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資料圖】
今年秋季以來(2022年9月1日至10月9日)我國氣候總體呈現“暖干”特征,全國平均氣溫16.7℃,較常年同期偏高0.6℃;全國平均降水量70.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9.9%。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當前正在持續的拉尼娜事件將延續到2022/2023年冬季。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拉尼娜事件與我國冬季氣候偏冷有很好對應關系。但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來,暖冬出現頻率在增加,在近8次拉尼娜事件中,冬季偏冷和偏暖的比例各占一半。拉尼娜事件對華西秋雨、南方秋旱、北方秋汛等秋冬季區域氣候異常有重要影響。需要關注的是,拉尼娜事件只是影響我國秋冬季氣候的下墊面強迫重要因子之一,國家氣候中心將加強跟蹤監測研判,及時提供最新預測意見和服務信息。
一、當前“拉尼娜”事件正在持續,預計將維持到2022/2023年冬季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當前“拉尼娜”事件正在持續。2022年9月,熱帶中東太平洋大部海表溫度較常年同期偏低,冷水中心值低于-1.5℃(見圖1);海溫監測關鍵區(Ni?o3.4區)的海溫指數為-1.03℃,較2022年8月略升0.03℃;熱帶大氣監測指數(南方濤動指數,即SOI)為1.78,較2022年8月上升0.46(見圖2),表明熱帶大氣對拉尼娜事件的響應是顯著的;Ni?o3.4區海溫7月至9月3個月滑動平均指數為-0.93℃,較6月至8月的3個月滑動平均指數下降0.07℃,顯示了進入秋季拉尼娜事件在緩慢發展。海溫現狀及大氣對海溫的響應均顯示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的持續。
國家氣候中心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環流現狀以及國內外氣候動力模式和統計方法預測結果,預計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將持續至2022/2023年冬季。世界氣象組織(WMO)8月依據全球長期預報產品中心預測,當前的拉尼娜事件將在未來六個月內持續,2022年9月至11月的概率為70%,但2022/2023年12月至2月的概率將逐漸下降至55%。
圖1 2022年9月全球海表溫度距平分布(單位:°C)
圖2 Ni?o3.4區海溫指數(℃)和SOI逐月演變
二、“拉尼娜”對秋冬季氣候的影響分析
一般情況下,拉尼娜事件當年秋季后期(此處僅統計11月份),我國西南南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其他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尤其是華北南部、華中北部、西北地區東南部等地;我國大部地區降水偏少,尤其是華東中部、華中中部、華南北部、西南地區東部、西北地區東南部、新疆中部等地,但東北地區西部、西南地區西部和西藏東南部等地降水偏多。
通常發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當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國冬季氣溫異常的主要特征為: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華北北部、東北南部、華南大部、西南地區東部和北部、西北地區大部等地。拉尼娜事件發生后我國冬季降水主要表現為:大范圍降水偏少,尤其是東北東部、長江中下游沿江、西南地區南部、新疆北部等地;西南地區北部、西北地區東部等地降水偏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拉尼娜事件對我國冬季氣候的影響有年代際差異。1951年以來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拉尼娜事件當年我國冬季氣溫均為顯著偏低,均出現冷冬現象。而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來拉尼娜事件當年氣溫偏高也時有發生,甚至暖冬現象也有出現。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1950年代-1980年代,“拉尼娜”事件秋冬季(9月至次年2月)全國共發生139次冷空氣過程(其中34次達到寒潮級別),以1972/1973年秋冬季的冷空氣過程最多,達24次。1990年代至2022年2月,“拉尼娜”事件秋冬季共發生141次冷空氣過程(其中27次達到寒潮級別),2000/2001年秋冬季和2012/2013年秋冬季的冷空氣最多,有23次。
拉尼娜事件發生年份中,2008年和2018年為低溫冷凍害和雪災偏重年份,2011年為低溫冷凍害和雪災正常偏輕年份,2001、2012和2021年為低溫冷凍害和雪災偏輕年份。2008年10月西藏遭遇有氣象資料以來范圍最廣、強度較強的降雪天氣。2018年10月黑龍江和新疆遭受低溫冷凍害和雪災;11月四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新疆、青海、黑龍江等多地遭遇暴雪。
2008年2月3日,大型除冰車輛在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破冰疏通 圖/新華社
三、今年秋季以來全國氣候呈現“暖干”特征
今年秋季以來(2022年9月1日至10月9日),全國平均氣溫16.7℃,較常年同期偏高0.6℃,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8高。除東北地區西部和南部、華北西南部、西南地區東部以及山東東部、江蘇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以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均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華中南部、華東南部、華南北部及貴州東部、內蒙古西部、甘肅、新疆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其中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等地偏高2~4℃(見圖3)。湖南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2高,福建、新疆為第3高。全國共有679個國家級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當月歷史極值,其中安徽青陽(40.9℃)、湖北陽新(40.6℃)等321站達到或突破當季歷史極值。
圖3 今年秋季以來全國平均氣溫距平分布圖
秋季以來,全國平均降水量70.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9.9%,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7少。東北地區東部和南部、華北南部及江蘇東部、上海、河南北部和南部、湖北北部、陜西南部、重慶北部、四川西部和東部、云南東南部、西藏大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2倍,其中遼寧東南部、山東東部和西藏西部等地偏多2倍以上;全國其余大部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2~8成,其中華北中部及福建、江西、湖南中南部、新疆南部、青海西北部、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等地偏少8成至1倍(見圖4)。福建、湖南、江西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北京為第3少;西藏降水量為歷史同期第2多,遼寧為第3多。全國共有86個國家級氣象站日降水量達到或突破當月歷史極值,其中山東福山(167.0毫米)、遼寧皮口(157.9毫米)等21站達到或突破當季歷史極值,云南瀘西(181.6毫米)突破歷史極值。
圖4 秋季以來全國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圖
附加說明:拉尼娜事件冬季偏暖年與偏冷年氣候特征比較
冬季偏暖年(1998年、2000年、2017年、2020年),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東北北部地區降水偏少,但中東部大部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其中華北大部、華東北部及河南東北部、內蒙古中部、新疆東北部等地偏多5成至1倍。
冬季偏冷年(2007年、2010年、2011年、2021年),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東北地區中北部、華北東北部及內蒙古中東部、新疆北部等地氣溫偏低。東北地區大部、華北中西部及新疆北部、內蒙古大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但中東部地區降水偏少。
需要關注的是,拉尼娜事件只是影響我國秋冬季氣候的下墊面強迫重要因子之一。冬季氣候還受到北極海冰、歐亞積雪等因素影響。同時,大氣環流系統內部自然變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國產電影《萬里歸途》在全球多地上映天津日報訊(記者張鋼)截至目前,國產電影《萬里歸途》已取得超13億元的票房成績,成為近期最具
2022-10-31 09:26
原標題:科幻小說《三體》有了動畫版屢獲中外大獎的中國科幻小說《三體》有了動畫版。相關版權方29日發布,《三體》動畫版已制作完成,首播定
2022-10-31 09:32
原標題:烏鎮戲劇節,為什么有那么多年輕人愿意買賬?記者童笑雨中新網杭州10月29日電?年輕人對烏鎮戲劇節的熱衷,九年如一日。前幾天,第九
2022-10-31 09:38
原標題:紀錄片《良渚》今晚央視開播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大型歷史文化類紀錄片《良渚》10月31日至11月3日每晚20:00在CCTV-9播出。上世紀八
2022-10-31 09:37
原標題:大火后迅速下架,劇方暫不追究責任(引題)阿姨版《甄嬛傳》牽扯出版權問題(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近日,退休阿姨演出的《甄嬛傳
2022-10-31 09:24
原標題:《曹雪芹》(引題)昆曲舞蹈“融合”演繹別樣“紅樓”(主題)李俐昆劇《紅樓夢》是北方昆曲劇院的巔峰之作,曾榮獲“文華大獎”并常
2022-10-30 22:46
原標題:2022北京公眾考古季正式啟動(主題)活動為期兩個月將開展6個板塊24項活動(副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崔毅飛2022年是《保護世界文化
2022-10-30 15:25
原標題:曾是電影《地道戰》取景地,400歲雙營城堡啟動搶險加固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李瑤400多年歷史的雙營城堡,是延慶區現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
2022-10-30 15:45
原標題:《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已出版60部北京晚報訊(記者牛偉坤)今天,國家圖書館舉辦天才的時代系列:此心光明——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
2022-10-30 15:47
原標題:京郊四村擬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北京晚報訊(記者鹿楊)住建部近日發布《關于擬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落名單的公示》,擬將全
2022-10-30 15:33
原標題:暌違十年推出長篇小說新作(引題)楊爭光戰勝疾病重新擁抱文學(主題)北京晚報記者路艷霞人民文學出版社近期推出楊爭光的最新長篇小
2022-10-30 15:25
【藝評】原標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不止于廣場舞羅筱曉最近,“老年版”《甄嬛傳》視頻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拋開涉及版權問題的爭議,筆者從另一
2022-10-30 09:46
原標題:《山水詩箋》研討會在池州舉辦中工網訊近日,青年詩人方嚴的詩集《山水詩箋》研討會在其家鄉安徽省池州市博物館舉辦。來自北京、上海
2022-10-30 09:36
原標題:不出廠區可享“文化盛宴”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志凱通訊員高寧)近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青年公寓
2022-10-30 09:28
原標題:一把20歲的茶壺王國梁我家有一把20歲的茶壺,是我結婚時買的。這種茶壺很普遍,20年前差不多家家都有,我甚至在電視劇中看到了它,可
2022-10-30 06:42
原標題:記憶里的拖拉機楊志學拖拉機已經開進我記憶的深處需要努力搜索才能把一些碎了的圖片拼起農家小院是敞開的一臺小四輪可以直接開進去小
2022-10-30 06:36
原標題:《山水·卷》(局部)仇英[明]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代畫家仇英(約1498~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后移居吳縣(今蘇州
2022-10-30 06:31
【視線】原標題:挖掘詩畫合璧樣態引領詩畫鑒賞風潮潘佼佼自秋日起,一股詩畫鑒賞風潮開始流行,其源頭正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文化節
2022-10-30 06:32
原標題:經典影視音樂與京劇“表演唱”碰撞出火花(引題)《京韻紅樓》讓觀眾由戲入夢(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開辟鴻蒙,誰為情種?
2022-10-30 05:45
原標題:清水河蝦王張應近幾個月,常做一道菜,清水河蝦。據說河蝦補鈣,有助于小孩子長個子,便買給我兩歲多的孫女寶貝吃。河蝦最簡單吃法是
2022-10-30 05:30
原標題:楓葉紅了晏晴深秋的陽光暖暖的,一抬頭,竟發現漫山的紅葉在舞動,深深淺淺的紅,若明若暗的黃,色彩濃烈絢麗,給人視覺上強烈的沖擊
2022-10-30 05:36
原標題:晨光郭宗忠不到五點下樓,晨光已經鋪滿了天空,下弦月高高的,在高遠的空中錚亮。這樣的晨光屬于早行者,沒有云,秋日的微風微涼,鳥
2022-10-30 05:25
原標題:向一塊肥肉致敬李曉一塊塊肥肉,在遠逝的歲月里閃閃發亮,也寄托著我對過去歲月的深情。去年秋天,有兩個愛吃肥肉的人遠行去了。一個
2022-10-30 05:29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1期)總把新桃換舊符吉林孫德民再書輝煌浙江王祖和變遷北京蘇凝碰瓷兒山東張運河家鄉美內蒙古李建軍奪下瀘定橋,才有
2022-10-29 15:49
原標題:我國第一座漢代墓葬博物館——(引題)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將原址改建(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曹政豐臺區郭公莊,神秘的大葆臺西漢墓博物
2022-10-29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