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最新:在博物館開啟幸福旅程

時間:2023-06-03 14:53:48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在博物館開啟幸福旅程

中國文化報記者 連曉芳

剛剛過去的5月完美詮釋了“詩和遠方”碰撞出的火花。5月18日是第47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5月19日是第13個中國旅游日,主題口號是“美好中國,幸福旅程”。各地舉行豐富多彩的“博物館+旅游”活動,將博物館的文化底蘊與群眾向往的浪漫旅行完美融合,吸引廣大市民和游客暢游文博場館、感受美好生活,展示出“詩和遠方”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


(資料圖片)

▲大報恩寺沉浸式國樂美學盛典 受訪者供圖

在2023年“5·19中國旅游日”天津分會場,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設置了天津市16個區特色非遺、文創市集,組織開展了太極拳表演和漢服展示、旗袍走秀以及“5·19中國旅游日”文藝演出進景區等活動。獨特的非遺美食、精致的文創產品、精彩的文藝節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游覽。

這只是“文博+旅游”的一個縮影。過去10年,是我國博物館發展最為快速的10年,越來越多的人利用閑暇時間走進博物館,開啟一場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文化之旅。據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計,全國6000多家博物館今年“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超5000萬人次,達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從攜程近期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以來(1月1日至5月15日),博物館、展覽館超過動物園、主題公園,從去年第四名躍升至第一。從博物館、展覽館的門票訂單占比可以看出,每10個從攜程預訂景區門票的游客中,就有超過1位預約了文博游。北京、西安、南京、上海、長沙、成都、天津、廣州、武漢、沈陽憑借當地豐富的文博資源及博物館創新舉措,成為今年以來熱門的文博游目的地。

隨著年輕群體開始“特種兵式旅游”,文博市場也迎來更年輕的客群,“旅行+看展”“旅行+刷博物館”正在成為旅游新風尚,各地相繼推出觀展式社交、“博物館+音樂雅集”“觀展+演藝”等活動。今年博物館日期間,南京博物院一年一度的“博物館奇妙夜”推出了戲曲演出、南都市集、非遺展示、燈光秀等精彩活動,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歷時兩年精心籌劃的“大都:元代北京城”特展集中展示運河城市北京的前世今生,蘇州博物館與貓的天空之城聯名推出“悠然花間·蘇博建筑小顆粒積木”文創……在旅行中打卡當地博物館,在游覽博物館過程中感悟歲月沉淀,逐漸成為旅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滿足游客日益高漲的文博游需求,途牛“西安—延安—華山—兵馬俑—華清宮—陜西歷史博物館雙飛6日游”“成都—都江堰—青城山—熊貓基地—三星堆博物館5日游”等文博游線路在設計之初便告別了走馬觀花灌輸式的出游方式,將目的地的人文民俗、特色美食、歷史遺跡等文化元素串聯到食住行的每一環節中,并通過專業導游的沉浸式生動講解,帶領游客在旅途中大開眼界、增長學識。

從大火的文創冰淇淋到個性的文創旅游紀念品,再到蓋章集章、互動體驗,博物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到文博游中來。途牛牛人專線導游陳鵑告訴記者,隨著聽講解成為看展“標配”,游客已經不再滿足于感官層面游山玩水的享受,而是有了更深層、更多元的旅游消費選擇。“參與我們文博跟團游的客人日漸趨向年輕化。年輕人看展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拍照打卡或走馬觀花,會帶著求知的心態,聽專業的講解,探尋展覽背后的文化內涵,通過聽講解汲取知識、開拓視野、啟發探索的興趣,滿足精神需求。”陳鵑說。

沉浸式展演、文創IP孵化、文物數字藏品、線上VR博物館……一系列大眾化、年輕化、科技化的舉措不僅給博物館帶來大量的人氣和聲望,同時也收獲了一大批親子家庭、學生等忠實“鐵粉”。

“五一”假期,游客走進南京的大報恩寺遺址景區,可以欣賞到沉浸式國樂美學盛典。六幕快閃演出,與景區內的千年遺址、文物展陳有機融合,讓游客體味古樂與古跡的文化共振,體驗不一樣的博物館沉浸之旅。特別是近期亮相的原創沉浸式舞臺劇《國寶故事之風鈴奇緣》,更加注重博物館的沉浸式體驗,隨著劇情與觀眾時時互動,從不同的視角揭示大報恩寺的前世建造故事。

大報恩寺遺址景區品牌宣傳主管王超告訴記者,今年博物館日,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開啟了全真互聯元宇宙新篇章——游客用手機即可讓大報恩寺琉璃塔“奇跡復原”,追尋天下第一塔的宏偉壯麗;進入VR情境,琉璃拱門還會以特別的方式“活化”,讓游客在虛擬環境中穿過“南京最美的一道門”,在虛幻和現實交織中感受國寶的多重魅力。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