波羅誕”的直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生江沿科有了更深的使命感,“我們要做一名實踐者,將黃埔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傳遞給更多人。”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王夢玲在黃埔區上學3年了,其間她見識過這里許多古韻風光,她表示今年第一次參加“波羅誕”廟會,盛大的場面令她十分震撼,也許這就是千年民俗的非凡魅力。
來自美國的科林·富勒現居住在廣州市黃埔區,這是他第一次逛“波羅誕”廟會。“我原以為波羅雞是可以吃的,結果發現它原來是一件手藝精湛、顏色鮮亮的工藝品。”科林說,波羅雞的傳說令他大開眼界。當天,他特意帶上一雙兒女,希望他們都能深入了解嶺南的民俗文化。
當天的直播主持人劉泳希帶領網友沉浸式體驗了“波羅誕”廟會的美食樣貌及嶺南民俗文化表演。之前她對黃埔的印象,就是“現代化”市區,但這次在“波羅誕”廟會上,她感受到了“現代化”下的濃厚古韻。“不斷挖掘‘波羅誕’背后的淵源和歷史,這個過程令我驚訝不已、感動萬分。”孫林碩則是通過鏡頭,捕捉到當地人淳樸的信仰和滿滿的儀式感。她說,傳統與現代相交織,構成了具有深厚歷史積淀而又嶄新的黃埔。
作為土生土長的廣東人,邱湛富第一次了解波羅雞的制作工序,還與這項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對話。他說,看到古樹古塔古村落,濃郁的嶺南氣息撲面而來,仿佛是一個現代與傳統只有一墻之隔的地方,我深深地愛上了這里。
現場,非遺節目展演讓本土非遺“熱起來了”。黃埔區十幾個村的獅隊、貔貅隊精彩上演了“獅王爭霸”。
“舞獅表演形式多樣,既有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又有走梅花樁之類的高難度動作。突出展現了獅子外出覓食的過程中,穿過山河湖泊,奮勇爭先的醒獅精神,展示了中國人一貫的進取精神。”廣州市龍獅協會常務副會長龔桂冬表示,當天參與表演的17支隊伍中,有15支來自黃埔區的各個街鎮,不少表演還融入現代元素和故事情節,觀眾一看就懂,兼具觀賞性和趣味性。各個街鎮村社對于非遺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可謂“系出同源、各有闡發”。
“演員們經過了刻苦訓練,表現很好,傳遞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參與當天表演的貔貅廣州市代表性傳承人吳煥東表示,貔貅舞在村里一直傳承得很好,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許多孩子都很喜歡,放了學就開始訓練。平時,吳煥東在當地中小學設立關于貔貅的第二課堂。他希望從小培養孩子,訓練技術功底,讓貔貅舞能發揚光大。
同樣的,張偉潮每周也會到小學學校開展“非遺”特色課堂,讓更多孩子體驗本土的龍舟文化。他說,新生代一出生就處于城市文明,很難理解村落一些傳統文化的形成。張偉潮希望有更多人能夠傳承黃埔的龍舟文化,這個名為“扶胥”的龍頭,正是他的初心所在——通過這個龍頭,承載更多傳統龍舟和傳統習俗的研究成果。
“波羅誕”特別熱鬧,但熱鬧過后,中國傳統文化應該怎么傳承下去?這需要好好思考。廣州海事博物館館長王芳認為,做傳統文化的展覽,觀眾不只是旁觀者,更應該是參與者。
“南海神廟還有很多歷史名人、文人墨客的故事,值得去系統性地發挖掘和梳理,這里是傳承傳統文化的絕佳土壤。”王芳說,南海神廟的浴日亭不再只是供市民游客參觀游覽的建筑,而是借由其與蘇軾之間的故事,通過戲劇這樣的方式讓群眾深度參與,這是廣州海事博物館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的創新舉措。王芳嘗試通過教育戲劇工作坊打造研學品牌,在暑假期間推出學生團、親子團,邀請更多孩子來感受傳統文化,在他們心中播下一粒傳承傳統文化的種子。
為什么叫“非遺”?“非遺”意味著它已經在當今社會慢慢消失。像張偉潮一樣的傳承人,都希望通過“非遺”工作,讓這些即將消失的千年民俗、傳統工藝在新的環境、以新的方式重新生長,傳下去。
(記者 林潔)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話劇《屈原》首演:彰顯楚文化之美“雖命運悲慘,然內心要高潔,品行不可低下……”新編歷史話劇《屈原》14日晚在武漢首演。該劇以“
2023-03-16 18:42
原標題:年輕人為何熱衷參加千年廟會喝彩聲此起彼伏,鑼鼓聲連綿不絕。“‘扶胥號’龍船朝王”正在廣州南海神廟古港碼頭進行巡游。闊別3年,千
2023-03-16 18:54
原標題: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有哪些考古新成果?專家解讀記者日前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獲悉,從2009年開始,兵馬俑一號坑
2023-03-16 18:41
原標題:為了另一種傳承,他將《帝后禮佛圖》“搬”回家中新網鄭州3月16日電作者王宇肅穆威儀的“皇帝”,端莊華貴的“皇后”,儀態雍雅的貴族
2023-03-16 15:34
原標題:《龍馬精神》發布新預告(引題)?一人一馬闖片場(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由楊子編劇執導,成龍、劉浩存、郭麒麟領銜主演的電影《龍
2023-03-16 15:54
原標題:《雷霆沙贊!眾神之怒》中美同映北京晚報訊(記者王金躍)由新線影片公司出品的最新DC超級英雄電影《雷霆沙贊!眾神之怒》明日中美同
2023-03-16 15:55
原標題:融入新疆多種民族音樂特征“新疆花兒”別樣紅中新網烏魯木齊3月16日電(左丹丹)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在烏魯木齊市米東區王秀芳的花兒小
2023-03-16 15:34
原標題:54歲外賣大叔靠寫詩火了(主題)詩集《趕時間的人》記錄王計兵14年打工歲月(副題)北京晚報記者路艷霞54歲外賣大叔王計兵近日出版了
2023-03-16 15:38
原標題:《雷霆沙贊!眾神之怒》中國首映扎克瑞爆料劉玉玲是“吃貨”3月15日,超級英雄電影《雷霆沙贊!眾神之怒》在京舉辦首映活動,影片主演
2023-03-16 14:40
原標題:電影《龍馬精神》發布“保馬行動”預告(主題)小馬赤兔智“救”成龍(副題)山西晚報記者范璐由楊子編劇、執導,成龍、劉浩存、郭麒
2023-03-16 14:42
原標題:為了查謠辟謠,踏上漫漫追蹤路(引題)?《保你平安》被評為現代武俠片(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大鵬執導的電影《保你平安》上映6天,
2023-03-16 14:52
原標題:用電視機接收宇宙信號?(主題)《宇宙探索編輯部》新預告逗樂你(副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由王紅衛、郭帆監制,孔大山執導,楊皓宇、
2023-03-16 14:34
原標題:導演饒曉志透露《無名之輩2》故事發生在義烏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在本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上,導演饒曉志透露,電影《無名之輩2》已經進入
2023-03-16 14:32
原標題:正視“孔乙己文學”背后的焦慮“學歷不但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臺,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近日,一句“失意書生”的獨白登
2023-03-16 13:40
原標題:《殺死馬克吐溫》5月來津演出今晚報訊(記者王洋)記者自北方演藝集團獲悉,5月7日,燒腦懸疑話劇《殺死馬克吐溫》將在津灣大劇院上演
2023-03-16 13:55
原標題:蔣雯麗:踏實生活才能演好角色(引題)?蔣雯麗:踏實生活才能演好角色(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劉桂芳由蔣雯麗、明道主演的都市輕喜劇《
2023-03-16 13:40
原標題:省博發布觀眾入館新規(引題)?失約3次,半年內不能再預約(主題)武漢晚報訊(記者萬建輝通訊員魯黎)隨著旅游旺季到來,湖北省博物
2023-03-16 13:36
原標題:海南:《走進北疆博物院》出版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茵)日前,天津自然博物館主編的《走進北疆博物院》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從博物館
2023-03-16 11:40
原標題:東四牌樓東的歷史印跡李哲如今站在東四路口,您是看不到四牌樓了,要尋訪舊跡,感受煙火氣,還得從東北角走起。把角兒是北京四大菜市
2023-03-16 10:32
原標題:開啟寶藏之門,探路中國典籍之美(主題)一批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讀物在滬面世(副題)文匯報記者許旸三件版本不同的拓本,卻
2023-03-16 10:54
原標題:吉狄馬加:讓詩歌周成為城市文化符號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毛渝川蔣慶“成都是名副其實的詩歌之城,絕不是一句溢美之詞,那是因為在中
2023-03-16 10:50
原標題:互動戲劇《老碼頭·戲里戲外》上演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由西青區文化和旅游局、北方演藝集團主辦的沉浸式美食互動戲劇《老碼頭·
2023-03-16 10:48
原標題:海南:挖掘東坡文化擦亮文旅品牌(新氣象新作為)“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2月18日,首屆中國(海南)東坡文化旅游大會在海口開
2023-03-16 10:55
原標題:如此“本色出演”有點尷尬邱偉由黃子韜、吳剛、孫怡、劉蓓主演的都市情感劇《春日暖陽》正在北京衛視播出,這是一部少見的從流量明星
2023-03-16 08:40
原標題:飛旋的溫烙歌(引題)?“小鮮肉”兩腳泥帥哥種糧為啥能引圍觀(主題)謝宛霏當10個18-25歲的城市小青年在142 8畝的土地上,播種、灌
2023-03-16 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