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2版舞劇《孔雀》在保利劇院創造一天連演三場紀錄(引題)?
楊麗萍再現“孔雀女神”迷人魅力(主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京日報記者 王潤
昨天,65歲的舞蹈藝術家楊麗萍再次出現在了保利劇院舞臺上,在由她擔任總編導的2022版舞劇《孔雀》演出中,她連續第八場出演其中“冬之篇章”,讓觀眾再次領略到“孔雀女神”爐火純青的藝術風采。
這是一代舞神對生命的終極叩問。在春夏秋冬的四季輪回中,萬物凋零、一片肅殺之時,孔雀迎雪而舞、涅槃重生。楊麗萍不只表現了美,還表現了美的掙扎、美的糾斗、美的磨難、美的歷險,最終歷經劫難,才是美的回歸。
此次一經開票就全部售罄,主辦方不得不在原本5天演7場的情況下,又在25日上午加演了一場,開創了舞劇演出罕見的上午、下午、晚上“一天連演三場”的紀錄。
早在2015年,楊麗萍的《孔雀》赴臺灣演出時,就曾成功完成過“一天演三場”的超級任務,而且當時年過半百的她作為領銜主演,是跳滿“春夏秋冬”四個篇章的,無論年齡、體力還是演出強度,都比現在年輕演員面對的挑戰更大。因此她鼓勵青年演員說:“我當時都能跳下來,你們一定沒問題!”
在楊麗萍看來,作為藝術家,永遠要有勇于攀登、突破自己的精神。她在50多年的藝術生涯里,從處女作獨舞《雀之靈》,到創作《云南映象》《平潭映象》《十面埋伏》等十幾個不同題材內容的大型作品,以及用東方文化和審美去演繹世界經典作品《春之祭》,再到如今的2022版《孔雀》,每一次創作,都是在不斷挑戰自己。
楊麗萍1986年憑借《雀之靈》榮獲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創作和表演第一名,1988年登上央視春晚引起全國轟動,成為人們心目中無可替代的“孔雀女神”。她自己一直對孔雀這個藝術形象情有獨鐘,從獨舞到雙人舞到舞劇,她在一次次將“孔雀“搬上舞臺的過程中,融入自己更多對生命的表達。舞劇《孔雀》從2012的版本到2022版,十年的時間,也讓她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帶領更多年輕的生命,用傳承的精神讓美的東西繼續發揚光大。
“我覺得一個藝術作品要跟人有關系。像孔雀、鳳凰這樣具有東方符號的藝術形象,不僅要用肢體表現美,還要傳遞生命的意義。”她舉例道,“《孔雀》的舞臺上有個鳥籠,象征著束縛和陷阱,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束縛,如何去掙脫?還有時間,它一直在流逝,我們用旋轉的方式來演繹,因為我覺得生命也是一個輪回,宇宙萬物都在周而復始。自然法則的很多東西,都需要我們去領悟。”
此次演出特邀中央民族歌舞團演員肖蓉浩、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演員楊涵等國內頂尖舞者加入2022版《孔雀》。其中“男孔雀”的扮演者楊涵,還是楊麗萍在網上看到視頻后主動留言將他請來的。“我希望把舞臺交給下一代的青年舞者,他們技術好、舞感好,通過他們的演繹,相信《孔雀》會比十年前更精彩,也希望通過他們把優秀的作品流傳下去,把我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傳遞給觀眾。”
雖然已經年過六旬,但歲月似乎未曾在楊麗萍身上留下什么痕跡。她秀麗的面容,苗條的身材,和一群年輕舞者同臺也毫不遜色,反而更顯自信和大氣。如此令人羨慕的狀態,源自她多年如一日的自律,也源自她對生活永遠保持熱愛的態度。
楊麗萍平時在家中,雖然休息得挺晚,但每天都會早起。她會在樹底下喝茶,然后再吃中午飯。她透露自己一般不吃早餐,尤其像演出的時候,一天只吃一頓,而且差不多提前一個月就開始節食。“但不管怎樣,都要好好生活,不僅用自己擅長的肢體藝術表現美好,而且在生命的過程里面懂得生活的美好,尊重自己的生活,這是我一直以來主張的生命態度。”
崇尚自然和自由的她,從小就生長在大自然里,每當風吹打樹葉,產生的那種天籟的節奏,都會讓她心生感觸。每次演出結束,觀眾給予熱烈的掌聲時,她也會想起小河流淌的聲音。看見一朵花的綻放和凋謝,也會讓她產生對生命的領悟。“生命是有限的,肉體會衰老,但是我們的精神可以永存。”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舉辦13場文化活動(引題)?順義“文化進萬家”圖書文化節啟動(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可心路艷霞)由順義區委宣傳部、天竺鎮人民
2023-03-27 10:51
原標題:2022版舞劇《孔雀》在保利劇院創造一天連演三場紀錄(引題)?楊麗萍再現“孔雀女神”迷人魅力(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潤昨天,65歲的
2023-03-27 10:35
原標題:昆劇《人在草木間》(引題)?一縷茶香浸潤兩岸情(主題)李俐“人在草木間”,合起來便是一個“茶”字。北方昆曲劇院新創昆劇《人在
2023-03-27 10:40
原標題:從兩場年輕人的“排隊”里能看到什么黃啟哲這兩天,兩場年輕人的“排隊”上了熱搜。首先是某平臺舉辦的盛典前夜,各家明星后援會帶著
2023-03-27 10:46
原標題:道義、力量、耐心、策略等要素至今還在影響中國人的競爭觀——(引題)?中國四大傳統競爭哲學觀(主題)宮玉振要理解中國人的競爭戰
2023-03-27 10:47
原標題:還在談AI歌手?現在已經有歌手AI了揚子晚報 紫牛新聞記者沈昭近期,歌手、詞曲創作者、音樂制作人陳珊妮推出了全新單曲《教我如何做你
2023-03-27 08:35
原標題:《狂飆》之后,張頌文渴望“自由”中新社太原3月26日電?中新社記者胡健“什么是一個演員最好的狀態?”過去從沒有人這樣問過張頌文,
2023-03-27 08:38
原標題:西安收藏家收藏古磚千余塊傳承“姓氏”文化記憶中新網西安3月26日電(高鋮)“收藏古磚一直到現在,我總共收藏了大概有近3000塊古磚,其
2023-03-27 08:42
原標題:王安憶對談余華爆火,那些熱愛文學的年輕人通宵排隊搶票澎湃首席評論員李勤余這幾天的上海,春寒料峭。如果出門時不多添幾件衣物,撲
2023-03-27 08:40
原標題:大型公益勵志紀實電影《筑夢》在南寧首映中新網南寧3月26日電(張廣權)3月26日,大型公益勵志紀實電影《筑夢》首映式在廣西南寧舉行。
2023-03-27 08:41
原標題: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丨聚焦夏商周三代探尋何以中國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將于27日展開最終評選,共有22個項目入圍,最
2023-03-27 07:43
原標題:“國家地理經典影像大展”首次亮相天津中新網天津3月26日電(王在御崔景圣)25日,“國家地理經典影像大展”在天津萬象城展出,這也是該
2023-03-27 05:37
原標題:“韓美林生肖藝術展”在青島開幕3月26日,“韓美林生肖藝術展”在青島市美術館開幕。此次“韓美林生肖藝術展”是繼北京故宮博物院、泰
2023-03-27 05:51
原標題:國家級非遺蕪湖鐵畫將首次在京展出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昂蕪湖鐵畫鍛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
2023-03-26 15:49
原標題:電影《不止不休》太原路演導演王晶攜張頌文分享幕后故事中新網太原3月26日電(記者胡健)講述一名調查記者故事的電影《不止不休》正在全
2023-03-26 15:36
原標題:工人版畫作品走進校園文化節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通訊員婁嘉明趙志忠3月25日,三峽大學第九屆桃花文化節隆重開幕,來自中國一冶
2023-03-26 14:40
原標題:獨“鋦”匠心?非遺技藝讓殘瓷重生人民網記者王帆“鋦盆兒、鋦碗兒、鋦大缸……”,年長的人或許還記得,早年間,在悠長的小巷里,手
2023-03-26 14:35
原標題:“冰箱”詞義里的時代變化楊絳先生1984年創作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老王》,入選了中學語文課本。其中一段文字這樣寫道:“有一年夏天,
2023-03-26 13:53
原標題:一招破解文字密碼!《說文解字》怎么做到的?你知道每個漢字的字形都有特定含義,可以被逐一拆解嗎?作為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表意文
2023-03-26 13:33
原標題:喬峰扛著音箱玩《鬼泣》了!(主題)鑒定對象:《Hi-FiRush》?上線平臺:PC、X-BOX(副題)文 劉克洪在Metacritic官網上202
2023-03-26 13:32
原標題:楚雄千年彝繡亮相上海時裝周文匯報訊(記者沈竹士)作為2023秋冬上海時裝周的一部分,“夢回千年牽手時尚——楚雄彝繡上海發布”活動
2023-03-26 13:52
原標題:天真只為書卷香(主題)——在《讀者》插圖中感受藝術之美(副題)光明日報記者田呢【藝境觀象】1981年,《讀者》在甘肅蘭州黃河之濱
2023-03-26 11:43
原標題:洛陽推出實景劇本殺涉及多家博物館(引題)?游客花1688元可夜宿古墓博物館?(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屈暢實習生侯翔宇3月24日,河
2023-03-26 11:35
原標題:溫故而知今(主題)《畢竟東流去——清史筆記》序(副題)李國文小平寫舊體詩,很見功夫。這次讀他的歷史隨筆,感到他另一支筆的力量
2023-03-26 10:49
原標題:網紅書店不少報刊一份難求(引題)在三亞想買份報刊,咋就這么難?(主題)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書聞)來三亞旅游的宋先
2023-03-26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