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傳承人暢楊楊:妙剪生花續匠心
(相關資料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通訊員 王佳寧
紅色的紙張在手指間翻飛,不一會兒,一朵雍容的牡丹便在暢楊楊手中“綻放”。
作為第25屆河南省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省級非遺項目孟津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90后”暢楊楊稱剪紙為“指尖上的魔術”。
“剪紙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財富,也是我講述家鄉故事的方式,我想把它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愛上剪紙,了解我的家鄉?!睍硹顥钫f。
暢楊楊在一絲不茍地進行剪紙藝術創作。
癡迷剪紙的小男孩
老奶奶們坐在村口的老樹下吹著風,閑聊間,手里的紙張就變成了靈動的金魚、漂亮的鳳凰,在陽光下,將剪好的窗花粘到門楹上,整個院子便增添了幾分生氣……這是暢楊楊的童年回憶。
“在鄉下,女性是剪紙主要的傳承群體,我最開始接觸剪紙文化,便是從村里的奶奶們開始的?!睍硹顥钫f。七八歲的男孩子們喜歡下河摸魚、游泳,只有他喜歡跟奶奶們一塊兒剪紙。從花鳥蟲魚到婚嫁團花,年幼的暢楊楊一板一眼地模仿著大人的手勢,十分鐘之內就能完成一個巴掌大小的剪紙。
高中畢業后,暢楊楊曾短暫南下打工?!傲魉€的工作單調乏味,每天一成不變。”閑暇時間里,暢楊楊總會拿起剪刀,通過剪紙放松自己。
2010年,暢楊楊偶然在網上看到舉辦“中國年俗剪紙大賽”的信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把一幅表現孟津年俗的作品寄了過去,沒想到作品竟然得了銅獎。
在頒獎現場,19歲的暢楊楊見到了100多位剪紙愛好者,包括一些以剪紙技藝為生的職業剪紙人,見識了各式各樣的剪紙內容題材和風格手法,大開眼界。
“以前剪紙是圖好玩,那次才知道,原來剪紙有這么高的傳承和保護價值??!”暢楊楊突然發現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他毅然辭去了工廠的工作,返回老家河南洛陽,成為一名職業剪紙人。
圖為暢楊楊創作的黃河吉祥物剪紙作品。
手指上的匠心
回到家鄉后,暢楊楊頂著“不務正業”的質疑,苦心鉆研技藝,四處拜訪剪紙大家、民間藝人,搜集并學習剪紙資料。為了掌握孟津剪紙與其他地區的不同,他將思考和疑惑的問題記錄下來,到山西、陜西、吉林等地去拜訪剪紙前輩。
“剪紙沒有秘訣,只有不停去剪、去練、去琢磨,才能形成質的飛越,急于求成的人很難剪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睍硹顥钫f。他每天堅持練習10個小時以上的剪紙,因被剪刀扎了太多次,手指上的指紋已經變得模糊不清。
勤學加苦練,漸漸地,暢楊楊的剪紙技藝越來越純熟,他創作出的《洛陽年俗-孟津篇》《河南民間繡樣-麒麟送子》等作品,在業內廣受好評。2012年,由他創作的作品《廉政為民》,獲得河南省民間文藝最高獎——“金鼎獎”。
“很多作品呈現的,是家鄉在我心中留下的深刻記憶?!彼憩F家鄉民俗題材的剪紙作品屢次斬獲大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河之南》和《家住黃河南》。
在傳統表現方式的基礎上,暢楊楊還拓展了剪紙技法,用潑彩的形式創作了一套聊齋題材剪紙作品。
“彩色剪紙,柳樹葉就是綠色,牡丹花就是紅色。潑彩則是把紅黃綠三原色潑在白紙上,隨著顏料的流動,交錯生發出藍、橙、紫等許多繽紛的色彩,就像浪漫的星空一樣?!睍硹顥钫f,剪紙技藝的真正傳承,需要守正創新。
業余時間,暢楊楊經常會進行公益講座,普及剪紙藝術有關知識。(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供圖)
剪紙“年輕派”
2015年,孟津剪紙被列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暢楊楊也成為最年輕的孟津剪紙代表性傳承人。
“在剪紙愛好者中,幾乎看不到年輕面孔,如果沒有新鮮血液注入,今后剪紙行業的發展岌岌可危?!睍硹顥钕露Q心,用自己的行動保護和傳承這項民間技藝。
為了讓孟津剪紙在現代生活中綻放新生命,暢楊楊結合年輕人的需求喜好,把剪紙藝術和日用品相結合,服裝、首飾、家具、燈具……他設計的老虎剪紙衛衣、二十四節氣剪紙圍巾等產品,很受市場歡迎。
為了讓更多人接觸剪紙,除了定期在少年宮、文化站、校園里開展剪紙培訓外,每天晚上,暢楊楊都會準時出現在直播間里,一邊直播剪紙教學,一邊介紹店鋪里的剪紙作品。
“過去的傳承方式,三五十個人已經坐滿了一個房間。我直播的時候,一晚上少則幾百人、多則幾萬人,最高的紀錄是12萬人‘圍觀’,天涯海角的人都能看到剪紙文化?!睍硹顥钫f。如今,他的抖音賬號已經有近30萬粉絲,也為剪紙藝術品成功找到了一條線上新銷路。
“剪紙是寶貴的民間傳統藝術,不應被現代社會遺忘,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剪紙文化走得更遠?!睍硹顥钫f。
標簽:
上一篇:熱文:為文物量身裁衣、涂護膚品!看考古背后的“科技范”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非遺傳承人暢楊楊:妙剪生花續匠心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潘志賢通訊員王佳寧紅色的紙張在手指間翻飛,不一會兒,一朵雍容的牡丹便在暢楊
2023-03-28 08:46
原標題:為文物量身裁衣、涂護膚品!看考古背后的“科技范”據國家文物局消息3月27日至28日十大考古終評會在北京舉行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
2023-03-28 08:43
原標題:古生物學者發現約1 7億年前的“花”新華社南京3月26日電(記者王玨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古生物學者近期通過化
2023-03-28 08:55
原標題:探訪“東方的龐貝古城”:千年遺址訴說古老王國的興亡故事中新網南平3月27日電(葉秋云張麗君)“城村,因城而得名。”近日,中新網記者
2023-03-27 20:48
原標題:原聲還是配音,一把尺子如何衡量?朱子鈺沈沁心近年來,關于“影視劇該用演員原聲還是配音”這一話題產生了不少爭議,許多網友質疑“
2023-03-27 16:42
原標題:《中國奇譚》之《鵝鵝鵝》入圍薩格勒布國際動畫節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bilibili聯合出品的中式奇幻動畫短片集《
2023-03-27 15:35
原標題:非遺品牌“亮”起來(主題)——“2023非遺品牌大會”側記(副題)■粵劇、昆曲、川劇、豫劇、英歌、龍舞、客家山歌……展演舞臺上的
2023-03-27 15:44
原標題:有了經典角色王大錘之后,再次挑戰更多可能性(引題)?白客調查記者演起來帥現實中艱辛而不易(主題)羊城晚報記者王莉提起白客,很
2023-03-27 15:56
原標題:《長征第一渡》在江西于都首演這是《長征第一渡》的演出現場(3月23日攝)。3月23日晚,《長征第一渡》在江西省于都縣長征大劇院首演
2023-03-27 15:50
原標題:?《聲生不息·寶島季》:絕不只是一檔音綜“今天我們是在室內,但是我們是在臺北市中心,在演唱的時候,會有臺北101的地標出現。”《
2023-03-27 15:52
原標題:以銅之名盡顯千年風流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尹曉宇3月1日,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將其熔銅
2023-03-27 14:56
原標題:津陜兩地民樂名家相約“周日音樂下午茶”(引題)?《津秦流芳》奏竹笛藝術新聲(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昨天下午,天津交響樂團
2023-03-27 14:41
原標題:天津博物館上演首部委約表演作品《進入雪景寒林之境》(引題)?當代實驗戲劇演繹宋代傳世名畫(圖)(主題)天津日報記者劉茵昨晚,
2023-03-27 14:36
原標題:“真聽真看真暈倒”《宇宙探索編輯部》路演笑聲不斷羊城晚報記者李麗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外星人駐地球聯絡員招募大會”全國路演
2023-03-27 14:53
原標題:寧河區文藝愛好者創作編排演出(引題)?話劇《氫彈之父──于敏》精彩上演(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張帆劉雅麗)昨天,由市委市級機
2023-03-27 14:34
原標題:北大教授朱鳳瀚帶領讀者閱讀古代中國的家族與國家中新網北京3月27日電(記者應妮)商務印書館“涵芬書房名家系列講座·第二講:古代中國
2023-03-27 13:37
原標題:商代前期:中國步入成熟文字時代文字的起源與發展是早期文明研究的熱點,也是研析社會文化的重要觀察點。漢字作為中華文明延綿至今的
2023-03-27 13:44
原標題:中國古代中人群體的歷史演變【讀史札記】“中人”是古代社會人際交往尤其是經濟往來的必然產物,這一群體廣泛存在于社會各領域,具體
2023-03-27 13:44
原標題:探索驚悚喜劇邊界電影《了不起的夜晚》首映3月26日,電影《了不起的夜晚》在北京舉行首映禮。編劇、導演馬凱,監制易小星,領銜主演范
2023-03-27 13:52
原標題:唐代新樂府與樂府體的重構唐代“新題樂府”是與古題樂府相對的概念,又稱“新樂府”。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當是中唐詩人李紳,他創作《
2023-03-27 13:45
原標題:種下一株株草藥,感悟中華文化之美(主題)同濟大學開辟“留學生中醫文化體驗園”(副題)文匯報訊(記者吳金嬌)當歸、枸杞、芍藥、
2023-03-27 11:53
原標題:京劇《吝嗇鬼》(引題)?丑行挑梁演繹西方經典喜?。ㄖ黝})李俐北京京劇院全新創排的小劇場京劇《吝嗇鬼》,用國粹藝術的唱、念、做
2023-03-27 11:48
原標題:舉辦13場文化活動(引題)?順義“文化進萬家”圖書文化節啟動(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可心路艷霞)由順義區委宣傳部、天竺鎮人民
2023-03-27 10:51
原標題:2022版舞劇《孔雀》在保利劇院創造一天連演三場紀錄(引題)?楊麗萍再現“孔雀女神”迷人魅力(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潤昨天,65歲的
2023-03-27 10:35
原標題:昆劇《人在草木間》(引題)?一縷茶香浸潤兩岸情(主題)李俐“人在草木間”,合起來便是一個“茶”字。北方昆曲劇院新創昆劇《人在
2023-03-27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