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偉大的人文學教科書”《藝術:讓人成為人》(第11版)出版

時間:2023-04-07 15:38:44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


(資料圖片)

“偉大的人文學教科書”《藝術:讓人成為人》(第11版)出版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俊宇

《藝術:讓人成為人》是一部人文學通識的百科全書。本書有別于一般的人文學科入門類讀物,它不僅關注人文藝術——文學、音樂、藝術、表演,還聚焦永恒的哲學主題,包括宗教、道德、幸福和自由。本書沒有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而是按照學科和主題進行分類,旨在引導大家獨立探索,并把握其中的重要關聯。

第一章至第三章介紹人文學研究的基礎。第一章對“人文學”進行相關定義;第二章重點強調批判性思考在理解本書中出現的學科和主題時的重要性;第三章主要探討神話,因為它是人文學研究的基礎。

第四章至第九章對人文學基本學科進行清晰的綜合性探討和研究,這些學科包括文學、藝術、音樂、戲劇、音樂劇和舞蹈以及電影和電視。

第十章至第十六章對世界人類文明的核心主題進行廣泛的探討,這使得本書與一般的人文學入門讀物不同。這些主題——包括宗教、道德、幸福、愛、自由、天性以及死亡的威脅和對生命的肯定等——介紹了人類生存中始終面臨的哲學問題以及它們對藝術的影響和藝術對其進行反思的方式。

這是一本提高人文素養的經典圖書,被譽為“偉大的人文學教科書”。從1979年第1版到現在的第11版,歷經40年,受到美國百所大學的認可而定為人文藝術通識的參考書。

《藝術:讓人成為人》至今已有10版,每版都很受歡迎,這是因為人文學是充滿活力的,而且其蓬勃的生命力將永遠持續下去。作為人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文學總是處在不停的成長和變化中。因此,第11版(北京大學出版社·培文出品)對前面的數版進行了諸多重要修訂,這些修訂是人文學永葆生命力必不可少的條件。在本版的撰寫過程中,對絕大部分內容進行了反復驗證、修訂或重寫。本書特意將內容更新至21世紀,每一章中都補充添加了關于當代作品和當代思想的新內容。與此同時,本版也延續了之前的做法,分門別類地探討各種藝術和哲學主題,這歷來都是人文學研究的重中之重。

作者授教于哈佛大學,人文學教學經驗豐富,而且出版過多部通用課教材,在高校里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理查德·加納羅曾憑借《人文學:是什么又能做什么》榮獲艾美教育紀錄片獎,是邁阿密新世界人文學校的創始人之一,曾任該校戲劇藝術系系主任;特爾瑪·阿特休勒教授1953—1962年在邁阿密大學教授文學和人文學,曾組織開設橫跨藝術、音樂、宗教、戲劇和哲學各學科的本科必修課,他一生曾出版多部教科書,十分強調批判性思考和歷史對當下的影響。

這是每個人的一生都應該擁有一本人文學。文學史家洪子誠,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何懷宏,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朱青生,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教授、文學評論家陳永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電影研究專家戴錦華,音樂家楊燕迪等多個學科專家聯袂推薦該書。誠如朱青生教授所言,人本來不是“人”,只有通過修養和教育,經由藝術和人文,方能成為真正的人。

本版編者在序言中指出,“我們希望,本書的讀者,除了獲得對人類文化的理解之外(這對他們日后的發展會很有幫助),也能發現自己、了解自己。正像凱瑟琳·曼斯菲爾德所言,一個偉大的詩人必須首先是一首偉大的詩。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評價一個完全自覺的人呢?這樣一個人難道不應該不只是一首詩,而且還是一首歌、一支舞、一幅畫、一場戲、一部電影或者一個新觀念嗎?這些彼此相隔遙遠的星辰很難在一目之間盡收眼底,但正因前路艱難,才值得攀登。”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