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中國科幻電影的核心是情感

時間:2023-06-15 13:46:18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上影節主題論壇關注產業前沿(引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科幻電影的核心是情感(主題)

齊魯晚報記者 宋說 

從2019年春節檔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橫掃票房,2022年《獨行月球》票房收獲超過31億元,到2023年《流浪地球2》聘請二十多位科學顧問,以細節滿滿的科幻設定多次登上熱搜,國產科幻電影的發展一直是最引人關注的話題。在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首次特別設立“科幻電影周”單元,由主題論壇、主題展映和戶外放映等一系列豐富活動組成。在6月11日上午的論壇現場,中國導演郭帆和王紅衛、董潤年、陸川、張吃魚,以及《巨齒鯊2:深淵》視效總監彼特·貝布等,共同探討科幻電影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科幻不是科普

“科幻最大的魅力在于‘未來’和‘沒有邊界’,但對科幻電影來說,最重要的是情感。”《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在科幻電影周主旨論壇上說。今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中,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最終進入了數字世界,與意外去世的女兒圖丫丫再次相見,在科幻題材中展現了強大的情感力量。郭帆說,當我們都開始擁抱“科幻電影”的時候,不能忘了電影的核心只能是情感,而不是概念。“最近我接觸到一些比我更年輕的創作者,包括一些新導演,他們提到了很多科幻項目,我發現有一個共同的問題——他們關注的是科技屬性中的‘高概念’,讓他們興奮的是技術。但我們不要忘掉科幻電影的本質是電影,而電影的核心是情感。如果我們的‘高概念’、高技術和情感沒有關系的話,它就變成了科普,所以如何把這些東西結合在一起非常重要。”

從業十幾年,參與過喜劇、懸疑等諸多題材電影的創投,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王紅衛強調了時代性對科幻電影創作的影響。“我覺得電影真正的特長不是描繪現實,電影是展現人類想象的邊界,所以這是‘幻想’。但我們又有‘科學’這個詞,這意味著我們的幻想和前科學時代的古人不同,不是盲目的,我們是在進入到文明時代、進入到真正的科學和科技時代之后,開始能夠進行的‘幻想’。”他特別指出,即便沒有技術策動、科技賦能,電影創作者還是要學會審視時代變化帶來的影響。

王紅衛在論壇現場還分享了科幻作家劉慈欣當時參與《流浪地球2》的感悟,“頂級的科幻作者有一種神奇的能力,他們愿意想象從未見過的、和現實生活無關的事情,這種能力推動我們人類不停往前走,這也是科幻電影肩負的使命。”

遵循科學邏輯

2022年上映的《獨行月球》收獲超過31億元票房,該片被觀眾稱贊為有笑有淚的科幻喜劇佳作,導演張吃魚在論壇現場分享了他創作《獨行月球》時遇到的“難題”。“科幻電影的拍攝很難,對《獨行月球》來說,觀眾看的時候笑得有多開心,我們拍的時候哭得就有多慘。”他提到創作時對于科學的依據、科學的理論基礎要求非常高,“影片中有很多橋段,到底是更喜感一些,還是更扎實地遵循科學原理?我自己特別喜歡的一場戲是袋鼠拉車,一人一袋鼠在月球上自由自在地奔馳。”

另一部票房大獲成功的科幻+喜劇類型電影,是2019年上映的《瘋狂的外星人》,該片是首次以中國人為主角的科幻電影。根據導演、編劇董潤年透露,該電影前期劇本創作了三年,數易其稿,“當時大家在尋找一種中國科幻的特殊語境,我們除了在視效、敘事方式上尋找本土化方法外,也在挖掘民族特點以做戲劇性呈現。”

董潤年創作了《被光抓走的人》《瘋狂的外星人》等作品,他始終認為“人”才是科幻電影的創作核心。“我感覺科幻就是面向未來的現實主義,這要求我們當下的創作要有更嚴謹的科學邏輯,要清楚我們面對的觀眾是怎樣的一群人。”同時,他認為任何一部文藝作品都是在探討人類情感,“科幻電影是把人類情感置于極端的情境之下,讓我們有超越日常經驗之外的情感體驗,在這個層面上,人的意義顯得更加重要。”

創作回歸傳統

據統計,2022年共上映國產科幻電影10部,年度國產電影總票房前10名中,國產科幻電影占據4席,《獨行月球》以超過31億元票房獲得年度票房亞軍。2022年共上映國產科幻動畫電影7部,票房為16.4億元,《熊出沒·重返地球》以9.7億元票房居科幻動畫電影首位。

接下來,國內科幻電影市場還將上映陸川的新片《749局》,該片將為中國科幻電影開創一條新路。陸川從小對科幻逸聞感興趣,他介紹,這部電影的靈感來自自己的見聞,但在創作初期走過一段彎路。“一開始編劇團隊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重構一個世界上,設定那個時候戴什么手表、用不用手機、車長得什么樣等,越來越細,好像我們在做一個偉大的發明創造。”一遍遍在剪輯房里看《749局》的片段時,他突然想明白,它“是一個電影”,除去科幻的外衣,和《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沒有本質區別,最終還是要回到人物上。“沒有任何包裝比故事、人物本身更需要我們去關注。”

彼特·貝布是《盜夢空間》《巨齒鯊2:深淵》《蝙蝠俠》等商業大片的視效總監,在他看來,即便現在電影創作可以依靠大量先進技術的加持,也不能因此忽略了創作之本。在與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合作的過程中,他就感受到了傳統拍攝手段的重要性,“諾蘭非常堅持盡可能地實景拍攝,這其實對于視效師來說是非常好的素材,可以說達到了一種極致。比如他在《黑暗騎士》中把蝙蝠的飛行裝飾做出來,掛在卡車上,讓其感覺真的像飛起來。雖然我們可以完全依靠視效,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這樣做。”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