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新資訊:【智惠農民】豐收時節,衛星視角帶你“瞰”高標準農田

時間:2022-11-21 16:37:52    來源:科普中國網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障糧食生產能力,讓農田更高產。去年9月,《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正式對外公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累計建成10.75億畝并改造提升1.05億畝、2030年累計建成12億畝并改造提升2.8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35年,全國高標準農田保有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

高標準農田“高”在哪?豐收時節,高標準農田交出了怎樣的答卷?衛星視角瞰一瞰。

為夯實基礎穩糧,江西省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622.7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的64.3%。蘆溪縣是江西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代表。2011年至2020年,該縣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5.07萬畝。


(相關資料圖)

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和重要的稻米產區之一,江西全省糧食產量從2012年的428.1億斤,提高到2021年的438.5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430億斤以上。

江蘇省常州經開區以高標準糧田建設項目為重要抓手,全面啟動耕地“非糧化”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截止今年6月底,一期項目已完成6700余畝,不誤農時基本完成水稻種植。

從零散小地變為平整闊地,高標準糧田成為了農民中搶手的“香餑餑”。“建設高標準糧田,田成方、路成網、旱能灌、澇能排,不僅能方便農民種植,還能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產量。”常州經開區農業農村工作局農業服務科科長劉國華表示,到2023年底,全區將建成高標準農田總量不少于1.2萬畝,保障稻谷、小麥等主糧種植。

近日,在重慶市涪陵區羅云鎮干龍壩村,數十臺挖掘機在陡峭的坡地上來回作業,進行坡改梯改造。

高標準農田是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農田,是耕地中的精華。截至去年底,重慶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498萬畝,實現畝均增收近200元。

眼下,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正如火如荼,耕地上隆隆作響,拖拉機、挖掘機等大型農機在田地里來回穿梭、輪番作業。

泉山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任侍世澤介紹,“2022年,泉山鎮實施高標準農田10527畝,按照‘小塊變大塊、分散變集中、零碎變連片’的經營模式,實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等工程,計劃在封凍前全部完工。”

農田經過高標準建設后,“小田”變“大田”、“碎田”變“整田”,農作物產量得到提高,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也增強了群眾耕種的積極性。

監 制:戰 釗

制 作:宋雅娟、張佳興

衛星影像:共生地球

資料來源:新華社、江西日報、重慶日報等

標簽: 高標準農田 農田建設 不誤農時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