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整合資源 科學防癌”2022中國腫瘤早篩科普論壇成功召開

時間:2022-04-20 15:52:03    來源:科普中國網    

4月18日,由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專業委員會主辦,愛篩網承辦,泛生子基因協辦的“整合資源 科學防癌”——2022中國腫瘤早篩科普論壇暨“中國腫瘤早篩科普工程”成果與展望發布會以線上直播的方式隆重舉辦。本次活動舉辦正值第28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旨在整合多方視角,向公眾科普癌癥早篩權威知識,推動公眾提高早篩意識,科學防癌。

圖片1:2022中國腫瘤早篩科普論壇

本次大會有幸邀請到中國抗癌協會科普部部長支修益教授、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田艷濤教授、中國抗癌協會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專委會主任委員陳萬青教授、中國抗癌協會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專委會候任主任委員王丹波教授、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候任主任委員劉紅教授、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標志物專委會候任主任委員聶勇戰教授、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常委兼副秘書長陳小兵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主任徐志堅教授、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常務委員李治中(菠蘿)博士以及中國抗癌協會早篩科普基地劉俊田教授、吳建中教授、劉宇英教授、鄭瑩教授等各位領導、專家線上參與論壇并發表重要講話,分享早篩科普經驗。

大會由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常委兼副秘書長陳小兵教授、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預防醫學中心的魏麗娟醫生、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乳腺外科的齊立強醫生、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的徐泉醫生共同主持。

圖片2:中國抗癌協會科普部部長支修益教授致辭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部部長支修益教授提出,腫瘤早篩科普對腫瘤防治意義重大,建設權威早篩科普平臺,是腫瘤防治事業的一項重要舉措,可有效助力健康中國腫瘤防治事業發展。“中國腫瘤早篩科普平臺”讓早篩、防癌等癌癥核心知識有了“集散地”,希望有更多的醫學專家加入腫瘤科普工作,為大眾提供看得懂、學得會的腫瘤科普知識,用科普的力量,推動中國腫瘤防治事業發展。堅持科普,大有可為。

圖片3: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田艷濤教授致辭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田艷濤教授在致辭中發問:國家提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作為醫生要怎么助力?如何才能提高國民的防癌意識?他給出的答案就是做科普。用科普的杠桿,撬動腫瘤防治事業發展。腫瘤早篩科普工程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協助推進健康中國行動21項重點工作,從公眾健康需求出發,多平臺資源聯動,以中國抗癌協會“八位一體”科普組織體系為抓手,深入推進科普知識創作、早篩指南推廣、早篩智庫建設等工作,共同推動我國腫瘤早篩事業的發展。

圖片4:中國抗癌協會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專委會主任委員陳萬青教授致辭

中國抗癌協會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專委會主任委員陳萬青教授表示, 據今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癌癥新發病例406.4萬,從2000到2016年,我國多數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上升,僅食管癌、胃癌、肝癌發病率下降。這些在癌癥報告中寫出來的數字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提高公眾癌癥認知,呼吁健康生活,定期體檢,才能從根源上降低癌癥發病率。

圖片5:中國腫瘤早篩科普平臺首席運營官、愛篩網總經理李玲發言

中國腫瘤早篩科普平臺首席運營官、愛篩網總經理李玲匯報“中國腫瘤早篩科普工程”過去一年的成果與未來的展望。2021年5月 “中國腫瘤早篩科普平臺”上線以來,依托中國抗癌協會的專業優勢、專家優勢,愛篩網的技術優勢、平臺運營優勢,通過整合資源,以中國抗癌協會“八位一體” 科普組織體系為抓手,深入推進專家團隊建設、科普知識創作、科普基地服務運營、特色活動開展等工作,為公眾提供權威、專業、實用的癌癥早篩科普知識,以期成為國內最權威的癌癥早篩科普平臺。未來計劃在常態化運營工作加深、加速的基礎上,重點推廣、解讀《中國抗癌協會早癌篩查科普指南》以及《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CACA指南)》中“防”“篩”的核心知識,并組織承辦“腫瘤早篩康復訓練營”,讓腫瘤防治科普走入千家萬戶。

活動現場,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副秘書長、中國抗癌協會早篩科普平臺總編輯吳瓊,代表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業委員會宣讀聘任通知,給參與到平臺早篩科普工作的專家發放聘書。

圖片6:支修益教授、田艷濤教授、陳萬青教授、劉紅教授發言

現場科普是本次活動的亮點之一,陳萬青教授進行了題為《我國癌癥防治現狀、挑戰與展望》的演講,支修益教授分享了《篩查出肺小結節,應該怎么辦?》,田艷濤教授告訴大家《早期胃癌的科學篩查》,劉紅教授為大家分享《預防乳腺癌 從定期篩查做起》。

四位國內頂級大咖帶來的科普盛宴讓觀眾滿載而歸,不僅解答了關于癌癥防治最常見的疑惑,也針對早期癥狀、高危人群、篩查方法給出了具體指導。

圖片7:大咖科普揭秘:早篩十大謠言背后的真相

“年輕女性不需要進行乳腺癌篩查?腫瘤標志物陰性就可以排除癌癥?每年做健康體檢就不需要做防癌篩查了?……”針對這些具有迷惑性的謠言、誤區,活動現場視頻發布“2021年度癌癥早篩的十大謠言排行榜”,并邀請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對謠言進行辟謠科普,揭穿生活中干擾大家的謠言、誤區。

圖片8: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常務委員、江蘇省腫瘤醫院臨床腫瘤實驗中心吳建中主任發言

圖片9: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常委兼副秘書長陳小兵教授發言

圖片10: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常務委員,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李治中博士發言

癌癥防控事業的發展和實踐,離不開多方共同推進。腫瘤領域權威專家吳建中教授、陳小兵教授,科普達人李治中(菠蘿)博士分別從不同視角探討了癌癥早篩科普實踐的經驗。吳建中教授分享了《早篩科普如何在區域腫瘤防控工作中發揮意義》的話題,陳小兵教授帶來《重視早篩 預防消化道腫瘤》的科普演講,科普達人李治中(菠蘿)博士,跟大家分享了《如何做好癌癥科普》。這些寶貴的科普經驗,對培養科普人才、推動科普內容和形式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將為早篩科普工作的發展培養后繼力量。

圖片11:中國抗癌協會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專委會候任主任委員、遼寧省腫瘤醫院院長王丹波教授發言

圖片12: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腫瘤標志物專委會候任主委聶勇戰教授發言

圖片13: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主任徐志堅教授發言

早篩技術,一直是“圈內”的熱門話題。如何在腫瘤早期甚至極早期就能檢測和識別,真正實現腫瘤的早篩、早干預,是一個尤為重要的問題。針對早篩技術的話題,我國知名的婦科腫瘤學專家王丹波教授分享了《宮頸癌早篩早診》、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的聶勇戰教授分享了《腫瘤早診新技術現狀與落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主任徐志堅教授分享了《談防癌體檢中早篩技術的應用》等話題,為腫瘤早篩早診、規范化診療打造樣板。

圖片14:部分直播平臺

本次大會通過中國抗癌協會、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平臺、中國腫瘤早篩科普平臺、愛篩網、醫呼益吸、百度、今日頭條、微博等多個平臺進行了同步直播,截至統計時,累計觀看人數超過202.6萬。

這是一場癌癥早篩科普的盛會,專業性很強卻不乏趣味性。在多元視角之下,腫瘤科普領域的專家們各抒己見,探討早篩科普應該怎么做,為今后規范基層醫生的早篩流程、提升公眾科學防癌意識、建立早篩科普知識體系指明了方向。

標簽: 中國抗癌協會 中國腫瘤 主任委員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