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為何如此?這是一個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都試圖回答的問題。人擇原理在褒貶不一的評價中給出了一種可能的解答,但沒有人知道它究竟能走多遠。
本文節選自《在這個宇宙中愛你》(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年4月)第四章 “宇宙為何如此”,題目為編者所加。
撰文丨黃永明
137 億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中創生。30 萬年后,第一批原子形成。又過了大約6 億年,宇宙中的第一批星系誕生。那些最早形成的恒星由大量的氫和少量的氦構成,它們在核聚變的過程中形成更重的元素,比如碳和氧。而后,恒星在超新星爆發中將較重的元素釋放出來,從而形成新的恒星和更重的元素。有了這些元素,我們的地球、我們自身才得以形成。我們的太陽是第三代恒星。
這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氦原子核在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組成以后,它的質量是這四個粒子質量之和的99.3%,另外0.7%的質量以熱能的形式被釋放出去。重點在于,0.7% 是一個極為關鍵的數字,假如它是0.6% 或0.8%,我們今天就不會存在于這個宇宙中了——因為0.7% 這個比例決定了恒星內部核聚變的速率,決定了恒星壽命的長短,進而影響了各種元素的出現和比重。
還有宇宙創生之初的膨脹速度,現在看來,如果它不是極為精巧的話,那么宇宙密度與臨界密度的比值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接近于1。原因在于,如果這個比值小于1,宇宙早就已經坍縮了;如果這個比值大于1,恒星、星系和我們,今天都不會存在。
以上僅僅是兩個例子。更多的類似現象讓人覺得,我們這個宇宙從創始之初就是被精細調整過的。有宇宙學家著書立說,稱我們宇宙的今天僅僅決定于包括上述二者在內的六個數字——它們中任何一個若有些許不同,今天的宇宙結構和人類都不會出現。
有作家曾用“惡搞”的形式展示過這種驚人的現象:
1:起初,神創造天地。
2:奇點是空虛混沌,一切物理定律都還不適用。
3: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他看光是好的,就把光速設定為299792458 米/ 秒,并讓之恒定不變,不因參照系的改變而改變。
4:神稱波長范圍在0.39 ~ 0.77 微米之間的光為“可見”,稱這個區間以外的光為“不可見”。
5:有可見的,有不可見的,有光明,有黑暗,這是第一日。
……
為什么會這樣?僅僅是巧合嗎?或者,如此宏大而精妙的宇宙難道就是為我們這些在宇宙中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人類而出現的嗎?對這其中原理的相關思考曾出現在許多哲學家的理論中,比如休謨的《自然宗教對話錄》(Dialogues Concerning Natural Religion)和康德的哲學。而現代的解釋則僅僅出現在40 多年前。
1620 年,英國哲學家培根講述的故事體現了解決疑難的一個最基本思想。我們姑且把其中的主人公稱為“觀察者”。一些人向觀察者展示了寺廟中掛著的一幅畫,畫面的內容是一幫船員。這些人對觀察者說:“你瞧,這些船員出海前都曾在這里向神靈祈求平安,后來他們就都在海難中生還了。你現在覺得是不是應該感謝神呢?”“是的。”觀察者回答說,“但是,他們把那些祈愿后死于海難的人又畫在什么地方了呢?”
“這全部都是迷信,不管是星占、夢、兆頭、神諭,還是其他什么方式。”培根評論說,人們把做成的事歸功于這些無價值的事物,而對于更為頻繁發生的失敗則視而不見。
培根講的這種現象被稱為“觀察選擇效應”(Observation selection effects)。我們在觀察這個世界時所獲得的數據受制于我們所使用的儀器儀表,我們所觀察到的內容只是全集的一個子集;同時,我們所獲得的數據還受制于這樣一個前提:存在一個觀察者來收集數據,因此偏見無可避免。
觀察選擇效應是“人擇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中的一個概念。該原理于1973 年由英國天體物理學家布蘭登·卡特(Brandon Carter)在紀念哥白尼誕辰500 周年時提出。這個原理認為,我們的宇宙之所以是這個樣子,是因為有我們在觀察;假如宇宙不適合智慧生命存在,那也就沒有智慧生命來提出這些問題了。
卡特在哥白尼誕辰500 周年時提出這一原理別有一番味道。哥白尼打破了人類中心的宇宙觀,認為人只不過是在一顆環繞太陽運轉的行星上而已,并不是整個宇宙在圍繞自己運行。后來,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顯得越來越卑微了。太陽也很普通,它只不過是銀河系千億顆恒星中的一顆,而銀河系也不過是星系團的普通一員,宇宙中又有不計其數的星系團。卡特的人擇原理似乎又讓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有所上升,讓人有了一種以我為主的感覺,正如他在一篇論述人擇原理的論文中所寫的那樣:“盡管我們所處的位置不一定是中心,但不可避免地,在某種程度上卻處于特殊的地位。”
卡特將人擇原理分為兩種:弱人擇原理和強人擇原理。弱人擇原理認為:作為觀察者的我們之所以存在于這個時空位置,是因為這個位置提供了我們存在的可能。而強人擇原理則認為:我們的宇宙(同時也包括那些基本的物理常數)必須允許觀察者在某一階段出現。
卡特的人擇原理提出后,有許多人對其作了解讀和發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宇宙學家約翰·巴羅(John D. Barrow)和物理學家弗蘭克·提普勒(Frank J. Tipler),他們對弱人擇原理做了這樣的描述:物理學和宇宙學的所有量的觀測值,不是同等可能的;它們偏愛那些能夠使碳基生命得以進化的地域出現的數值,而且這些限定使得宇宙的年齡大到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他們把“觀察者”換作了“碳基生命”,把卡特在強人擇原理中才提到的基本物理常數拿到了弱人擇原理中。
巴羅等人的強人擇原理是這樣說的:宇宙必須具備允許生命在其某個時期得以在其中發展的那些性質。
有些哲學家認為,巴羅等人的提法是具有誤導性的。而實際上,自從卡特提出強弱人擇原理以來,人擇原理的不同版本已經出現了30 多種,讓人越來越迷惑于人擇原理的本意。巴羅等人注意到,人擇原理如果要智慧生命產生的話,再讓它們滅絕就顯得無意義了。于是,他們又提出了“最終人擇原理”:包含智慧的信息處理過程一定會在宇宙中出現,而且,它一旦出現就不會滅亡。
美國業余數學家馬丁·加德納(Martin Gardner)無情地嘲笑了巴羅等人的最終人擇原理。他“惡搞”出了一個“完全荒謬人擇原理”:生命將會掌握所有的物質和力量,不止在一個宇宙,而是在所有邏輯上可能存在的宇宙;生命將會傳播到邏輯上可能存在的所有宇宙的每一個角落,而且將會儲存所有邏輯上可能被理解的、無限的知識。
著名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他的小說《神們自己》(The Gods Themselves)中,描寫了一種來自平行宇宙的智慧生命,那個宇宙中的基本物理常數與我們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強相互作用力上。強相互作用力是物理世界中的四種基本力之一,它在我們宇宙中的數值哪怕只增大2%,就會嚴重影響恒星物理,甚至或許會使得今天的人類不存在。因而,它和許多其他的基本物理常數一樣,在我們的宇宙中似乎是經過了精細調整的。
卡特的人擇原理提出后,便受到了智能設計論擁護者的歡迎。在他們看來,我們的宇宙之外一定存在著一個智能因素,它從最開始就把宇宙中的物理常數精心安排好了,以便生命能夠出現。而卡特則表示,智能設計論者完全曲解了他的原意,甚至與原意背道而馳。
實際上,卡特的人擇原理并不需要智能設計者的存在。比如,存在足夠多的平行宇宙,每個宇宙中的基本物理常數都不相同,而我們恰好存在于一個適合進化出智慧生物的宇宙中。在弦論中,這樣的平行宇宙可以多達10^500個,比我們可觀測到的宇宙范圍內的原子總數還要多。這么多的宇宙中,只有一個,才存在你。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有過的每一個人,因這個宇宙的存在而存在。
另一種可能性是,宇宙相當相當大,我們只能觀測到“當地”的數據,而這些常數并不是在整個宇宙中普適的,其他地方的常數會有所不同。還有一種評論認為,智能設計論者把生命僅僅限制在碳基生命中。如果基本物理常數有微小的不同,那也許就沒有我們了,但未必意味著沒有其他的生命形式。其實,這也正是有人批評巴羅等人把卡特措辭中的“觀察者”換成“碳基生命”的原因。
對于這種種猜想, 著名物理學家保羅· 戴維斯(Paul Davies)總結了七種不同的“宇宙真相”:
荒唐宇宙:宇宙只是碰巧成了這個樣子。
唯一宇宙:某種深藏著的物理協調機制使得宇宙成為這個樣子。
多重宇宙:存在很多很多的平行宇宙,它們的物理性質不同,我們存在于其中應該適合生命存在的宇宙中。
智能設計:智能設計者有意將宇宙設計成能夠產生復雜生命的產品。
生命原理:某種深藏著的原理迫使宇宙朝著能夠產生生命的方向演化。
自明宇宙:一個解釋閉包或因果回路——可能只有允許意識的宇宙才能存在。
真宇宙: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現實的仿真世界里。
一直以來,人們對人擇原理的意見分歧從未消失。有的哲學家認為,弱人擇原理簡直就是一句廢話,而強人擇原理受到的質疑則更大。以諾貝爾獎得主戴維·格羅斯(David Gross)為代表的物理學家指出,這套理論最大的問題在于它無法被證偽,也就是說,你永遠無法通過觀測手段來證實我們生活在多重宇宙之中,或是證實只存在我們這一個宇宙。按照格羅斯的說法,這壓根就不屬于科學。
另有物理學家認為,人擇原理是某種程度的“墮落”,因為凡是無法用物理定律來解釋的問題都可以用人擇原理來解釋,這樣就不必再去探究現象背后可能隱藏著的深層次含義了。
目前, 一些物理學家提出的“混沌暴脹”(Chaotic inflation)理論被認為可能是對多重宇宙的一種暗示。在這一理論中,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經歷了一個分化的過程,也就是所謂的“暴脹”(Inflation)。暴脹發生時,有很多種暴脹方式,得到的每種宇宙都不同,比如首先出現A、B、C、D、E、F、G……,到下一秒的時候,A 宇宙又會出現許許多多新的宇宙,我們叫AA、AB、AC、AD……,B 宇宙則會出現許許多多新的宇宙BA、BB、BC、BD……每種宇宙出現的概率都不同。這其中就有適合生命生存的宇宙。暴脹理論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有一個版本甚至認為在大爆炸之前就發生了暴脹。
宇宙學界應用人擇原理最著名的例子來自斯蒂芬·溫伯格(Steven Weinberg),他在1987 年利用人擇原理成功預言了宇宙學的常數值。當時,初步的觀察表明宇宙學常數等于零,但溫伯格注意到,根據人擇原理,宇宙學常數應該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不應該為零——只有這樣,星系、恒星和我們才會存在。他對宇宙學常數的預言在10 年后被觀測所證實。
人擇原理新近的生存土壤是超弦理論。在超弦中,時空是十維或者十一維的,而我們現實中可觀測的世界是四維的。于是,一般認為另外六個空間的維度體積很小并高度卷曲,科學家把這種現象叫作“緊化”(Compactification)。從超弦的基本理論出發,對于不同的緊化手段,人們可以得到不同的描述四維世界的模型。
有人稱超弦理論或許是終極理論。那么作為終極理論,它應該能給出這個世界上各種粒子的性質,以及我們所生活的時空的性質,或者說引力的性質。但是,科學家目前還做不到。就像前面提到的,超弦目前允許有很多很多的宇宙存在,至于區分其中到底哪一個是我們所生活的宇宙,超弦看起來還做不到,因此人們需要引入人擇原理。
宇宙為何如此?這是一個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都試圖回答的問題。人擇原理在褒貶不一的評價中給出了一種可能的解答,但沒有人知道它究竟能走多遠。
作者簡介
黃永明,資深科學記者,美國全國科學作家協會(NASW)會員。
前往“返樸”公眾號,點擊圖片小程序或左下角“閱讀原文“購買↓↓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系后臺。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由侯祖辛執導,黃堯、劉迅領銜主演,范文芳特別出演的電影《遇見你之后》開啟預售,并發布終極預告及海報。海報中呈現了黃曼曼與彭柏楊相愛
2022-06-08 08:04
迪士尼 漫威的《奇異博士2:瘋狂的多元宇宙》在上映的第三個周末,于國際市場的49個地區收獲票房4000萬美元,其國際累計票房已達4 61億美元
2022-06-08 08:04
近日,江西省電影局充分發揮省級電影專項資金的作用,多措并舉幫助電影院復工復產,紓困解難。5月26日,江西省電影局聯合淘票票在全省開展2
2022-06-07 07:58
江蘇省發布《關于江蘇省電影行業相關助企紓困政策的服務指南》。據介紹,《指南》是為推動蘇政40條、蘇政辦22條等系列助企紓困政策在電影行
2022-06-07 07:58
浙江電影局透露,截至5月20日,給予每座25元補貼的直補政策,已覆蓋浙江5個設區市,26個縣(市、區),惠及影院210余家,累計投入紓困資金達2
2022-06-07 07:58
由95后青年導演陳劍瑩執導,姚安娜主演的《海邊升起一座懸崖》獲得第75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短片金棕櫚獎。據了解,本屆戛納短片競賽單元
2022-05-31 22:39
5月30日,由侯祖辛執導,黃堯、劉迅領銜主演的愛情電影《遇見你之后》發布遺憾版主題海報。海報中主演黃堯、劉迅淚眼婆娑、緊緊相依,將對
2022-05-31 22:39
由麻贏心編劇并執導,雙雪濤任藝術總監,周冬雨、章宇、張宥浩領銜主演的愛情懸疑電影《鸚鵡殺》4月初官宣開機,影片拍攝順利即將殺青,片
2022-05-31 22:39
5月30日,由張琦執導,常遠、辣目洋子領銜主演的喜劇電影《絕望主夫》發布海報,正式宣布將于2022年12月31日上映。海報中四個常遠身處紅色
2022-05-31 22:39
近日,漫威新劇《驚奇女士》發布全新電視預告,由美籍巴基斯坦裔演員伊曼·韋拉尼飾演的少女超英卡瑪拉·克汗登場,大秀超能力。角色海報也
2022-05-31 22:39
為進一步擴大時代楷模社會影響,營造崇尚英雄、學習模范、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制作了《時代楷模公益廣告系列》公益放映
2022-05-30 08:14
近日,為了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浙江、廣西、內蒙古等地紛紛開展了公益電影進校園活動。5月18日,由浙江省委宣傳部
2022-05-30 08:14
據統計,當前電影數字節目交易平臺可供訂購影片4650余部,其中2020年以來出品的影片約380余部。2022年第20周(5月14日-5月20日)全國共有27個
2022-05-30 08:14
歐盟和英國電影院的觀影人次從2020年的2 99億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3 94億人次,增長了31 5%。但根據2022年版的《關注-世界電影市場趨勢》(FOC
2022-05-25 08:09
2022年5月9日至5月15日(第19周),全國電影票房排名上半區的十五省市依次為:廣東、江蘇、四川、浙江、湖北、山東、福建、湖南、安徽、陜西
2022-05-25 08:09
五一小長假正式過去,電影市場恢復到節前的平靜。北京上海影院持續關閉,影市持續缺少大規模新片供應,一周七天大盤僅收入1 14億,比上周少
2022-05-25 08:09
由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沅陵縣委縣政府主辦,沅陵縣委宣傳部、湖南瀟影第二影業有限公司承辦的電影《狃花女》院線首映式在沅陵縣瀟湘萬維
2022-05-24 08:11
5月16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家庭和兒童工作部、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國電影博物館和中國電影家協會
2022-05-24 08:11
今年是現存最早中國故事片《勞工之愛情》誕生一百周年,5月20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將為這一存活了100年的愛情故事發行動態電影海報系列數字藏
2022-05-24 08:11
上周末,環球影業的《壞蛋聯盟》再次重登北美周末票房榜榜首,影片上周末在北美新增票房1610萬美元,較上上個周末跌幅為32 8%。這部PG級動
2022-05-16 15:02
為提高少數民族語譯制從業人員對意識形態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意識形態把控能力,云南省少數民族語影視譯制中心日前對西雙版納州少數民族
2022-05-16 15:02
4月28日,大型系列內蒙題材紀錄片《阿拉善人與駱駝的故事》在騰訊視頻正式播出。本片選材于內蒙古最具價值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共
2022-05-16 15:02
近日,《海底小縱隊》系列大電影的第二部《海底小縱隊:洞穴大冒險》宣布定檔7月9日。相較于系列首部大電影《海底小縱隊:火焰之環》,這次
2022-05-16 15:02
五四青年節前夕,《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發布概念海報,首次公布影片主演團隊,張藝興、王一博、周冬雨特邀出演,俞灝明、邢菲、鄧超元
2022-05-16 15:02
近日,多地影院有序恢復營業,全國影院營業率回暖。4月18日,受疫情影響一個多月的南京電影院迎來復工。當天上午,南京萬達影城新街口杜比
2022-05-07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