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代價》:一場心靈博弈的討價還價(主題)
——何冰自導自演新作將上演于上海大劇院(副題)
【資料圖】
文匯報記者 柳青
“阿瑟·米勒和契訶夫的區別在于,契訶夫寫失去能量、失去生命力的人們,而阿瑟·米勒寫被生活摧毀得支離破碎的人們,仍然具有生命的韌性。”“細讀《代價》的劇本,會聯想《漫長的季節》,兩者的精神氣質是相通的。”昨天,話劇《代價》在上海的發布會上,導演兼主演何冰和翻譯家、劇作家李健鳴對談阿瑟·米勒這部首次在中國大陸地區排演的劇作,金句頻出。
6月20日至23日,《代價》將上演于上海大劇院,何冰認為,這部創作于1968年的兩幕劇,凝聚了劇作家對家庭、人生、個人選擇和道德責任等主題的思索,“他在這部晚期的代表作品里,談盡了人生的困難”。
1968年劇作在當代中國語境中的時效性
比起《推銷員之死》和《薩勒姆的女巫》,中國觀眾對《代價》未必熟悉,而阿瑟·米勒認為這是他的創作序列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自1968年劇作發表,它成為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常紅劇目,數次復排,著名演員如伊恩·麥克萊恩、帕特里特·斯圖爾特、馬克·魯法諾等在不同的版本里出演過。
《代價》英文原名Price一語雙關,字面意義是等待被估價變賣的舊家具的“價格”,同時,暗指作出不同選擇的兄弟二人為各自人生承擔的“代價”。劇中,因為父親破產,小鎮青年維克托選擇中斷學業,留在老父身邊,照顧家庭。而哥哥沃爾特遠赴外鄉求學奮斗,并斬斷了和老家親人的聯系。十年后,舊家將被拆除,維克托計劃出售父親留下的一屋子老家具,猶太商人所羅門上門估價的這天,失聯許久的哥哥沃爾特露面了。各懷心思的幾個人很快不再關心家具的“價格”,在兄弟倆針鋒相對的言辭中,他們刻意掩藏的往事重新露出輪廓。
《代價》在發表時是一部時代劇,背景是1960年代的美國城鎮生活。何冰認為,阿瑟·米勒作為猶太人,他對家庭生活的重視,對家庭關系復雜性的認知,直到今天仍能有效地和中國觀眾達成“通感”。“從前的人們不高興了,他們會選擇做些有價值的事。如今的人們不高興了,他們就去買買買。”諸如這樣的臺詞金句在劇本中俯拾皆是,米勒觀察的是同時代的美國人和美國生活,但他的思考和概括,在當代中國的語境里仍具有此時此刻的時效性。
他迫使他的人物和觀眾都要誠實
何冰和李健鳴在對談中,用“心靈博弈的討價還價”來概括這部劇作。劇中沖突的由頭是“變賣家具”,但兄弟倆沒有誰對價格和買賣收入有興趣。遺產分配的背后,計較的是感情。爭取物質的過程中,真正的驅動力無關物欲。兄弟作出了分道揚鑣的人生選擇,哥哥控訴死去的父親冷酷虛偽,他在原生家庭里不能感受到一絲愛意,他割舍了原鄉,成為孤家寡人的成功者;弟弟舍棄了他的未來,守護家庭時也認為自己受惠于家庭的溫暖,但原本有希望成為科學家的他度過了作為小鎮警察的大半生,成了世人眼中的“失敗者”。兄弟之間,弟弟的選擇一定是盲目的而哥哥的選擇一定是自私的嗎?如果他們都有無法釋懷的人生意難平,那么他們在父親死后的老屋里爭執的是什么呢?父與子,兄與弟,夫與妻,兩兩之間的愛存在過嗎?是否愛總是以不熟悉的方式降臨而無法被辨認出?
《代價》的出場人物有四個,分別是哥哥、弟弟、弟媳和猶太商人。李健鳴非常犀利地指出,這個戲里舉足輕重的靈魂人物其實是從未正面出現的老父親,這個已經死去的老人是籠罩著兄弟人生和整個劇本的陰影。出于為人父者的虛榮心,他用嚴酷的規訓造就了大兒子,這也逼走了這個孩子。因為出走,大兒子部分地掙脫了父親的控制和情感陰影,但他不能完全地走出去,原生家庭造成的創傷感和他對拋棄弟弟的愧疚感,仍然糾纏著他。老父親在人生遲暮時出于情感需求,扼殺了小兒子充滿希望的遠大前程,他獲得了關愛和照顧,代價是小兒子的一生被埋沒在小鎮。小兒子人到中年,他盲目地沉浸于“幸福家庭”的虛妄情境里,他無法看清自己人生困境的關鍵,是因為他無法誠實地面對自己接二連三作出的不智的選擇。阿瑟·米勒之所以是偉大的劇作家,因為他迫使他的人物和觀眾都要誠實,誠實地面對個體的局限、軟弱,甚至愚蠢。
李健鳴說,她覺得中國觀眾會喜歡《代價》,就像大家都愛看《漫長的季節》,因為“人生啊,總是在斤斤計較的價錢和無法心安理得接受的代價之間反復奔波”。
標簽:
上一篇:古籍修復讓“今世知古,后世知今” 環球熱議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代價》:一場心靈博弈的討價還價(主題)——何冰自導自演新作將上演于上海大劇院(副題)文匯報
2023-05-24 10:40
原標題:非遺傳承人趙春山精湛技藝令古籍煥發新顏(引題)古籍修復讓“今世知古,后世知今”(主題)今晚報
2023-05-24 10:46
原標題:傳承與革新后浪與前浪(主題)——評電視劇《后浪》(副題)劉淑欣中醫藥大學教授任新正心系傳統文
2023-05-24 10:57
原標題: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大會將于6月在寧夏舉辦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千馬學禮5月23日,國際葡萄與葡
2023-05-24 09:53
原標題:新發現!長江流域青海段共有文物資源546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邢生祥記者日前從青海省文化和旅游
2023-05-24 09:33
原標題:第十八屆、第十九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揭曉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記者王鵬、黃玥)第十八屆、第十九屆
2023-05-24 07:39
原標題: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服務特別節目彰顯“與人民同行”在第10個中國文藝志愿者服務日到來之際,5
2023-05-24 07:35
原標題:“在生活中深造,做人民的學生”(主題)——記“人民藝術家”王蒙與作家們的“清溪一課”(副題)
2023-05-24 05:52
原標題:《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巨幅長卷一眼千年光明日報記者王雯靜萬瑪加光明日報見習記者李春劍
2023-05-24 05:32
原標題:北京京劇再添一朵“梅花”(主題)青年演員郭偉憑借《石評梅》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副題)北京晚報記
2023-05-23 15:45
原標題:電影《川流不“熄”》周末公映北京晚報訊(記者王金躍)由馮鈳予執導,楊新鳴、胡昌霖、楊童舒主演
2023-05-23 15:36
原標題:電影華表獎今晚頒獎(主題)八部“上海出品”進入提名(副題)新民晚報訊(記者孫佳音)“奮楫揚帆
2023-05-23 15:37
原標題:遼寧歌舞團“文化潤疆”活動啟動沈陽日報訊(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陳鳳軍)“真沒想到,這次為
2023-05-23 15:36
原標題:突出“她力量”,數量迎井噴,類型全拓展(引題)“全女性”概念成綜藝市場潮流(主題)文 羊城晚
2023-05-23 14:48
原標題:打造“遇書房”服務體系,數字化、智能化讓讀者“隨心所欲”,建成文旅融合性專題文獻館,形成五大
2023-05-23 14:54
原標題:《舞上春》連演三場,場場爆滿(引題)藝術院團業務考核大放異彩(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高倩常言道,
2023-05-23 13:33
原標題:電影《最后的防線》啟動儀式舉行北京日報訊(記者王金躍)大型百集紀錄片《劍膽忠魂將軍譜》暨電影
2023-05-23 13:40
原標題:我國深海考古取得重大進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5月20日,國家文物局主要負責同志乘坐“深海勇士
2023-05-23 11:42
原標題:兼具城市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的功能(引題)雄安大學園圖書館初露“真容”(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如
2023-05-23 11:51
原標題:第三屆“北京大工匠”楊曉雪:(引題)與時間賽跑幫文物“永生”(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天淇中國人
2023-05-23 11:55
原標題:建筑大市武漢吟出《寫給建筑人的情詩》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翀通訊員張世宇忙碌,是對責任最平凡
2023-05-23 10:54
原標題:十五年磨一劍,《春秋車戰》填補空白的軍事史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近日,北大學者、《百家講
2023-05-23 10:47
原標題:益陽文學周活動開幕人民日報湖南益陽5月22日電(記者劉陽、孫超)中國作家協會“作家活動周”、中
2023-05-23 10:44
原標題:新劇《一舞傾城》收視不錯爭議也不少(引題)王晶:我不看重外界的批評(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
2023-05-23 09:45
原標題:演員陳大愚:做藝人,得時刻提醒自己別“飄”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上官云)頭發微卷,愛穿洞
2023-05-23 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