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從碑刻看金元鼎革之際華北社會的巨變
雅玲
95版《神雕俠侶》曾是多少人的青春回憶,劇中李莫愁吟唱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為江湖兒女蕩氣回腸的愛恨情仇奠定了基調。其詞正出自金末元初文壇盟主元好問之手,而元好問一生的坎坷際遇和他的重要作品,則揭示了金元鼎革之際華北社會的巨變。
1203年,14歲的元好問跟隨養父來到山西陵川縣,開始了長達五年的求學問道。1221年,元好問考上進士,成為政治精英人士,后官至知制誥,親身經歷了華北地區繁榮的“功名社會”。隨著蒙古人入侵,金朝滅亡后,“功名社會”逐漸解體,元好問淪為階下囚數年。等到晚年重回故土,他隱居不仕,在家中潛心寫作,留下了關于金元之際士人、政治和社會極為豐富的文字資料。
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博士王錦萍的《蒙古征服之后》,以元好問的視角展開敘述,重現戰爭摧殘與重建華北社會的過程,揭示了全真教及佛教組織取代說經論道、爭取仕進的士人階層的史實。
作為嚴謹的歷史學家,王錦萍對史料的處理頗為細致。她在本書中整合大量未被利用的碑刻資料,包括碑刻、寺院壁畫、水利碑刻文書、墓志碑銘等等,涉及17世紀之前北方基層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碑刻銘文不僅是文本史料,更是十分重要的物質文化的原始資料,揭示出形形色色的參與者(包括立碑人、刻碑人、讀碑人)圍繞碑刻進行的各種社會活動的本質。
在1200年至1600年間,南方雕版印刷繁榮,大量的紙質材料(文集、家譜、契約、雜記錄)能以手稿和印刷品的形式保存下來,而北方的紙質材料遠不及南方普及。但王錦萍發現,華北的碑刻卻是異常豐富,特別在蒙元統治時期,碑刻成為北方個人和機構表達社會權力最常見的方式。這一現象絕非偶然。比如,書中最吸引人的碑刻之一——《亮公孝行之碑》,歌頌的就是一位身居官職的僧人的孝行,這種現象在其他朝代非常少見。
王錦萍在引述碑刻文字的同時,也對其進行分析,并用多種材料加以印證,得出一個相對有說服力的結論。例如,蒙古人雖然改變了北方的政治和社會秩序,讓絕大多數的士人群體被排除在仕途之外,但僧道等邊緣化的社會群體卻得以翻身,在蒙古人的支持下崛起,成為新的政治、社會精英。比如,在面對蒙古人對佛教的青睞和明朝統治者對理學推崇的挑戰時,全真教表現出極強的韌性。
除此之外,女子社會地位的提升也是作者的一個重要發現。在儒學禮教支配的中國古代社會,女性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相夫教子,履行家庭義務。但是本書提到一個觀點:在蒙元統治時期,與全真教有關系的女性在社會公共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能夠在宗教機構、地方社會甚至征服者的建造項目中擔任領導者。這在儒學士人家族中是不可能的。
作為一部填補華北社會史空白的作品,《蒙古征服之后》對學界長期忽視的山西基層社會進行跨朝代及具體個案研究,對于碑刻資料作了詳盡的描述和解釋,并從社會、政治和經濟三個方面,考察了蒙古統治時期獨特的社會秩序,是一部可讀性與學術性俱佳之作。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作者:郅敏【藝術手札】?《二十四節氣》系列作品是我從2015年開始的創作,至今已持續八年,完成了15件作品,還有9件
2023-03-19 14:44
原標題:從碑刻看金元鼎革之際華北社會的巨變雅玲95版《神雕俠侶》曾是多少人的青春回憶,劇中李莫愁吟唱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2023-03-19 14:42
原標題:節令之美·春分丨21日5時24分春分:燕子來時春正好新華社天津3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我問燕子你為
2023-03-19 14:33
原標題:鐫刻二十四節氣里的江南意境“無畫不年”,是蘇州人的一句老話,姑蘇城的歲月,都凝結在了桃花塢木版年畫里。3月17日,“鐫錄清嘉——
2023-03-19 11:55
原標題:從《桃花源記》到《桃源仙境圖》作者:姜金軍“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是《詩經》中對美好事物的期許,桃花盛開的地方總是充滿著浪
2023-03-19 11:53
原標題:借“武林風中荷對抗賽”契機中荷文化交流活動在唐山舉行中新網唐山3月18日電(白云水?孟潮)“這里的骨質瓷、皮影太迷人了,我要把這些
2023-03-19 11:52
原標題:導演劉家成:堅持“真實至上”以影視照見溫暖現實光明日報記者吳瀟怡牛夢笛【新聞人物】導演劉家成執導的電視劇《春日暖陽》正在北京
2023-03-19 10:38
原標題:首屆中華戲曲邀請展啟幕京劇《龍鳳呈祥》率先亮相中新網天津3月18日電(王在御)國粹芳華經典呈現——首屆中華戲曲精品邀請展于3月17日
2023-03-19 10:43
原標題:唐朝的時尚風尚標和盛世審美意象馮立君大唐寶歷元年(825年),身在江南的白居易寫下了《霓裳羽衣歌》,再現了長安宮廷的樂舞場景和他
2023-03-19 10:55
原標題:畫壁上的千年尋蹤【學人談】敦煌莫高窟開鑿距今已過去1650余年,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層崖壁上,保存有從公元4世紀十六國時期到14世紀的元
2023-03-19 10:56
原標題:杭州人如何看懂南宋古畫?展開李嵩的《西湖圖》來說說(引題)?那時,畫家何來“無人機”視角(主題)錢江晚報記者章咪佳一次能看這
2023-03-19 10:55
原標題:子午古道游記劉兵我的家鄉在陜南石泉,子午古道貫穿縣境。然而,由于地遠路險,一直未曾游覽,直到最近才得償所愿。初春時節,我和親
2023-03-19 05:56
原標題:《燕喜魚樂·軸》惲壽平[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惲壽平(1633~1690)清朝初期著名畫家,初名格,字壽平,開創了常州畫派,位列“清
2023-03-19 05:39
原標題:新派青年帶著自信與創意,用全新理念詮釋傳統文化——(引題)時代的風吹到他們所熱愛堅持的事情上(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娜閱
2023-03-19 05:36
【視線】原標題:演唱會回來了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搶票幾點開始,幾點結束”,上月底,周杰倫2023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在多
2023-03-19 05:48
原標題:春雨——致母親趙國培一串串珍珠,一點點春光,一滴滴關愛,一絲絲厚望。萬縷恩情,千里良田沃野,千線溫潤,萬座遠山心房。灑給世上
2023-03-19 05:51
“考古札記”原標題: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引題)“生活中的遺址博物館”(主題)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集保護設施建設、考古研究、
2023-03-18 10:43
原標題:《臍帶》用母愛溫暖浸潤觀眾心靈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由青年導演喬思雪執導的文藝片《臍帶》今天上映,在春日時節用母愛的溫暖浸
2023-03-18 10:40
原標題:《雷霆沙贊!眾神之怒》內地上映北京日報訊(記者王金躍)由新線影片公司出品的最新DC超級英雄電影《雷霆沙贊!眾神之怒》昨天在中國
2023-03-18 10:55
原標題:打破對亞裔的偏見,他和楊紫瓊一起戰斗(引題)關繼威:夢想這東西,你得信(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夢想是你一定要相信的東西,我
2023-03-18 09:39
“傳承之光”原標題:古城“重現”,是這樣干出來的核心閱讀明太原縣城始建于1375年,比故宮還“年長”31歲。當地人都管它叫“古縣城”。2011
2023-03-18 09:49
原標題:風靡一時的福爾摩斯形象,是如何創造出來的?中新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上官云)福爾摩斯,是很多偵探小說愛好者很熟悉的名字。嘴叼煙
2023-03-18 09:50
原標題:聽文物講故事丨摩崖題刻“透露”:有誰在杭州西湖“到此一游”“蘇軾王瑜楊杰張璹同游天竺過麥嶺”,在西湖南山大麥嶺,巖壁上的一方
2023-03-18 05:56
原標題:涿州王洛賓故居近日對公眾開放(引題)“他讓絲綢之路上的民歌傳唱四方”(主題)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潔)3月14日,位于
2023-03-18 05:56
【作品廣議】原標題:找啊找啊找亮點肖承森經常寫總結的朋友,大多熟諳一個技巧,這便是尋找和發掘亮點。亮點,或許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成績;亮
2023-03-18 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