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廣西左江流域發現大型史前蛇類遺存 當地獵食蛇類史或達6000年

時間:2023-03-28 13:50:28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資料圖】

原標題:廣西左江流域發現大型史前蛇類遺存 當地獵食蛇類史或達6000年

近日,中國科學院等機構的科研人員在國際權威期刊《歷史生物學》刊文,發表了在廣西左江流域發現大型史前蛇類遺存的研究結果。

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在左江流域經過近3年的發掘研究,發現多處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研究人員對左江流域距今約6000年的寶劍山遺址和大灣遺址中發現的蛇骨進行形態學研究,確定了現存的緬甸蟒、眼鏡王蛇和百花錦蛇三種蛇。

由于此次發現的蛇類骨骼尺寸較大,研究人員基于現生蛇類中最能反映椎骨長寬的4個測量項,利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估算了部分骨骼材料所代表的蛇類體型。結果顯示,其中最大的一枚緬甸蟒中段脊椎骨所代表的個體,全長至少4.58米,超過《中國動物志》記載的國內最大記錄。

這些蛇骨表面大多存在一些疑似的燒灼痕,在與其共同堆積的哺乳動物遺存骨骼中,則普遍存人工切割或敲砸的痕跡。考慮到上述貝丘遺址完全系人為堆積而成,其中的大型蛇骨很有可能是人類獵食后的殘留,且不排除此地的史前人類用燒烤的方式加工肉食的可能。研究結果提示,華南地區獵食蛇類的歷史可能上溯至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相關研究成果于今年發表于國際期刊《歷史生物學》。

左江是廣西西南部的主要河流,動植物資源豐富,地貌復雜多樣,有貝丘、巖畫等獨特的古代文化遺存,其中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是我國第一個巖畫類世界文化遺產。本次發現為新石器時代的動物考古提供了新的視角,也揭示了該時期中國南方人的生存狀況。

(總臺記者 許大為 尹智磊)

編輯 : 盛慧梅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