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全球快資訊丨藍牙耳機的來歷是什么?長時間使用會致癌嗎?

時間:2023-04-24 16:50:45    來源:科普中國網    

如今,耳機已是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必備品,尤其是年輕人,更喜歡使用無線藍牙耳機來裝扮造型??勺罱粍t關于“藍牙耳機致癌”的消息卻傳遍網絡。


(相關資料圖)

藍牙(Bluetooth)這個詞,我們可都太熟悉了。不過你整天說藍牙、用藍牙,那藍牙究竟是個啥呢?藍牙耳機又是否會致癌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藍牙的來歷藍牙,實際上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是實現語音和數據無線傳輸的全球開放標準。

藍牙使當前的一些便攜移動設備和計算機設備能夠不需要電纜就能連接到互聯網,并且可以無線接入互聯網。

公元 10 世紀丹麥的國王哈洛德·布美塔特(Harald Bl?tand)在約公元 958到986 年統治丹麥,丹麥語的Bl?tand翻譯成英語就是 Bluetooth,因此這位國王又叫哈拉爾藍牙王(Harald Bluetooth)。

1996年,愛立信、諾基亞、東芝、IBM和英特爾公司計劃成立一個行業協會,共同開發一種短距離無線連接技術。開發小組希望這項無線通信技術能像藍牙王一樣,將不同工業領域的工作協調、統一起來。因此,這項技術就命名為藍牙

藍牙的標志正是古代北歐文字 ?和 ?的組合,也就是藍牙王Harald Bl?tand的首字母HB的合寫。借助這個神奇的標志,這位丹麥國王的故事算是真的流芳百世了。

藍牙耳機致癌嗎消息中提到的科學家們的聯名警告確實存在,但是無線耳機并不是這封聯名信的主要內容和重點,也并沒有實際的研究數據表明無線耳機會致癌。

科學家聯名信的主旨在于:隨著科技的進步,由各種電子設備產生的輻射也日漸增加,因此應該加強對于輻射的限制。這則消息中提到,將無線耳機置于耳道中,會使頭部組織暴露在相對較高的射頻輻射下,從而引發對無線耳機安全性的質疑。

無線耳機從原理上來講并不會致癌。公開資料顯示,藍牙使用無線電磁波的波長為2.4-2.48GHz,屬于“非電離射頻輻射”,其輻射量在電磁輻射量安全標準以內。至于“耳機”致癌更是無中生有,我們聽到的聲音是有能量的,由于耳機比擴音喇叭更靠近耳膜,因此對于耳膜產生的損害也就更大。

長期使用耳機可能對聽力有危害,但是這并不代表用耳機會致癌,目前尚未有研究表明用耳機會導致任何癌癥。

所以說,請愿書是存在的,但是科學家的擔憂絕不只是針對無線耳機,而無線耳機致癌更是夸大其辭。

蘋果公司過去也曾回應,表示Airpods已通過測試,符合現有安全規定。

如何健康使用藍牙耳機1.避免在手機信號差時接打電話,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使用手機免提功能,減少耳機的使用。

2.如果要使用耳機,應盡量使用耳麥式耳機,減少使用入耳式耳機。

3.遵循“兩個60”原則,即每次使用耳機時間應不要超過60分鐘,耳機音量應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此外,每天使用耳機的總時長應控制在3~4個小時之內。

4.在使用耳機時一定要注意周邊環境,避免跌倒、碰撞。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